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些開國功臣家族能成功活過洪武朝?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被認為是歷史上少有的大肆屠殺開國功臣的皇帝。事實上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開國功臣或是死於

戰陣,或是自然死亡,並沒有死在屠刀之下。但是這其中又有一部分人死後或被打成胡黨,或被打成藍黨,他們的爵位就此失傳。今天筆者就結合史料來看一看,有多少開國功臣成功地把爵位熬過了太祖的洪武朝。

一、魏國公家:大明第一家族

  • 首封魏國公徐達

徐達,鳳陽人,太祖朱元璋老鄉,實際意義上的大明王朝開國第一元勳。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受封魏國公,食祿五千石(大明第一高薪),子孫世襲。朱元璋在賜給徐達的鐵券中稱讚其“勤勞既久,立功最多。”徐達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朱元璋第四子成祖文皇帝朱棣、第十三子代簡王朱桂、第二十二子安惠王朱楹。一家出了三個王妃,在整個大明王朝也是獨一份的。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些開國功臣家族能成功活過洪武朝?

魏國公徐達

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二十八日,徐達去世,享年54歲。有野史說徐達是吃了朱元璋賜的燒鵝毒死,完全是胡扯。老朱要殺人,需要動這種小動作麼?那麼多開國悍將,說殺就殺了,你看老朱皺過眉頭麼?更何況徐達如果死因曖昧的話,魏國公的爵位根本不可能傳下來。朱元璋一直都是把事做絕的人物,人殺了爵位還留著?不可能的事,這輩子都不可能。徐達死後第二天,朱元璋對群臣表示自己因為徐達的去世一個晚上輾轉反側,流淚不已(“朕夜來竟夕不寐,欷歔流涕,思盡心國家為社稷之重,安得復有斯人?”)。對於一向鐵石心腸的老朱,真的是破例了。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些開國功臣家族能成功活過洪武朝?

闢謠假新聞

明太祖對徐達的評價: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

徐達去世後的待遇:

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之陰,仍命諸王遣官致祭。又塑像,歲時祭於功臣廟。...其葬也,上親書“偃兵息民,混一區夏,奠安神人之功”,立碑墓道。(《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七十一》)

  • 嗣封魏國公徐輝祖

徐輝祖,原名徐允恭,徐達長子,襲封魏國公。朱允炆冊為皇太孫之後,以避諱改名輝祖。

(洪武二十一年十月)丙寅,命中山武寧王徐達子允恭襲封魏國公。(《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九十四》)

徐輝祖本人

“長八尺五寸,有才氣”,身材高大,文武雙全。朱元璋也把對於徐達的信任延續到了徐輝祖身上。洪武二十二年,徐輝祖奉命與各公侯一起在湖廣練兵備邊。洪武二十四年,又奉旨往陝西等處防邊。洪武二十六年,奉旨到北平告誡燕王朱棣收捕北元降將阿魯帖木兒。

元將阿魯帖木兒隸燕府,有異志,捕誅之。還領中軍都督府。(《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

總之,在洪武朝的後十年,魏國公徐輝祖是太祖朱元璋重點培養的對象之一。可惜的是這樣一柄利刃在靖難的時候始終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建文帝朱允炆識人不明,可見一斑。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些開國功臣家族能成功活過洪武朝?

徐輝祖的姐姐徐皇后

朱棣稱帝之後恨于徐輝祖始終不肯歸附自己,下旨將其“削爵幽之私第”。同時追封徐輝祖之弟徐增壽為定國公,並在永樂二年六月命徐增壽之子徐景昌襲封定國公,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

(永樂二年六月)是月,命徐景昌襲父爵為欽承祖業推城效義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定國公。歲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賜誥券。景昌,徐增壽之子也。(《明太宗實錄卷三十二》)

永樂五年七月四日,皇后徐氏去世。不知道徐皇后臨終前是否對朱棣有所交代,月底的時候朱棣命徐輝祖之子徐欽襲封魏國公。至於徐輝祖本人,《明實錄》稱其“以罪免歸第卒”,卒於哪一年,沒有寫。《明史》則稱其“永樂五年卒”。到底是因為徐輝祖的死造成了徐皇后的去世,抑或是徐皇后的去世導致了徐輝祖的死,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無論如何,徐家一門兩公:魏國公、定國公,一南一北,與明朝共始共終,也算是一段佳話了。

二、曹國公家:自作孽不可活

  • 首封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泗州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外甥。因元末天下大亂,蒙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的時候跟著其父李貞投奔到舅舅朱元璋這裡。朱元璋感念姐姐和姐夫當年對自己的恩義,對李文忠視若己出,一度將其改名為朱文忠。

李文忠成年以後迅速展現了其超凡的軍事才能,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洪武三年奇襲應昌那一戰,將北元嗣君愛猷識裡達臘打得狼狽而逃,一舉俘獲其子買的立八剌暨后妃、宮人、諸王、將相官屬數百人。

洪武三年,李文忠受封曹國公,食祿三千石,子孫世襲。朱元璋在賜給李文忠的鐵券中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朕於爾親則甥舅,較爾前後之功,當與勳臣同列。”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些開國功臣家族能成功活過洪武朝?

悲痛欲絕的朱元璋

洪武十六年冬天的時候李文忠染疾不起,朱元璋先是讓皇太子朱標去曹國公府探望表哥,隨即又親自登門探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一日,李文忠去世,享年46歲。

薨之日,上痛悼不已,輟朝三日,親為文遣使致祭。追封岐陽王,諡武靖,賜葬鐘山之陰。(《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六十》)

當然也有野史說李文忠也是朱元璋偷偷害死的,還是那句話,老朱殺人不會用偷偷摸摸的手段。李文忠如果真的是朱元璋下手所殺,那麼就不會追封其為岐陽王。

  • 嗣封曹國公李景隆

李景隆,李文忠長子。按照《明史》的說法,李景隆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帥哥,深得朱元璋的喜愛。

景隆,小字九江。讀書通典故。長身,眉目疏秀,顧盼偉然。每朝會,進止雍容甚都,太祖數目屬之。(《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和魏國公徐輝祖一樣,李景隆也在朱元璋生前得到了大力的培養,不但在湖廣、陝西各地練兵備邊,甚至還親自鎮守甘肅長達四年。而且李景隆洪武十九年襲封曹國公,到朱元璋去世一共十二年,期間經歷了胡藍之獄,看到了無數勳貴人頭落地。這樣一個人物,應該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很成熟才對,他在靖難戰爭中謎一樣的表現確實令人費解。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些開國功臣家族能成功活過洪武朝?

曹國公李景隆

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李景隆是朱棣的內奸,所以戰後非但沒有受到清算,反而位居靖難功臣之上,成為朝堂上的第一人。到了永樂二年,李景隆受到了來自朝野上下史無前例的瘋狂彈劾。上至朱棣的親兄弟周王朱橚,成國公朱能、刑部尚書鄭賜、吏部尚書蹇義等朝廷親貴高官,下到六科給事中張信等言官,一輪又一輪的炮火終於把李景隆從“削勳號,絕朝請,以公歸第,奉長公主祀。”一直到“奪景隆爵,並增枝及妻子數十人錮私第,沒其財產。”

對於來自朱棣的攻擊,李景隆曾經用絕食來進行抗議。其實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李景隆死於永樂末年,正統十三年明英宗下旨恢復李家人的人生自由。此時距離李景隆全家被囚禁已經過去了40多年。

(正統十三年春正月)癸巳,敕南京守備、豐城侯李賢,參贊機務、兵部侍郎徐琦等:已廢曹國公李景隆家屬增枝等男、婦大小三十八名,拘繫年久,人情不堪。茲特推恩,悉加寬釋,令於所居閒住,聽其出入生理。其男女聽與軍民結婚嫁娶,薪米之類,悉皆住給。 (《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六十二》)

弘治初年,明孝宗下旨封李景隆曾孫李璇為南京錦衣衛世襲指揮使。嘉靖十一年,明世宗封李璇之孫性為臨淮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經過一番波折,李文忠的後人終於也以侯爵的身份和明朝共存亡。

三、西平侯家:永鎮雲南的沐氏家族

  • 首封西平侯沐英

沐英,定遠人,為太祖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馬氏收為義子。沐英和李文忠一樣也具有極高的軍事才能,同樣為大明開國立下不世戰功。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受封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此後又以副將身份隨傅友德徵雲南,雲南平定後朱元璋命傅友德等班師,而留沐英鎮守其地。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些開國功臣家族能成功活過洪武朝?

沐英畫像

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在聽說皇太子朱標的死訊之後悲傷過度,於六月十七日不幸去世,享年48歲。朱元璋曾經對沐英在雲南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使吾無西南之憂者,英之功也。”沐英在雲南威信極高,其去世的時候當地人民也是極其悲痛,按《明史》的記載是“軍民巷哭,遠夷皆為流涕。”消息傳到南京,剛剛經受喪子之痛的朱元璋更是再次飽受打擊。

訃聞,上哭之慟,輟朝,遣祭。命其子春迎喪還葬,詔所過軍民官致祭。冬十月八日,春奉柩至京師,遣中使臨祭。後十三日,詔追封黔寧王,諡昭靖。(《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十八》)

  • 嗣封西平侯沐春

沐春,沐英長子,洪武二十五年十月襲封西平侯,出鎮雲南。朱元璋在賜給沐春的誥文之中再次動情回憶了自己和沐英之間的感情,希望沐春能挑起其父留下的擔子,在雲南幹出一片天地來。

嗚呼!朕視爾父猶子。思昔提攜,猶動首育之心。爾當思爾父相從之幸,毋忘釋難之恩。忠誠為國,夢寐存心。則鬼神有鑑,福祿永昌矣!敬哉!(《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二十二》)

沐春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待,他在鎮守雲南的七年時間裡討平越州叛寇阿資、麓川叛酋刀幹孟,同時灌溉良田,開展屯種,同樣深得雲南人民的愛戴。洪武三十一年九月,沐春去世。因無子,由其弟沐晟嗣西平侯。沐晟後來以討伐安南的功勞受封黔國公,此後沐氏家族就以公爵的身份世鎮雲南,直到明朝滅亡的最後一刻。

四、長興侯家:滿門忠烈,大明忠臣

  • 首封長興侯耿炳文

耿炳文,鳳陽人。其父耿君用是跟隨朱元璋渡江的元老,戰死之後耿炳文襲職。當朱元璋與張士誠爭雄的時候,耿炳文鎮守長興十年,使張士誠不能進一步,可謂功大。此後朱元璋更是以長興為其爵名,可見其功。洪武三年受封長興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

長興為士誠必爭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眾,大小數十戰,戰無不勝,士誠迄不得逞。(《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些開國功臣家族能成功活過洪武朝?

耿炳文畫像

皇太孫冊立之後朱元璋對功臣集團舉起屠刀,但耿炳文因為既和皇子們沒有聯姻關係,又一直忠誠謹慎。不但躲過了朱元璋的屠刀,還被委以重任。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耿炳文之子耿璇娶懿文皇太子朱標長女江都郡主為妻。朱允炆登基之後,江都郡主就是公主,耿璇就是駙馬,可見耿炳文就是留給朱允炆保駕護航的重臣。

及洪武末年,諸公、侯且盡,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而炳文以元功宿將,為朝廷所倚重。(《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朱棣起兵之後,耿炳文率軍與其在真定展開激戰,最後戰敗,被李景隆所頂替。根據《明史》的記載,耿炳文在永樂元年因被彈劾“僭妄不道”而畏罪自殺。其長子耿璇“永東初,杜門稱疾,坐罪死”。次子耿瓛任後軍都督僉事,在遼東多次與朱棣交戰。後與其弟尚寶司卿耿瑄“皆坐罪死。”長興侯一爵就此廢除。

耿家為了對抗反賊朱棣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證明朱元璋的眼光沒有錯。現在更有學者考證耿炳文其實戰死於真定,根本沒有後來屈膝投降朱棣那回事,那更加證明耿家是滿門忠烈。

五、江陰侯家:熬過了朱元璋,沒熬過朱棣

  • 首封江陰侯吳良

吳良,定遠人,跟隨太祖朱元璋起兵的元老,水上功夫了得。朱元璋與張士誠爭雄的時候,吳良鎮守江陰,立下大功。他和耿炳文一樣,也是以自己軍事生涯光芒最耀眼之處為爵名。洪武三年受封江陰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

當是時,太祖數自將爭江、楚上流,與陳友諒角,大軍屢出,金陵空虛。士誠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陰為屏蔽也。(《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洪武十二年,朱元璋準備讓自己第七子齊王朱榑和吳良的女兒聯姻,因此讓吳良赴青州監督齊王府的修建。但是吳良在青州兩年嘔心瀝血,因為積勞成疾不幸去世,享年58歲。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丙午,敕江陰侯吳良曰:...前以第七子榑封為齊王,與卿結姻,就命卿如齊肇造工宇。今逼新年,遣使齎酒醴勞卿。齊王尚幼,未有所知,亦能遣人行禮,卿可體朕父子之心而自愛重焉。(《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二十七》)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些開國功臣家族能成功活過洪武朝?

青州齊王府

但是令人懵圈的是,吳良死後,齊王竟然改娶了安陸侯吳復的女兒為齊王妃。筆者查了一下,《明史》上沒說齊王妃是誰家的女兒,《明太祖實錄》和《明史吳良傳》裡都提到齊王要娶的是江陰侯的女兒。這要麼是《明太祖實錄》有誤,要麼是吳良死後其女要守孝,所以改娶了安陸侯吳復的女兒。畢竟吳良在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去世,齊王是在洪武十五年二月娶妻,中間才三個月,感覺是有些不太合理。

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丁未,江陰侯吳良卒。齊王受封青州,良董工營建宮室,留青州二年。得疾而卒,年五十八。 訃聞,上為輟朝二日。 贈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中軍都督府右都督,追封江國公,諡襄烈。(《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

洪武十五年二月壬申,冊安陸侯吳復女為齊王榑妃。(《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二》)

  • 嗣封江陰侯吳高

吳高,吳良長子,洪武十七年五月襲封江陰侯。吳高襲封之後多次隨同征戰,表現也是不錯的。

子高嗣侯,屢出山西、北平、河南練兵,從北征,帥蕃軍討百夷。(《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靖難戰爭中吳高在遼東對抗朱棣,被朱棣設反間計成功,結果讓建文帝把吳高貶到廣西。朱允炆如此昏庸,他不失敗誰失敗?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屠刀下,哪些開國功臣家族能成功活過洪武朝?

朱棣

朱棣登基之後不計前嫌,重新啟用吳高,將其派到河南、陝西整肅兵備,撫安軍民。此後又鎮守大同,為穩定邊疆做出了貢獻。可惜吳高在永樂八年朱棣第一次北伐班師的時候“稱疾不朝”,得罪了朱棣。終於在永樂十二年的時候因言官彈劾,被除爵免為民。

(永樂十二年十月)丙申,江陰侯吳高以罪免。初高領兵守大同,多不法。及上北征班師至興和,高稱疾不朝。被召回京,縱家人給驛,及私役有司車牛。 又擅以守邊官軍千百戶鎮撫張玉等百二十餘人隨行,所過騷擾,為御史成務等所劾,遂免為民。(《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七》)

六、安陸侯家:沒想到在建文年間失爵

  • 首封安陸侯吳復

吳復,合肥人,雖然不少太祖同鄉,但也是第一批從龍的元老之臣。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的時候,吳復的功勞還不夠,沒能封爵。但是吳復終於在洪武十二年憑藉建國以後紮實的功勞,受封安陸侯,食祿二千石,子孫世襲。

洪武十四年隨傅友德一起征討雲南,吳復打仗的時候勇於衝鋒,身上常常受傷,終於在洪武十六年十月的時候舊傷復發,於雲南普定去世。

復臨陣奮發,衝犯矢石,體無完膚。(《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吳復死後,朱元璋派人將其遺體運回南京安葬。並追封其為黔國公,諡威毅。

  • 嗣封安陸侯吳傑

吳傑,吳良長子,洪武十九年四月襲封安陸侯。和吳復一樣,吳傑作為二代,在洪武朝也經歷過全面的鍛鍊。洪武二十八年,二人還曾一同出征龍州土官趙宗壽以贖罪。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丙子命右軍都督府遣人諭總兵官、徵南將軍左都督楊文令調南寧衛兵千人,江陰侯吳高領之。柳州衛兵千人,安陸侯吳傑領之。皆令從徵。先是,高等以事獲罪,故俾征討建功以自贖。(《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四十》)

朱棣起兵之後,吳傑領軍與之在白溝河大戰中失利,結果被建文帝奪爵,貶為南寧衛指揮使。朱棣登基之後,吳傑之子吳璟請求襲爵,不許。一直到弘治十八年,孝宗才下旨讓吳復的後代世襲千戶。開國功臣,後代如此下場,也是令人唏噓。

七、武定侯家:公報私仇,險些失爵

  • 首封武定侯郭英

在筆者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對武定侯郭英做過介紹,本文只做簡單介紹。

郭英,鳳陽臨淮人,明太祖朱元璋的老鄉。洪武十七年以平定雲南的功勞受封武定侯,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長子郭鎮為駙馬都尉,娶朱元璋第十二女永嘉公主。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太祖第十五子遼王朱植,另一個嫁給了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棟。孫女則是仁宗朱高熾的貴妃。

郭英因為“忠誠”和“謹慎”被朱元璋選為輔佐太孫朱允炆的重臣,此後在靖難戰爭中與朱棣多次交戰,因而結仇。朱棣登基後,郭英

“罷歸第”,不久即去世。此後武定侯的爵位空缺了二十年,直到仁宗登基才在郭貴妃的斡旋下重新恢復。

結語:雖然明太祖朱元璋確實處死了不少功臣,也有不少功臣雖然善終,爵位卻沒能流傳。但通過筆者的梳理,至少還有七家勳貴成功的熬到了建文朝。當然到了朱棣手上再次大浪淘沙,終於只剩下魏國公和西平侯兩家,此乃後話。

參考資料:《明史》、《明太祖實錄》、《明太宗實錄》、《明英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