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糖齡姐弟同病不同命,差別就在飯後一個簡單動作



20年糖齡姐弟同病不同命,差別就在飯後一個簡單動作

飲食和血糖要平衡

提到這個話題,我就想到宰相劉羅鍋裡的主題曲: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秤桿子呀挑呀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盤的星。意思是:天地之間有個無形的天平,一邊挑著國家利益,一邊挑著老百姓的利益,而平衡二者關係的就是宰相。

其實,糖尿病管理何嘗不是如此。它一邊要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一邊還要保證血糖、血脂、尿酸、體重等各項指標正常;而平衡二者關係的就是餐後血糖,就是吃完飯,測血糖這個動作。

20年糖齡姐弟同病不同命,差別就在飯後一個簡單動作

姐弟同病不同命

為什麼吃完飯測血糖這個動作就是糖尿病管理的關鍵?

姐姐是個“健康人”

舉個例子:老趙姐弟倆都是40多歲得的糖尿病,姐姐一個星期至少要測一個餐前血糖、三個餐後血糖。如果哪天吃了不常吃的食物,還要增加檢測頻率,然後他會根據血糖值來調整飲食量,逐漸摸索到規律;最後大致知道吃什麼食物,吃多少血糖不高。

現在60多歲了,天天鍛鍊,畫畫,還經常旅遊,兒子媳婦忙的時候,還能幫忙接送小孫子上下學。可以說日常生活多姿多彩。

20年糖齡姐弟同病不同命,差別就在飯後一個簡單動作

弟弟併發症纏身

弟弟是個下崗工人,兩口子每天靠賣涼皮、雞蛋灌餅維持生活,發現糖尿病的時候,兒子正在讀大學。老趙自己也沒啥不舒服,捨不得花錢,捨不得看病,隨便買點消渴丸吃,早中晚三餐也不定時。而且大多都是吃自己做的涼皮、雞蛋灌餅,還很少測血糖,尤其是餐後血糖,幾乎沒測過。

好在兒子很爭氣,出國深造,還拿到了美國綠卡。老趙終於到了該享福的時候,不用像以前那麼辛苦了,可是幸福的時光太短暫了。去年,他覺得視力下降的厲害,有幾次給人找錢都找錯了。

有一天晚上泡腳,還燙出一個水皰,繼而發生潰爛,這才不得不去了醫院。一查血糖20 mmol/L多,不僅有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還查出了糖尿病腎病,心電圖還顯示心肌缺血。住院治了一個多月,可腳部潰爛沒見任何好轉,最後不得不截掉了半隻腳。

今年,尿也沒了,說明腎病又進展成尿毒症,每週2次坐輪椅去透析。好在兒子孝順,每個月都給他寄來美元,真是應了那句話,年輕時用命換錢,生病了用錢買命。

20年糖齡姐弟同病不同命,差別就在飯後一個簡單動作

吃完飯測血糖是關鍵

姐弟倆基因相似,發病年齡相似,為啥結局卻完全不一樣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吃完測血糖這個動作,其實測血糖真的花不了多少錢,但它卻是糖尿病管理的關鍵。為什麼這麼說?

1、吃完測血糖,說明從心理上就是重視糖尿病的,因為重視,那吃飯、運動、用藥、情緒等等就都會向好的方向使勁兒,身體自然好。

你知道嗎?中國人的心腦血管病,尤其是腦中風的發病率比歐美要高很多,主要就是跟餐後血糖高有關。前面提到的弟弟,不到六十歲,就得了那麼多嚴重的併發症,全身的血管、神經都處在最糟糕的狀態,都跟他不測血糖是有關係的。

20年糖齡姐弟同病不同命,差別就在飯後一個簡單動作

2、吃完測血糖,能對自己起到提醒、監督的作用。

比如:測一次,血糖高一次,那你心裡肯定犯嘀咕,完了,併發症不遠了,趕緊去調藥去吧。

另外,現在糖尿病越來越年輕化,很多年輕人,家裡根本不開火,不是去飯店,就是點外賣,而餐館的菜,10家有9家是油多、糖多,如果吃完飯測個血糖,至少對自己是個提醒,知道哪個菜能吃,哪個菜不能吃,比如:我家鄰居,平時血糖控制都挺好的,有段時間愛上了一家餐館的燒茄子,天天吃,有一天,我給他測了下血糖,13 mmol/L,從那以後他再也沒吃過,這就是測血糖的力量。

20年糖齡姐弟同病不同命,差別就在飯後一個簡單動作

3、吃完測血糖,能讓你學會更多的控糖技能。

比如:前面講的姐姐,他每吃一種新食物,都會測一下血糖,以至於現在,吃完飯就知道自己血糖大致是多少;鍛鍊半小時就知道血糖能下降多少;外出就餐,知道點什麼菜;一旦某一天開葷,吃多了,知道能用什麼方式把血糖降下來。掌握了這些技能,管理血糖就遊刃有餘,而且很有成就感。


4、吃完測血糖,能知道飲食對不對。

比如:前面講的弟弟,如果他十年前開始,吃完飯就測血糖,一定會知道,涼皮、雞蛋灌餅,是不適合糖尿病人吃的食物。

如果他沒條件,沒時間做飯,也能通過測血糖,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搭配,比如:同樣還是吃涼皮,如果去掉芝麻醬,加一個雞蛋,再吃兩根黃瓜,血糖一定比之前要好很多很多,而且也沒有多花錢。

20年糖齡姐弟同病不同命,差別就在飯後一個簡單動作

5、吃完測血糖,能知道運動、降糖藥與飲食是不是平衡。

比如:弟弟,如果測血糖,知道涼皮吃多了,在賣涼皮的間隙,原地跑上幾分鐘,也一定樣能把血糖降下來。如果測血糖,發現再怎麼少吃、再怎麼運動,血糖也控制不住,就會去找醫生調藥,也不會早早得上那麼多併發症。


6、吃完測血糖,能知道胰島功能怎麼樣。

正常人的胰島就是個小夥子,而糖尿病人的胰島就是個心臟不好的老人,他倆都走平地的時候,區別沒那麼大,但如果爬樓梯,那區別可就大了去了,老年人可能氣喘吁吁也爬不上去,而吃飯就相當於讓胰島爬樓梯,如果你餐後血糖總是高,那就意味著胰島功能太不好了,意味著離胰島功能衰竭不遠了,你就會重視起來。

20年糖齡姐弟同病不同命,差別就在飯後一個簡單動作

7、吃完測血糖,還能知道血脂是不是持續升高。

不信你去問問,餐後血糖高的人,基本上都肚子大、血脂高。而甘油三酯是直接受飲食影響的指標,吃完飯立馬就會有反應,所以,測血脂才讓你空腹去測。而餐後血糖高一次,甘油三脂肯定也跟著高一次,血管也就跟著損傷一次。

所以,吃完飯測血糖這個動作,能讓你重視健康,更好的控制好血糖、血脂、體重,能讓你保護好胰島,晚打胰島素,能讓你掌握更多的控糖技能。

  • 糖尿病前期的人,如果堅持這個動作,可能不得糖尿病;
  • 糖尿病人如果堅持這個動作,可能遠離併發症;
  • 已經得併發症的,但是處於關鍵期的人,比如腎病3期、眼病3期,堅持這個動作,可能逆轉。
20年糖齡姐弟同病不同命,差別就在飯後一個簡單動作

一月10塊錢避免一身病

而前面講的那個弟弟,就是因為缺少了吃完飯測血糖這個動作,把所有的機會都給錯過了。我行醫二十多年,這樣的例子見過太多了,希望收聽講座的你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測血糖真的花不了多少錢,便宜的試紙,一張才一塊錢。而且不用每天都測,大多數人,一個星期測1次餐前血糖,1次餐後血糖就可以了。一個月花上十塊錢就能讓你得到這麼多好處,不值嗎?


堅持這個小動作

我記得西方有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 !意思就是人如其食。就是說:吃什麼飯,就能推斷出你是啥樣的人。而吃完飯,測血糖這個動作就是一面鏡子,既能照到你吃的對不對,也能照到你的身體狀況。

餐後測血糖就講到這兒,希望通過今天的講解,讓你意識到吃完飯測血糖的重要性。

感謝你的收聽。如果你對於本節課程有什麼疑問或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我是王欣,讓我們下次再見!

歡迎將此文轉發給您身邊的糖友,用知識表達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