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老師,是學生心頭的那束光

心靈的大門不容易叩開,可是一旦叩開了,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裡找到答案。——魏書生

學渣養成記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先生小時候竟然是個學渣。

讀小學時,蘇步青很調皮,老師深受其“害”。有一天,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兒宣佈了一條“禁令”:不準蘇步青出校門。

對於蘇步青來說,不能看到大街上各種有趣的事,著實讓他苦惱了一陣子。但是沒過多久,他又對學校燒水的老虎灶發生了興趣。奇怪,哪來這樣一口大鍋可以燒那麼多開水。

有一次。他看到灶旁有幾隻雞蛋,不由想出一個花招。他偷偷拿了一隻雞蛋,在灶旁學著媽媽的樣子敲了一下,蛋皮破了,他就把雞蛋丟進大鍋裡。看著蛋清,蛋黃流出來,在氣泡連串不停翻滾的開水裡幻成蛋花。嘿,真好玩兒啊。

燒水師傅看到有個小孩兒在那兒看燒開水,就很好奇:燒水有什麼看的?就過來想問個究竟。畢竟自知做了壞事,蘇步青看到師傅來了,連忙撒腿就跑。

燒水師傅一看,整鍋開水都變渾了,追著抓住他,把他推倒在地,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從那以後,蘇步青就再不敢胡來了。

好的老師,是學生心頭的那束光

學習不用心,怎麼會有好成績呢?那學期的期末考試,蘇步青得了“揹榜”,當時學校每學期考試成績都張榜公佈,最後一名,像把前面所有的人都背在背上,大家都把最後一名叫做“揹榜”。

這麼差的成績拿回家去,父母連聲嘆氣,一點兒也沒有辦法。第二學期蘇步青依然故我,學習還是沒有長進,期末考試又得了揹榜。第三學期,揹榜依然和他結伴,他成了班級裡成績最穩定的學生,看他的精神頭兒,似乎這最後一名和他不挨邊兒,可是老師又沒有辦法,就把他的父親叫到學校,對他的父親說,這個孩子啊,眼見著也讀不好書,還不如讓他回家學著種田吧,一年還能省下2擔米。那個時候孩子上學,兩擔米就是一個學期的學費。

可是蘇步青的父親對兒子還是寄託了太大的期望,他覺得這個孩子也不笨,就是淘了點,心思沒在學習上,他相信,只要管教的好,兒子一定會學好的。就在這個時候,離家7.5公里的鎮上新辦了一所小學。學校離家比較近,老師又講閩南話,父親就把蘇步青轉學到這所小學,換了環境,蘇步青能有所改變嗎?

對於蘇步青來說,小時候養成的習性自然難改,他仍然不愛讀書,四處亂逛,風景沒少看,就是學習不長進,老師和同學們都不喜歡他。

那年秋天的一個傍晚,蘇步青被教國文的謝先生叫去談話,老師指著手裡的一篇作文問他:“這篇作文是你做的?”

蘇步青拿過作文一看,脫口就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謝先生用懷疑的目光看著他,繼續問:“說說看,你是怎麼做的?”

蘇步青聽了老師的問話莫名其妙,就對謝先生說:“我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這什麼態度?這個回答惹火了老師,他氣呼呼的拿起筆順手披了個“毛”(差的意思),然後丟給他一句很難聽的話:

“走吧,抄來的文章再好也只能騙自己,還想騙我?就你,還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你說誰信呢?”

要知道蘇步青小時候雖然淘氣,但是他的父親還是讓他閱讀了許多優秀的古典名著。那些篇章有的還能背出來,作文的筆法,自然有了模仿的痕跡。聽了老師這番話,蘇步青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觸動,老師竟然不相信我?我不就是寒酸點嗎,如果我也像班級有些孩子家裡有錢,老師肯定就相信了。因為老師平日就對那些孩子格外喜歡。

因為這件事,蘇步青學習國文的興趣,一下子降到了零點上,國文課也成了他最討厭的課,上課常常把頭扭到一邊不聽課,用不聽課來表示抗議。

好的老師,是學生心頭的那束光

逆襲的人生

五年級下學期,小學裡來了一位新的老師,名叫陳玉峰,50多歲,身材矮小,又黃又瘦,第一堂地理課,他在黑板上掛出一幅世界地圖。向學生介紹七大洲,四大洋,還有名山大川,蘇步青第一次在課堂上看到外面的世界,興奮的眼睛都不眨一下。

宇宙之神奇,世界之大觀,遠勝過小鎮上的街景和老虎灶的雞蛋花,他迷上了地理課。也特別喜歡陳玉峰老師。

有一次上國文課的時候,蘇步青偷偷溜出教室,被陳老師發現了,陳老師就問他為什麼不上國文課。蘇步青振振有詞地回答:“謝老師看不起我。”

“看不起?看不起你就不讀書,這樣到什麼時候才會被人看得起呢?”

蘇步青很委屈地把上次發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陳老師。陳老師並不想搞清楚文章是不是抄的,他沉默了一會兒,問蘇步青:

“你父母送你到學校來幹什麼?”

蘇步青說:“學習。”

老師問向誰學,他說向老師學。老師說:“你不上課怎麼向老師學習啊?父親從家裡挑米來交學費,你不學習怎麼對得起省吃儉用的父母?話音剛落,蘇步青鼻子一酸,眼淚就撲簌簌落下來了。

陳老師繼續說,別人看不起你就因為你學習不好,成績總在最後面,假如你成績好,年年考第一,誰會小看你呢?”他又給蘇步青講了一個牛頓小時候的故事。

牛頓也長在農村,到城裡讀書,成績不好,同學們都欺負他,有一次一個同學無故打他,牛頓疼得蹲在地上,其他同學都哈哈大笑,那個同學成績比他好,身體比他棒,平時牛頓不敢惹他,這次卻忍無可忍。跳起來還擊,把那個同學逼到牆角,那位同學見牛頓如此勇猛害怕了,只好認輸。從這件事上,牛頓想到了一個道理,只要有骨氣,肯拼搏就能取勝,從此他努力學習,不久成績就躍居全班第一,後來他成了聞名世界的科學家。

蘇步青聽完陳老師講的故事,心裡非常激動,奮發向上的信息一下子增強了許多。他想通了,作文是自己寫的,老師怎麼看是老師的事,和他鬧彆扭影響自己的學習,實在不划算。現在陳老師又介紹他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牛頓,他感到自己彷彿就是當年的牛頓,必須好好學習證明自己,從此他有了學習的榜樣。

內心受到了觸動,從心底裡迸發出的力量是強大的。後來蘇步青的作業本上“優”越來越多,平時他還能幫父親算帳,幫村裡人看信寫信,再加上三學期都考了“頭榜”,再也沒人看不起他了。這一切使他對陳老師更加崇敬,陳老師的的一席話成了蘇步青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1931年,蘇步青在日本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後回鄉探親,小山溝裡出了大博士,來探望的人絡繹不絕,他一眼就看出站在遠處頭髮花白的是陳玉峰老師,他就叫著恩師的名字,恭恭敬地把他請到上座。陳老師對周圍的人說:

“有這樣的學生也算不枉度此一生。”蘇步青連忙接著說:

“沒有恩師當年的教誨,學生不敢奢望有今日。”

臨走時,蘇步青僱了一乘轎子,請陳老師上轎,自己跟在後面,步行15裡把老師送回家去。

一個被老師勸退的學生竟然能成長為著名的數學家,在於陳玉峰老師及時入心的教導。一個長期不受待見的孩子如果能有人看到孩子心底的渴望,能激發出孩子向上的動力,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陳老師就是那束照進學生心靈的光,讓學生看到希望。

好的老師,是學生心頭的那束光

化錯養正教育

當代名師華應龍老師開創的“化錯養正”教學法,真正育人大智慧!

當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了錯誤,他認為:

  • 教師要溫暖地“容”錯。懷著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錯誤,並讓學生意識到,“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坦然、欣然地面對錯誤,悅納自己的差錯。
  • 教師要智慧地“融”錯。把錯誤當成一種資源,透過外在深入到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學生的差錯做出有價值的判斷,不露痕跡地把學生引導到正路上去。
  • 自豪地“榮”錯。讓學生意識到“錯”是一種貢獻,在融錯過程中不但掌握了知識,也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一位教師來說,不去戕害學生,不去妨害學生的成長,而是去扶持他一把,幫他從一隻“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就是最美的傳奇。——華英龍

“化錯養正”就是最美的傳奇——面對學生的錯誤,教育的落腳點不應該是學生的錯誤,而是如何把學生引入到正路上來,化錯養正,立德樹人。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個四塊糖的故事。

時任學校校長的陶行知發現甲學生拿泥塊砸同學,他當即制止了甲,並且讓他放學時到校長辦公室。

放學後,陶先生回到辦公室,發現甲同學已經在等他,他笑了,當即掏出一塊糖送給甲

“這是獎給你的,因為按時來到這裡。”

甲猶豫著接過糖果,陶先生又遞過去一塊糖。

“這也是獎給你的,當我阻止你打人的時候,你聽從了,說明你很尊重我。”

說完,又掏出一塊糖。

“我調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同學,你很正直。這也是獎勵給你的。”

甲同學聽到這裡,校長完全沒有批評我的意思,總是在表揚他,再也忍不住了,一邊哭一邊說:“校長,我知道我用泥塊打人也是不對的……”

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塊糖:“你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個,也是獎勵給你的。我的糖獎完了,你可以走啦。”

這是不是化錯養正的過程?沒有一句批評,卻讓孩子自覺認識到錯誤,是不是水到渠成的教育?

好的老師,是學生心頭的那束光

做老師首先要慈悲為懷,當我們把孩子看成是天使時,我們就生活在天堂;當我們把孩子看成是魔鬼時,那老師本身就在地獄,痛苦煎熬。——華應龍

華應龍是一名數學老師,但是他的課堂能感受到濃濃的文學味兒,你會覺得數學不過是一種媒介,潤物無聲的教育才是華老師的教學的本質。華老師的魅力無法抵擋,這個魅力是他飽讀詩書的回饋。他潛心研讀《老子》他的課堂便留下老子的痕跡: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華老師像珍愛自己生命那樣去愛學生,時時刻刻為學生著想,始終懷著一個謙卑的心態去面對學生,面對教學。聽他的課是一種享受,他的謙和幽默與妙語連珠的課堂就如精神的盛宴,食之有癮,學生是,老師亦如是。他如一束明亮又溫暖的陽光,溫柔地遍佈到人的內心,又鋪散開去,習得知識的同時又感受到求學的美妙和美美的生活的味道。

毛主席說: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毫無疑問,陳玉峰老師、陶行知校長、華應龍老師都是好老師,他們具有共同的特點:

有愛、有尊重、有智慧、有學識……他們就像一束光能一直照到學生心裡,引領學生朝著理想的目標邁進!


好的老師,是學生心頭的那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