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拿破仑、希特勒在位时,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远征俄国?

俄国,又名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语:The Russian Federation),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俄国的历史上,不断和各个国家争斗,最著名的就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对俄国的进攻。为什么相隔百年的两个不同国家的统治者都要攻打俄国呢?

这二人攻打俄国有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欧洲国家对于俄罗斯普遍是歧视,认为俄罗斯代表了野蛮和专制,俄罗斯的扩张也就代表了野蛮与专制的扩张!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拿破仑和希特勒都知道俄罗斯在搞一些小动作!

拿破仑针对英国搞大陆封锁,而俄罗斯拒绝了拿破仑的这些要求,导致拿破仑想进攻俄罗斯,完成对于英国的大陆封锁计划。

希特勒也是如此!通过德国间谍的活动以及德国人对于苏联军事力量布置的了解,希特勒已经分析出来当时的苏联想对德国发动突然袭击,将希特勒德国已经在欧洲夺取的土地一口吞下!这也让二人开始准备对俄战争。

而拿破仑和希特勒进攻俄罗斯的很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比较弱!咱们细看拿破仑和希特勒进攻俄罗斯的情况就能看出一点来!如果俄罗斯的军队在那个时期没有避开拿破仑的锋芒采用焦土政策的话,俄罗斯的军队估计会在一次大决战中被法国的军队击败!而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也是在一两个月之内就把苏联战前积累的大部分的军事工业和军队全部消灭!

为何拿破仑、希特勒在位时,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远征俄国?

下面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下,具体到二人的个人因素去分析一下他们攻打俄国的原因。

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仑之所以要打俄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为何拿破仑、希特勒在位时,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远征俄国?

拿破仑

【1】追求更大的荣誉

自小就被同僚所讥笑的拿破仑非常渴望出人头地。这点在他父亲卡洛波拿巴的抱怨中可以听得出:“他阴沉的性格、独立又专断的作风,真令我倍感无奈。”以土伦战役起家到开创法兰西第一帝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拿破仑指挥着法军在一场场战役中不断获取胜利。在喜悦的同时,他对荣誉的渴望也与日俱增。似乎欧洲所有的伟大人物都有“荣誉强迫症”,例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屋大维、查理曼、腓特烈二世等,拿破仑也不例外。在公元1809年的瓦格拉姆战役中,拿破仑成功击败第五次反法同盟,攻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迫使哈布斯堡王朝签下了苛刻的《维也纳和约》。此时的法兰西帝国达到极盛,欧洲版图里唯独俄国没有臣服于皇帝脚下(英国已经签订了《亚眠条约》,保证不会干涉欧洲事务)。帝国元帅达武曾这样劝谏拿破仑:“我的陛下,您和您的军队已经荣耀至极了,接下来该考虑卧室里的事情了!”然而拿破仑却说道:“阿克琉斯没有给世人遗忘的机会,我也一样。”果不其然,1812年5月,70万法国远征军悍然入侵俄国,短暂的和平转眼即逝。

【2】俄国对“大陆封锁令”的反对

“大陆封锁令”是拿破仑在1806年至1814年为削弱英国实力,从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封锁令要求所有隶属于法国的王国,与英国不准发生贸易关系,而且要断绝一般来往,同时对法国统治下的欧洲的英国侨民,一律宣布为战俘;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全部没收。

在《维也纳合约》签署以后,拿破仑曾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这次会面是愉快的,两人甚至以兄弟相称,而亚历山大也许诺会帮助法国削弱英国,法国则承认俄国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只不过,承诺这种东西往往很不可靠,亚历山大一世不久便食言了,私底下偷偷地与英国开展贸易,走私船频繁进出伦敦港。这种事情自然难逃法国间谍的耳目,拿破仑非常愤怒,本来就想征服俄国的他当然不会错失这个机会,于是便发起侵俄战争。

【3】一统欧洲的梦想

拿破仑在皇家炮兵学院念书时,曾大量地阅读书籍。在这些书籍里,除了基本的炮兵知识、几何数学,各种名人传记自然也时很吸引人的。在这些名人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和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深刻地影响了青年时代的拿破仑,肃穆的军队、灵巧的战术、伟大的名将、辽阔的国土,这些断在拿破仑脑海里徘徊。自公元1800年马伦哥战役后,一直到拿破仑入侵俄国。拿破仑的一切行动应该都在昭示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一统欧洲,建立起强大的法兰西帝国。那么证据在哪里?有两个,一个是法军部队的鹰旗,另一个是拿破仑以皇帝自称。这都是古罗马帝国的遗产。人们常说“心中是佛,看谁都是佛”,拿破仑这些举动自然不言而喻了。

为何拿破仑、希特勒在位时,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远征俄国?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奥地利裔德国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希特勒

在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的外交官里宾特洛普

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当时两国元首都一致表态,会加深彼此间的合作,苏联也一直运往德国大量的石油、钢铁、煤炭以及粮食,德国的火车也频繁地往来于苏联各地。但是不到两年之后的

1941年6月22日凌晨,数百万德军突然兵分三路侵入苏联国内,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战役就此打响。

希特勒攻打苏联的原因应该有如下几点:

【1】对战争资源的掠夺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大的后勤补给是维持军队战斗力的根本。我们知道在二战时期,机械化作战已然成为了主流,而希特勒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要更多的资源来帮助他建设德意志第三帝国。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德军进攻苏军的路线就可以看出:

一、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这些地方是苏联轻工业和信仰的关键区域;

二、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自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不用说啦!重工业的集中地;

三、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以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

三条路线无一例外都是有目的的,在占领苏联国土的同时,又掠夺了战争资源,希特勒的野心昭然若揭。

【2】民粹主义的愤懑

希特勒是著名的法西斯主义者,更是一位民粹主义者。早年的希特勒在林茨市上学时,就表现出对奥匈帝国的鄙视和强烈的憎恨。他认为,多民族的奥匈帝国是对德意志的耻辱,日耳曼民族应该打击犹太人、斯拉夫人、波兰人和布尔什维克党人,建立属于自己的伟大国家。这种思想伴随了希特勒的一生。苏联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自然令希特勒倍感不爽。另一方面,斯大林上台以来大力的发展重工业,推行”斯大林经济模式”,使得苏军的战斗力直线飙升,甚至在成功占领波兰东部后,又相继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以及罗马利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可维纳地区,严重威胁到罗马利亚境内的普洛耶什蒂和巴克乌油田(德军石油的供应大本营)。苏联是德国称霸路上巨大的隐患,因此希特勒是必须进攻苏联的。

为何拿破仑、希特勒在位时,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远征俄国?

【3】维持“命令经济”的需要

客观地说,远在西欧德国的命令经济对于当时的经济复苏也是成功的。希特勒在成功就任纳粹德国的元首后,便随之签署了一份秘密手令,即四年计划,通过经济统制、完善法规、兴建大规模民用与军事工程、扶助外贸投资、压缩银根并强化金融创新、推行义务农业劳动制度等措施,使德国在1933——1939年奇迹般恢复了经济繁荣,每一位德国百姓都能够买得起一辆“甲壳虫汽车”,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吃惊的事情,而希特勒也通过这次成功,换取了德国全部人民的拥护。

然而事实总是残酷的,随着二战的推移,大批德国青壮年被迫提前入伍,间接导致德国国内的劳动力出现短缺。劳动力的流失意味着生产力的下降,生产力下降势必会导致物价攀升,人民的生活也会受到波及。希特勒正是担忧即将出现的经济崩溃会对自己的统治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借助侵略苏联的机会,在掠夺资源的同时,趁机网罗大批战俘和占领区民众,把他们充入到德国各地的生产工作中,以此来维持命令经济的延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