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臣左宗棠真实样子,目光如炬,为官一生却极为清廉

长久以来,对于古代历史人物的了解,人们主要是通过史料记载,在字里行间中,阅读他们的事迹,从而想象他们是如何的行事作风。在这种猜想中,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历史人物形象,但不论了解的多么全面,光是凭借着形象去猜测,还是会和真实有所差别。

晚清大臣左宗棠真实样子,目光如炬,为官一生却极为清廉

譬如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关于他的形象,在世间就有一百八十度的猜测,有人想象的朱元璋,是圭面鹰鼻,满脸的凶相,就好像茄子成了精,在他们想来,凶狠残暴的朱元璋就应该是这样的容貌。但也有一些更为务实的人,他们会去翻阅明朝皇室流传下来的帝王画像,然后就能够看到朱元璋的另一幅模样:隆耳圆面,目光迥然。

好像更符合一个“千古帝王”的样子。不过朱元璋究竟是什么样的长相,也已经不会有人确切的知晓了,毕竟明朝时,还没有照相机的技术。可是在清朝晚期,照相技术就已经问世了,并且在晚清时,有一些传教士特意会给当时的名臣拍摄照片,也让后世的我们,能够一睹历史书上的人物,他们真实的相貌是怎样的。

晚清大臣左宗棠真实样子,目光如炬,为官一生却极为清廉

左宗棠的真面目

晚清时,最负盛名的人物当数“中兴四名臣”了,这四个人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个人中,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相貌是被很多人熟知的,他们流传下来的照片不少,张之洞和其他三人比起来,名气上要略逊一筹,剩下的左宗棠,便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传世的照片极为稀少。

上面这一张照片,便是英国传教士在张之洞的家中,为他特意拍摄的一个坐像,也是最为清晰的一张照片。从照片上来看,张之洞神态威严,盘坐如虎,尤其是一双眼睛,透着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张之洞身上找不到晚清官员普遍的那种暮气,迥然不同的气质很像他特立独行的人生。

曾国藩一辈子深谙识人阅人的功夫,左宗棠便是他最得意的门下子弟,但左宗棠却并不领“师生”的情份,对于曾国藩,他只是自称为“弟”,这种傲气在官场中很容易得罪一般人,但是好在曾国藩也并不是一般人,对于左宗棠的自傲,曾国藩认为他有这个资格。

晚清大臣左宗棠真实样子,目光如炬,为官一生却极为清廉

左宗棠少年时,也是“十年寒窗”,但是这样的刻苦并没有给他带来科举上的顺利,从二十岁开始应试,此后六年中,他屡考屡败,这样的失败在封建社会并不算做什么大事,顶多就是“时运不济”,很多人在科举的路上蹉跎了半生,还继续做一个胡子发白的考生,但左宗棠三次失败后,便掩卷封书,自己主动退出了科举这条成名路。

左宗棠不打算再科举应试,对于他来说,人生大路千千条,哪里都有他左宗棠的立足之地。可是在曾国藩看来,如此的一个才能之士,如果不能够为社稷所用,简直就是暴遣天物。曾国藩四处奔走举荐左宗棠,直到1852年,湖南巡抚张亮基聘请了已经四十岁的左宗棠做幕僚,依靠他抗击太平天国的军队。

左宗棠在湖南的第一次出手,就让朝野上下刮目相看,四年时间,左宗棠一举扫清湖南、江苏、浙江三省的天平军,这个没有科举功名的左宗棠,依靠军功拿到了“恪靖伯”的爵位。

晚清大臣左宗棠真实样子,目光如炬,为官一生却极为清廉

所有人都认为左宗棠到达了人生巅峰,却不知这仅仅是他的起点,1876年,左宗棠一人血书,决心领兵从沙俄帝国手中夺回新疆,这样的行为在别人看来就是自掘坟墓,但是左宗棠却再次用四年时间,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当新疆捷报传到内陆时,可谓是举国欢腾,曾国藩也是欣喜不已。

左宗棠回朝之后,恩宠地位自然是无以复加,各方的人士都附趋而来,左宗棠过了四十年的贫寒生活,在人生的最后理应享受一下富贵,但是他的面对请托吃饭,都是一律回绝。要知道同样身为“中兴名臣”,其他三位在受贿金银上,可没有如此的决绝干净,但左宗棠就好像是永远的别树一帜,他要在昏荡的晚清官场做清朝的“海瑞”。

当我们再回过头看左宗棠留给后世的那一张照片时,我们可以发现他身上的官服,的确是显得有些破旧,跟“封疆大吏”的身份有些格格不入,却和左宗棠这个名字相得益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