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基層中醫館迎來發展良機,中醫館如何提升競爭力

疫情後基層中醫館迎來發展良機,中醫館如何提升競爭力


01


“控制症狀首選西醫,但是從治未病的角度中醫的價值越來越大,診費便宜療效很好,中醫在基層診療上的價格優勢非常巨大。”不少居民這樣認為。


相關人士表示,在我們身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設置了中醫館,疫情過後基層中醫迎來發展良機。


無基層不中醫,基層是中醫發展的肥沃土壤,是和患者聯繫最緊密的陣地。而基層中醫館肩負著服務基層百姓和傳播中醫文化的雙重責任,是用中國辦法解決基層衛生健康問題的模式創新。


扶持基層中醫館建設,全面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是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一環。


自2015開始,國家爭取專項資金用於扶持基層中醫館服務能力建設,要求力爭使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


疫情後基層中醫館迎來發展良機,中醫館如何提升競爭力


201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正式提出基層中醫藥服務提升的具體目標: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8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在“十三五”期間有明顯提升,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總量比例力爭達到30%。


並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連鎖中醫醫療機構,對社會資本舉辦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診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區域衛生髮展規劃對其不作佈局限制,支持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門診部、診所,鼓勵藥品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保證社會辦非營利性中醫醫療機構和政府辦中醫醫療機構在准入、執業等方面享有同等權利。


各地也紛紛響應國家號召,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近幾年,基層中醫館建設得到良好有序地開展,設備設施大大改善,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許多老百姓表示,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好中醫。


疫情後基層中醫館迎來發展良機,中醫館如何提升競爭力


尤其在這場疫情中,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和戰疫成果,讓許多老百姓為之改觀,人們對中醫藥的熱情,也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需求不斷加大。


近日,各地紛紛出臺了中醫藥相關發展意見,進一步強調了基層中醫館的建設問題,以更好滿足基層百姓的需求。


例如4月12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指出,到2022年,力爭實現全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中醫館,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縣級以上中醫醫院全部設置治未病科室。


4月9日,河南省出臺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省第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義發佈的中醫藥行業指導性文件。文件指出:“

實現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設置全覆蓋,進一步完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


3月24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建設中醫藥強省的實施方案》,出臺了26條舉措,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藥,全力推進建設中醫藥強省。其中指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院全覆蓋,基層中醫館全覆蓋。 


但是,雖然國家相關利好紛紛出臺,基層中醫館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人才不足,服務能力不足,管理體制不健全,文化傳播不夠等問題的仍然存在,導致許多地方的中醫館也只是名義上的中醫館,外表建設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極度空虛。


疫情後基層中醫館迎來發展良機,中醫館如何提升競爭力


02


有關基層中醫館建設問題,許多專業人士建議相關部門:加大政策扶持,重視人才培養,提升勞務價值,加強中醫內涵建設,城鄉區域均衡發展等,從根本上扶持中醫館自身發展。


作為中醫館自身,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明醫好藥基石


眾所周知,好的醫生和好的藥材,是一箇中醫館俘獲人心,在同行競爭中屹立不倒,在行業中獲得不斷上升和進步的基石。


沒有這個基石,其他所有服務都無從談起,選址再優越,裝修再精緻,服務模式再怎麼改善,都無法拉動中醫館發展。


只是越是簡單的道理,恰恰越難做到。發展至今天,好的醫生和好的藥材,恰恰也是制約整個中醫發展的兩大難題,絕不僅僅囿於中醫館。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良醫難求”,“中醫毀於中藥”的悲哀。


許多中醫館都認識到這個問題,加強中醫館人才建設,不至於中醫館的輻射力漸漸萎縮。有的中醫館通過拜訪名醫,聘請名醫坐診打造自己的優勢;有的通過與高校合作形成穩定的人才輸出,加之“老帶新”、“師帶徒”的方式培養、提升團隊;並同時愈加重視醫生和員工的傳統文化學習,藉此提升團隊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藥材方面,也是與業內知名醫藥企業合作,確保提供高品質的飲片,並將煎藥過程透明化,提高居民對湯藥的瞭解,從而整體提升對中醫的認同。


2、發展“互聯網+中醫藥”


中醫館的目的就是服務好老百姓,一切以老百姓的利益為準則,在互聯網時代,中醫館也應與時俱進。


通過鏈接互聯網,既可以方便居民就診,也能很好宣傳中醫館自身和中醫文化。同時中醫館也能通過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精準對接患者需求,助力醫館服務升級。


疫情後基層中醫館迎來發展良機,中醫館如何提升競爭力


3、融入健康養老、婦幼保健等領域


老齡化時代以及二胎政策放開,給健康養老和婦幼保健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相關政策明確指出:加強宣傳引導婦幼健康服務,優化再生育婦幼健康服務,預防和減少高齡孕產婦風險,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業內指出,中醫館應該將中醫藥融入健康養老、婦幼保健等領域,不斷拓展中醫適宜技術內容、拓寬服務對象,讓更多基層群眾享受傳統中醫的治療方法,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同時,也可以開展中醫健康體檢、體質辨識和藥膳食療等服務,推廣太極拳、八段錦等中醫傳統保健運動,

擴寬老百姓對中醫療法的認知。


4、豐富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


目前國家高度重視中醫發展,在中醫科普方面,也給予積極有力的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王國強曾表示,天下病人那麼多,醫生是救不過來的,百姓的健康靠什麼,靠宣傳,靠宣傳中醫健康知識,提升老百姓的中醫藥健康素養,愛中醫,信中醫。


對中醫館來說,中醫好,中醫館發展才會好。中醫文化得到廣泛宣傳,中醫館自身魅力也能在無形中得到彰顯。


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和線下健康講座的方式,加大對中醫文化的宣傳,有利於形成正面輿論導向,提升人們對中醫的認可和信心,進而想去使用中醫,就自會去尋找好的中醫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