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智慧與狡詐共存的奇人

對於紀曉嵐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並不陌生。隨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熱播,劇中那個不貪財、不好色、智鬥貪官和珅的正義化身,隨時都要拿著菸斗的形象為很多觀眾所熟知和喜歡。然而,電視劇終究是電視劇,與歷史上真實的人物還是有著很大差別的,那麼歷史上的紀曉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彆著急,聽小編慢慢給您道來。

紀昀,字曉嵐,直隸獻縣人(今河北省獻縣),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其最大的成就是作為總纂官編寫了《四庫全書》。說起這位有著過人智慧的大學士,他最厲害地方就是“當官當到死”。沒錯,紀曉嵐於乾隆19年入仕做官,直到嘉慶10年病逝,整整做了51年的官,這在學術盛行的乾隆嘉慶時代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事。很多人可能說了,中華大地人才濟濟,僅憑做了51年官就稱之為“奇人”?非也。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智慧與狡詐共存的奇人

一、編撰《四庫全書》

清朝前期,由於滿清文化的相斥,直到乾隆繼位初期都處於動盪期,於是繼位的乾隆帝想要通過文化一統天下思想,風雲際,入仕18年的紀曉嵐挑起了這個大任。

在乾隆帝的主持下,以紀曉嵐為總纂官,360多位學者共同編撰,近4000人抄寫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歷時13載後編寫完成,因分經、史、子、集四大部,故稱“四庫”。整部《四庫全書》(簡稱)可以稱之為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完整的集成之作,無論是文、史、哲、理、工、農、醫在其中均可以找到源頭,其規模是明朝《永樂大典》的3.5倍。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智慧與狡詐共存的奇人

可以說,《四庫全書》花費了紀曉嵐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同時也是這位大才子一生中最大的榮光,而這榮光的背後,正是這位奇才官場上載浮載沉的道路。

二、異象重現的一生

在很多電視劇和野史中,只要是大人物出世必然會伴有異象:劉邦的母親生他時夢見肚子上盤著一條龍;楊堅出生時頭上長著龍角,身上覆著龍鱗;趙匡胤出生後身上閃著金光,三日漸緩......等等數不勝數。作為一位“奇”人的紀曉嵐,其一生也被附上了濃濃的鬼神色彩,奇就奇在這些鬼神傳說並不是後人所傳,而是紀曉嵐他自己所述。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智慧與狡詐共存的奇人

據傳,紀曉嵐出生前其祖父紀天申夢見一道火光衝進樓中,隨後紀曉嵐出生。紀大才子在晚年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提到:獻縣自很早的時期就有著驅趕火精的習俗。紀曉嵐出生前一天,當地又發現了火精,人們敲打銅器來驅趕,火精閃入紀家,這時紀曉嵐出生,耳垂有穿痕,腳白而尖,狀若纏足,像極了火精,所以當地百姓都傳聞紀曉嵐是火精轉世,而他的名“昀”字“曉嵐”皆與日光有關。(可以說這位大才子真的是想象力豐富!)

按道理說,你即便是名人,出生時帶著異象也就算了,可是我們的紀大才子不願意,要是和古人一樣的話怎麼突出他的與眾不同呢?於是紀大才子就開始了他異象重生的一生:幼時,經常會有幾個穿著華麗的仙童陪著他一起玩耍,親切地以“兄弟相稱”;長大後,紀曉嵐雙目如炬,可以在夜晚看到別人所不能看到的遠景;而立之年趕考前問卦,算出自己以進士之名進入翰林院,後果真如此;不惑之年有一天夜晚,家裡院中的樹梢上站著兩個紅衣男子,對著他作揖致謝,而後漸漸消失。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智慧與狡詐共存的奇人

像這樣的奇異事件還有很多很多,而且都不是坊間傳聞或者野史記載,而是這位大才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自述的,有興趣的看官可以找來翻閱。除此之外,只要是和紀曉嵐有關係的親戚朋友,都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詭異的事件,如果說把紀曉嵐和他的親戚朋友所生時間收錄起來,小編覺得那將會是另一部《聊齋志異》!

三、生性機敏好詩詞

將紀曉嵐評價為大才子絲毫不為過,無論是幼時還是常年伴君的時候,他的機敏和博學都多次為他化解難題,更是讓人讚賞有加。史書上記載有兩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小時候的紀曉嵐聰慧過人,對於詩詞的敏感度遠超很多成人。有一次他和小夥伴們在街上踢球,一不小心把球踢到正好路過的官員轎子上,其他小朋友都害怕,於是讓紀曉嵐去取球。(這麼狡猾,真是人以群分!)紀曉嵐絲毫不畏懼,大步走到官員的轎子前。這位官員聽說過紀曉嵐的聰慧過人,於是想要刁難他,出了一個對聯:“童子六七人,獨爾狡。”(這幾個童子裡就你最狡猾),紀曉嵐稍作思考,大聲回答道:“太守兩千石,唯公...”最後一個字很久都沒說出來,而是盯著這位官員。官員有些不解,問他為何?紀曉嵐說到:“您要是把球還給我,那就是‘清’,要是不還,那就是‘貪’”,官員一聽,頓時哈哈大笑,將球還給了紀曉嵐。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智慧與狡詐共存的奇人

另一件事就是紀曉嵐在做乾隆帝的侍學士時,有一次宮中添了很多的扇子,乾隆命紀大才子為其中一把扇子題詩,題的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不料紀大才子粗心大意,把第一句的“間”字給忘了寫(能活到那麼久也是奇蹟),乾隆大怒,責罵紀曉嵐。紀曉嵐頓了一下便想到對策,對皇上說到:“您誤會了,我沒有寫錯,這本來就是一首新詞。”乾隆不解,紀曉嵐便娓娓道來:“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乾隆一聽頓時大笑,不僅表揚了紀曉嵐的機敏,更是賞了他那把扇子。(估計乾隆也是覺得胡扯,不想要扇子了......)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智慧與狡詐共存的奇人

除了以上的奇事之外,紀曉嵐標誌性的“大煙鍋”也是他的一大特點,走哪都要帶著,人稱“紀大鍋”;不喜米麵,到老都喜歡大魚大肉,以肉為主食,每頓可食兩三斤。

生性機敏,滿腹經綸,別人看來“伴君如伴虎”的差事在紀曉嵐手中卻得心應手,不僅把乾隆帝哄得開開心心,更是獲得了“天語嘉獎”;不求名利,自主沉浮,在陪伴了乾隆嘉慶兩位皇帝,親眼看著貪官和珅大起大落,經歷了官場上的起起伏伏卻能做官至死,以諡號“文達”善終;不願追求權力,卻對自己的一生附以鬼神之說,以求與眾不同,這位堪比“明朝第一才子”解縉的紀大才子一生充滿了神奇和多彩!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智慧與狡詐共存的奇人

“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付紀曉嵐為自己所作的輓聯正是對他一生經歷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