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會就舉左手,不會就舉右手”這位老師對待差生的做法火了!

01

朋友得孩子上三年級了,學習不太好,上課的時候也不回答問題,這一學期新轉來一位數學老師,這位老師徹底改變了孩子,讓他變得熱愛回答問題,成績也越來越好。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要回答問題時,朋友得孩子破天荒地舉起了手,可是當老師點名要他回答時,他卻答不上來。那老師就問他,為什麼不會也舉手?他哭著說:“老師,別人都會,如果我不舉手得話,別人就會笑話我。”

孩子說完話,數學老師就知道了他有強烈的自尊心。於是,下課後他就把這個孩子叫到了辦公室裡,並對朋友得孩子說,如果下次提問問題的時候,如果你會的話你就舉左手,不會的話你就舉右手。

以後每次上數學課時,數學老師一看到他舉左手的時候就給他機會讓他回答,而看到他舉右手時就不讓他站起來了。也就這樣兩個月下來,朋友的孩子變得非常愛上數學課了,數學課上也特別活躍,而且他的數學成績也提高了很多。

數學老師的做法,深得學生的喜歡,因為他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自尊心,並給予尊重,這讓學生感到特別的舒服,也願意上他的課,所以學生的成績也提高很快。

蘇聯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要儘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儘量多地尊重一個人。”尊重孩子是教育成功的秘訣,也是教育的一切入口不懂得尊重孩子,你的教育也無從談起。

“如果會就舉左手,不會就舉右手”這位老師對待差生的做法火了!

02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尊嚴,所以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老師,要想教育好孩子,要從尊重孩子開始。

那麼孩子的尊重需求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1)要求得到家長老師的關注。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外界的環境,而家長的關注是孩子得到安全感的首要條件,家長關注的越多孩子就越覺得自信。

一般情況下孩子會用積極的辦法引起家長的關注,比如通過主動做成功某些事讓父母來讚揚自己,把畫畫的非常好,自己洗衣服或者主動幹家務等,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

有時候孩子也會用一些消極的辦法來引起家長的關注,比如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把東西打壞,把衣服撕破等,其實這種情況並非是實情,他們只不過想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關注。

(2)表現出自主行為

當孩子開始不服從家長的要求,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和要求的時候,比如,自己挑選適合的衣服,自己選愛吃的飯菜,自己選喜歡的玩具等孩子的這種行為就足以說明他開始在家長面前爭取自己獲得尊重的權利,一旦要求被滿足,就像吃到棒棒糖一樣高興。

(3)喜歡被人誇獎或表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有時候孩子做對了一件事,你誇他一句“你真棒”他會突然表現得很自信。

這是因為孩子從家長那裡獲得認可和讚揚,可以滿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正向的鼓勵和肯定可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也能滿足孩子受別人尊重的要求。

“如果會就舉左手,不會就舉右手”這位老師對待差生的做法火了!

03

作為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尊重孩子呢?

第一,體會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孩子就是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瞭解孩子的想法,把孩子合理的要求給予支持,平等對待孩子,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有表達自己想法和要求的權利和機會。

第二,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

父母信任孩子不能光表現在語言上,要表現在行動上,用行動去信任孩子。比如孩子成績差了,要鼓勵他,相信他下次一定能考好。

當家長能足夠相信孩子的時候,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他們會進行自我調節,發揮主觀能動性,將來一定會把事情做的更好。

第三,學會與孩子做朋友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強迫孩子要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做,完全不在乎孩子怎麼想的,如果孩子達不到要求,就會訓斥或者打罵孩子,其實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所以,父母應該放下架子,跟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喜歡跟自己傾訴,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受人尊重。

“如果會就舉左手,不會就舉右手”這位老師對待差生的做法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