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遭國外名校勸退,父母后悔不已:不是孩子的錯

錢江晚報在10月6號,曾有一個報道為《兒子遭國外頂級大學勸退 爸媽腸子悔青:問題在我們》。孩子初中就獨自在國外學習,成績非常優秀,考上了國外頂級大學。本來孩子的父母挺高興的,時刻都以孩子考上國外頂級大學而感到驕傲。

兒子遭國外名校勸退,父母后悔不已:不是孩子的錯

可是,就在國慶節,孩子突然自己回來了。孩子在傢什麼都不說,矇頭大睡了一天一夜。孩子媽媽非常著急,追問之下才知道孩子被勸退了。那勸退可能是犯了嚴重的錯誤了吧?於是,孩子父母打電話問學校,原來孩子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不在學習狀態,每天就是無精打采,曠課,甚至考試作弊。

俗話說,事出必有因。那這個孩子在這一個月以前,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呢?

經過心理諮詢師的疏導,父母才知道孩子是因為室友慫恿他去參加一個社團活動,結果孩子在社團活動碰了一鼻子灰,自信心大手打擊。從那以後,他總是覺得同學會嘲笑他,甚至覺得室友就是為了讓他出醜,才慫恿他去參加社團活動的,從而情緒更加低落,也不願意和其他同學一起活動了。

從整個報道來看,孩子的成績是非常優秀的,不然也不可能被國外頂尖大學錄取。心理諮詢師綜合孩子的心理狀況作出了最後的分析:“這個事情表面上是參加社團活動的失敗而導致情緒低落,其根本原因是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

。”

兒子遭國外名校勸退,父母后悔不已:不是孩子的錯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心裡不舒服,認為別人在故意讓自己出醜,他能去跟同學溝通,並且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他就不會一直無精打采、甚至厭學了。看似是一個很小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及時的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與他人溝通,很多事情都可以解決。其實,孩子無論在學習的哪一個階段,都有可能因為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而引發情緒問題、厭學問題等等。

那麼,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最主要的內在影響因素是什麼呢? 答案是:親子溝通教育。

心理學家認為:人從出生下來,人際交往能力主要是在家庭中培養的,良好的親子溝通教育可以讓孩子主動獲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然後隨著不斷地長大和學習,獲得更多的人際交往技能和經驗。

兒子遭國外名校勸退,父母后悔不已:不是孩子的錯

反觀現在,孩子的家庭作業繁多不說,家長在意的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一回家,父母主要就問作業和成績,其他的事情不會和孩子說,也不會讓孩子去做。這樣,從小到大,孩子慢慢的會喪失人際交往的技能,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跟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果是這樣,人是一個群體動物,擁有再好的成績,最後因人際交往的欠缺也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就像錢江晚報報道的一樣,被退學甚至產生抑鬱情緒,這樣盲羊補牢也可能來不及。所以,在我們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對溝通能力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