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三不朽”的提出、界定和演化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认为: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鲁国大夫叔孙豹形象

唐朝儒学大家孔颖达对立德、立功、立言进行了诠释界定: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春秋左传正义》

“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孔颖达

在后人对“三不朽”的解读中,“立德”是指道德操守,“立功”是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当然,无论立德、立功或者立言,其实都旨在追求某种“身后之名”、“不朽之名”。而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

“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陶寺古观象台遗址复原图

我认为,古今对立功、立言的解释和理解相差不大,而孔颖达对立德的诠释界定方得真意。立德既然列为“太上(最尚)”,不应该仅指德行操守,而应是指“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否则,“立德”之意则过轻,标准又过严,正好挡住了多少古今圣人进入“三不朽”榜单的机会。如果按这样的标准,古往今来,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只有曾国藩、王阳明这两人接近于成就“三不朽”,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曾国藩画像

“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王阳明画像

孔颖达对立德的诠释界定,是从“德”字的本意解读而来的。

德,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即不违背自然规律去发展社会、提升自我。德是相对于道而言,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引申到社会制度方面,“立德”就是创建“博施济众的制与法”。

“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陶寺古观象台遗址复原俯瞰图

注:上图复原制作的陶寺古观象台遗址照片中的圆点就代表阳德。

秦始皇方为 “真三不朽”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明代以来比较公认的“千古一帝”。

从中国和中华文明的角度,秦始皇的功劳和贡献不是简单归纳几条就能说得清楚的。如果从“三不朽”的维度,分析秦始皇的功劳和贡献,也许才是最为恰当和全面的。

纵观中国历代伟人,秦始皇在开创性上无出其右,继承性上无出其右,影响力上无出其右。根据孔颖达定义的“三不朽”标准来衡量,秦始皇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真正的、名符其实的“三不朽”伟人。

“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金秋胡杨林

秦始皇的立德

秦始皇结束了上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混乱纷争局面,开创了向后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式皇帝制度,实行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主要包括:

——创建并完善了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三权并立,互相制衡,为后世历代所借鉴;

——推行并完善了郡县制,改分封世袭制为考核任命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推行并完善了军功爵制,以“无功不受禄”摧毁了“世卿世禄”的血缘宗法制,打开了底层平民向上跃升的通道和空间。

千载犹行秦法政,秦始皇深刻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势,其历史功绩是卓越而巨大的。

是为秦始皇的“创制垂法,博施济众”。

“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秦始皇雕像

秦始皇的立功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扫平六合,结束了封建诸候割据状态,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大一统的中国基本版图。在肇建统一大功之外,另建三功:

一是

开疆拓土之功,使南蛮、东夷、北狄、西戎的广土众民,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是修筑长城之功,建立起立体的军事防御阵线,以长城削弱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惠及千秋万代;

三是建设交通要道之功,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的皇帝,以都城咸阳为中心,修建了数条直道和弛着通向全国各地,在西南还修建了灵渠,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是为秦始皇的“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长城

秦始皇的立言

秦始皇厉行法治,通过商鞅变法和李斯定法,定法制,行法治,取得了巨大成果。时至今日,依法治国仍然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秦始皇统一思想,根据治理的需要对先秦百家思想进行诠释、取舍,抑儒扬法,确立以法家为主、百家为辅的治国思想和执政理念,为后世所推崇和敬仰。

秦始皇统一文化,推行法同壹、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币同值、行同伦,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文化认同的基本条件,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家分裂,使统一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后世少见其言,却广见其行其理,虽久不废,影响深远,此法治、文化之功也。

是为秦始皇的“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千古一帝”秦始皇,才是中国唯一、真正的“三不朽”历史伟人

车同轨

秦始皇的憾事和缺事

遗憾的是,大秦帝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 缺乏长远规划而行急政,计划赶不上变化,致使建设超越国力,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第二, 缺失储君制度,来不及培养和选择合格的继承人,致使意外去世后,国家权力和形势失控,埋下了国家败亡的伏笔。

第三, 缺少新制度探索、完善、优化的时间。秦始皇尚未及为新创的帝制进行有效探索和完善优化,就去世于东巡途中,致使大秦帝国二世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