《變》作者:魏清海,路遙人生高加林新傳,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感受人生,必須笑對人生。人生中的每次聚會都是一種緣分,但高嘉林最煩的就是聚會。

沒過幾天,高嘉林就又遇到一次推不掉的應酬,參加村裡由巧珍出資興建的中學大樓典禮儀式。不過,這次他是帶著老婆孩子,高高興興地前去。

早晨的太陽照耀在原野上,大地立即展現出了一片斑斕的色彩,莊稼和青草的綠葉上,閃耀著亮晶晶的露珠。一到了夏天,路兩邊的蒿草長的有一人多高。

車子一進高家村,高明明和高平洋就嘖嘖稱讚:“爸,媽,你們看,上次來還是坑坑窪窪的土路,現在居然都變成水泥路了。”

高嘉林也自豪地告訴孩子們:“這條漂亮的水泥路就是你們巧珍阿姨出資一百多萬修建的。”

這條水泥路並不寬,直通鄉縣主幹道,但十分乾淨平坦,路兩旁整整齊齊的白楊樹迎風擺動,發出“沙,沙”的聲音。

“咦,那是哪兒啊?是不是鄉政府大院呀?”平洋指著前方一個大院子好奇地問。

“少見多怪!鄉政府設在大馬河,啥時候跑高家村來了?”明明很認真地告訴弟弟。

“那你說這麼好的一座大院子是誰家的?”平洋高聲驚呼。

說著說著,倆孩子就爭論起來,淑芬無力地撫著額頭,顯得很不耐煩地說:“別吵了,問你爸去!”

高嘉林也不記得誰家有這麼大這麼漂亮的院子,更何況眼前這塊地原來應該是荒坡才對,怎麼一年不回村裡就大變樣啦!等車子駛近,一家四口才看清院子門口的牌子:大馬河鄉高家村小學。

高嘉林將車停在校園門外空地上,下車仔細觀看。小學就如同一所大三合院,北高南低,依坡而建。北面、東面和西面蓋著整齊的三座兩層樓,高大明亮的窗戶前後通透,教室內光線充足,桌椅整齊。大概因為今天是週六,學生不上課,南門緊鎖,只有喜鵲和燕子在屋簷下大樹旁喳喳啾啾地叫著,飛來飛去。

當年,高嘉林離開村裡的時候,孩子們上學還得跑幾里路,沒想到這幾年適齡兒童少了,村裡漂亮的學校反而建了起來。百年育樹,十年育人。有了良好的教育條件,山溝裡也能飛出金鳳凰。

高嘉林在校門外感慨萬千,身後一個聲音猛然從遠處傳來,粗獷中帶著幾絲悲壯,抬頭看看,像是個老頭趕著一群羊向村口走來,一路上坡一路唱,歌聲順著大地山川飄然而至,悅耳動聽。

《變》作者:魏清海,路遙人生高加林新傳,第三十八章

上一道那個坡勒坡 哎喲喲哎

下一道道梁

想起那個那個小妹妹 哎喲喲哎

好心慌噢號哎

你不去哪個陶勒菜 哎喲喲哎

崖畔上那個站

把我們那個年輕輕人兒喲

嗨 心擾亂噢號哎

上一道那個坡勒坡

哎嘿哎嘿哎嘿吆

下一道那個梁來吆

哎嘿哎嘿哎嘿吆

想起那個小妹妹

哎嘿哎嘿哎嘿吆

看你的心上人吆

……

平洋扭過頭問明明:“姐,你會不會呀?唱個聽聽唄!”

明明猶豫了一下,想了想對弟弟說:“就唱一段兒吧!這還是跟電視上學的呢!”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實在難留啊

手拉著那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門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話兒留

走路走那大路地口

人馬多來解憂愁

緊緊地拉著哥哥的袖

汪汪的淚水肚裡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門口

……

還沒唱完,那個老頭聽到有人唱歌,抬頭往這邊一望,不由得高聲喊道:“是嘉林回來了?”

高嘉林趕緊上前握住德順老漢的雙手,似乎他的手在顫抖著,“是,爺爺,我回來了。”

“哦,娃娃們也都回來了?恁媳婦也來了?”德順老漢胳膊夾著羊鞭,樂呵呵地拉著嘉林的手。淑芬正領著孩子們四處觀看,聽見德順爺爺說話,也趕緊過來。

德順老漢見到小輩兒,喜歡得合不攏嘴,“我說哩,大老遠看著像你。走,回家去,看看恁爺爺的新房子。”不由分說,拉著高嘉林一家就往前走。四人無奈,只好跟著德順老漢順著寬敞乾淨的街道,來到一座花門樓前。德順老漢先從腰帶上摸出一把鑰匙,開了門,身後羊群“咩咩”地湧進院子,乖乖的進圈了。高嘉林領著媳婦孩子進來,正看見一座五間大堂屋,推拉窗和雪白的牆面上,掛著德順老漢心愛的年畫。堂屋內擺放一套組合沙發,有一個餐桌,周圍是四把椅子,門後放著兩條凳子。

淑芬進門感慨道:“到底是農村地方大,擺放這麼大的沙發,屋子裡還恁寬敞。”

“那可不,我這麼大的歲數了,也像你們城裡人一樣,享受享受。”德順老漢哈哈一笑。

高嘉林一家在沙發上落座,德順老漢遞過來瓜子和糖,坐下來問:“是不是村裡叫你來參加咱村中學落成典禮呀?”

“是,爺爺,說是十點開始。”高嘉林連忙答應。

“嗯,你來的早,還有一個多小時,咱爺幾個先說說話。”

高明明和高平洋對大人說話沒興趣,兩個人不停地圍著屋子轉來轉去。德順老漢抓一把糖塞到倆人手裡,說道:“吃吧!這可是好糖,聽說城裡孩子最愛吃這個。”

明明捏一個一看驚訝道:“哇,德芙巧克力,老爺爺,這得多貴呀?”

德順老漢捋著鬍子哈哈大笑起來,臉上的皺紋像條河流,使出很尖的嗓門說:“今年好收成,囤裡的糧食都很豐滿。吃吧!我多著哩。”

這下,明明也不往周圍看了,睜大眼睛問高嘉林:“爸爸,前幾年老家不是還很窮嗎?怎麼說富就富了?”

“你不也在變化嗎?”趙淑芬慢慢地說,彷彿突然有個性的想法使她吃了一驚,“小小年紀,你幹嗎操這份心?看來你長大了。”

其實,不僅高家村如此,就連附近幾個村子,乃至整個大馬河鄉,都富得流油。現在農村,除了農忙過年,幾乎都是一座座空殼村,除了老人小孩,年輕力壯的都出去打工,有的還能掙倆回家,相當一部分僅僅維持生計而已。大馬河鄉的一枝獨秀,什麼時候來,都是一片繁忙景象,幾乎與省城不差分毫,驚動了很多媒體。面對記者的話筒鏡頭,村民們第一個要感謝的就是省人大代表巧珍。

養豬場剛建起沒幾年的時候,巧珍一年內多災多難,不是遭遇了大豬成批病倒,就是豬崽夭折,要不是鄉親們和張柯南幫忙,過了這個坎,恐怕就不會有今天的三合集團。致富不忘本,巧珍並沒有把目光僅僅盯在自己的企業上,只要是老鄉有事來找,沒有不幫忙的。

可是零零散散、一家一戶地幫助,也只能幫少數人致富,雖然在肉聯廠養豬場做工,但也不比在外打工掙的少,畢竟離大家追求的小康生活還差那麼一步。巧珍想了個方法,跟馬拴商量後出資十萬元,訂閱《人民日報》《農民日報》《科技日報》等報紙雜誌,免費送給馬店,甚至供附近幾個村子的群眾閱讀。

《變》作者:魏清海,路遙人生高加林新傳,第三十八章

和城裡人一樣,農民同樣渴望瞭解世界,與世界接軌。巧珍為農民訂閱報刊,也著實為山裡百姓架起一座與惠農政策聯繫的橋樑,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廣讓咱農民兄弟不出家門,都能掙上這麼饞人的白嘩嘩票子。

馬店有一個馬拴的本家哥哥,在村頭承包了十幾畝荒地,種植葡萄多年,也只是勉強收支相平,碰上病蟲害多的年景,那就血本無歸了。自從在《科技日報》上學到國外廣泛採用的套袋培育技術,不但減少了人力,還提高了產品質量,第一年試用,年收入就淨增兩萬多元。高興得連夜給巧珍送去兩大筐新摘的葡萄,巧珍嘴裡含著葡萄,聽本家哥說還要再承包一個山頭,連忙又替他訂了份果木種植的雜誌,沒過幾年,這個本家哥就成了遠近聞名的葡萄大王。

高家村人從讀書看報中得到了實惠,除了經常參加巧珍舉辦的專家講座外,大家還經常看肉豬養殖技術方面的文章。巧珍瞅準了大型養豬場和農村散戶養殖各自的優劣以後,更是經常請專家到有業務聯繫的村子去指導。到現在,高家村家家都是養豬能手,甚至還有人通過了獸醫資格考試,拿到證書掛牌辦起了小獸醫站。

說到這兒,德順老漢滿面紅光,連鬍子都樂得一顫一顫的。“你看,這人手裡一有錢吶,看著前景又好,還不該買房買車,過好日子哩。馬店咱就不說了,單看咱村裡,不就是家家小洋樓,戶戶有存款。就是我這個老頭子也住上這大房子,坐上這好沙發,這要是擱以前啊!想都不敢想!”說著,還故意上下晃晃,“好,這萬把塊錢的東西就是不一樣,坐著就是比板凳得勁。”

高嘉林和淑芬相視一笑,抬頭看看牆上造型獨特的石英鐘,起身說道:“爺爺,我們該走了,時間快到了。”

“你看,俺差點把正事忘了。剛好,我也去,走,我送送。”說著,德順老漢一手拉著高嘉林,一手拉著高平洋,出門就往新蓋的初中走。淑芬和明明在後面跟著,順著來路往回走不遠,繞過小學後面一條水泥路,就是新落成的高家村初中。德順老漢一路走,一路跟街坊鄰居打招呼,鄉親們一看見功成名就的高嘉林,都笑著打招呼:“回來了?”

高嘉林笑著回應,給倆孩子介紹。一路上,遇到的人都是眉開眼笑,步子不緊不慢。高嘉林不禁感慨,老家的人過上了好日子,就像這腳下的路,殷實平坦。

門外院裡,張燈結綵。在微風中,一排新教學樓猶如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歡笑著迎接來賓。有鄉里政府部門來的幹部,有鄉教育辦公室來的領導,有像高嘉林一樣,從這個村裡走出去的有頭有臉的人物,還有像巧珍這樣,留在農村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勤勞致富,又幫助鄉親們致富的農民企業家。

落成典禮上,校長的一番講話,感動著所有的人:“這所初中能夠蓋起來,實在是不容易。這裡面一磚一瓦一沙一石,都凝聚了所有關心農村教育,熱愛農村教育的領導、老師、農民兄弟的一顆顆赤子之心。在此,請接受我真誠的謝意!”

深深一躬之後,校長接著說,“大家都知道,自從前幾年高家村小學建成之後,大家都在盼望,有一天我們十二三歲的娃娃,也能不用出村,就在自家門口接受初中教育了。可是一所初中,談何容易?即使我們富了,有錢了,師資呢?設備呢?就在我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我們的省人大代表農民企業家劉巧珍同志為我們送來了及時雨。是她!以她母親般的胸懷,為我們村的娃娃們捐資八十多萬元,送來了這麼一份大禮。讓我們請巧珍同志上來,給大家說幾句話。”

主席臺前就坐的巧珍款款站起來,扶了扶話筒,朗聲說道:“謝謝校長老師給我這麼一個機會,跟大家說幾句心裡話。這所初中不是我一個人建起來的,它凝聚著咱全村甚至全鄉人的汗水和期盼。咱們建初中,不是為了賺錢,更不是為了圖個啥名頭,咱就是希望將來咱們的娃娃們都能識字懂科學,別去走咱這輩人走的彎路。再窮不能窮教育,咱擺脫了貧困,就要叫娃娃們世世代代不再受窮!”

巧珍的話到此為止,接下來是各位領導發言。而在高嘉林的耳中縈繞的都是巧珍看似平淡的話語,像巧珍這樣的人怎麼能不受百姓愛戴……

馬拴坐在主席臺下,看著媳婦那紅撲撲的臉,像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陽,心中裝滿著驕傲,臉上陽光多了。想起年前校長和鄉領導到家裡找她時,自己還有些不願意,鄰村已經有個初中了,叫高家村的娃娃跑幾里路去上學,有啥了不起的?心裡有些愧疚。再看現在,還是媳婦說的對,咱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人,可不能叫娃娃們再跟著過苦日子。

中午吃完飯,高嘉林藉口路遠,跟熟識的人告個別,一家人就開車回省城了。車子沿著小學前的水泥路一直往東,直通縣裡的交通主幹道。當年,天旱趕路灰塵滿臉,下雨走路滿腳泥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巧珍回到家裡,倆人一起坐在沙發上,她輕輕攏攏頭髮,感慨道:“你說,這年輕時候,一忙幾天不合眼,也沒怎麼著。到現在,稍微忙一天,回來就不想動了。”

馬拴笑著回答:“可不是,錚錚和琳琳都不在家了,集團的事也開始放手給年輕人了。你倒好,不享享清福,又當什麼省人大代表,又搞什麼培訓班建學校,又是出錢又是出力,操心事比原來還多,咋能不累呢?”

“真正的快樂來源於寬容和幫助。”巧珍聽了莞爾一笑說。

兩口子正在說話,院門外一個聲音喊:“馬拴嫂在家不?”

兩人正要起來,那人已經笑呵呵地進到屋裡,又拍著馬拴肩膀,高興地說:“坐,坐,自家兄弟,不是外人。”

“有啥事兒,值得你大支書親自跑一趟?”馬拴重新坐好,樂呵呵地問。

馬店村支書馬福性情十分豪放,長著一身橫肉,臉黑的像煤球,嘿嘿一笑,“我不是找你的,是找嫂子的。”

巧珍在一旁聽說,也樂了,“咋了?”

“想為村裡建個文化館咋樣?”馬福不假思索地說。

巧珍倚在沙發背上問:“有啥好法子嗎?”

“嫂子,你看,這城裡人閒了,就去KTV、卡拉OK啥的,要不就去公園,看個,跳個舞,可咱這兒什麼也沒有啊!就是那地裡的狗尾巴花、蘿蔔花呀……啥花哩,誰沒見過?我尋思著,咱也學學城裡人建個文化館啥的,裡頭辦個圖書室科普班,也不用著天天到你家聽專家講課。文化館最好,咱村和附近幾個村也都成立腰鼓隊舞獅隊秧歌隊,年輕人不是喜歡街舞嗎?再成立個街舞隊,閒了就開展活動,逢年過節咱也辦個晚會,各隊都拉出來遛遛。要是十里八村誰家辦紅白喜事啥的,咱還能湊湊熱鬧,給不給錢先不說,起碼比在家閒著生事強。嫂子,你說呢?”

巧珍伸出手指敲敲下巴,看看馬拴。馬拴自作主張,也不徵求劉巧珍的意見,“你說吧,全聽你的。”

《變》作者:魏清海,路遙人生高加林新傳,第三十八章

聽他這麼說,巧珍也笑了,坐直身子,認真囑咐馬福:“你說的,我贊成。這樣,你回去先和村裡的幾個領導商量商量,看具體組織啥隊?文化館怎麼建?還要跟村裡人都說說,看大家有什麼意見建議,拿出具體方案,村委會通過後,算算總共要花多少錢?”

“這些錢咋辦呢?”

“只要是為群眾辦事,包在俺身上。”

“喲,那行!我這就去說。嫂子,你放心,你跟俺哥的錢絕對不白花!”說著,馬福起身就往外走,走到大門口又折回來,探著頭往屋裡瞧瞧,嘴裡還說:“嫂子,到時候你可別心疼錢呀!”

巧珍一聽,咯咯地笑著,順手拿本書朝他就扔過去,語氣也很堅決地回答:“忙你的吧!俺原來拿幾百萬都不心疼,還心疼這幾個錢?只要是辦正事,好鋼用在刀刃上,花多少錢俺都不會心疼!”

馬福這才呵呵笑著,揉揉腦袋,出門到每個村幹部家中去了。

不久,馬店村的舞獅隊就開始在村委大院排練了。在咚咚的鼓聲中,在鏘鏘的銅鑼聲中,隨著舞獅一個一個表演的雙獅搶珠,大馬河鄉馬店文化館就在馬店村委會大院落成了。

看著小輩們忙著掙錢,有錢了又忙著搞文化,德順老漢也不肯閒著,除了教教娃娃們練舞獅,在一旁幫襯幫襯以外,這位老漢心裡頭也活泛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