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女博士帶嬰兒跳樓自殺,又是抑鬱症!理性認識,用愛應對


海歸女博士帶嬰兒跳樓自殺,又是抑鬱症!理性認識,用愛應對


最近湖南一海歸女博士帶著5個月的女兒跳樓自殺,初步調查顯示該女士患有抑鬱症。

據統計,自殺者中抑鬱症患者佔據很大比例,也可以說,在各種心理障礙中,抑鬱症患者的自殺傾向最大。

因此,重視抑鬱症患者的痛苦和恢復,就需要全社會關注,需要人們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幫助。

記得很多年前,南京有位優秀女教師培養的女兒,自小成績優秀,組織管理能力強,不用父母操心,以德才兼備成績升入大學讀書,成為父母親人的驕傲。

後來女兒提出要出國學習,出國後不久即自殺。這時候父母從孩子遺書中才得知,孩子早在中學時候就患有抑鬱症,完全靠自己意志力克服。

而主動選擇到國外讀書,也是這個孩子最後一搏,希望自我救贖,試圖用環境變化自我治癒頑疾,然而終於無能為力,絕望中放棄生命,撒手而去。

這個母親痛苦欲絕之際,回憶孩子過往生活細節,才明白孩子早有痛苦跡象,只不過自己忽視了,僅僅沉浸在孩子優秀表象下。

作為自我救贖,這個母親對她的班級學生做了最後一次班會,主題就是關注心理健康。這個事情當時廣為報道,真的讓人潸然淚下。

這給了社會大眾一個最大啟示:我們該如何看待抑鬱症患者,又該如何幫助抑鬱症患者?


海歸女博士帶嬰兒跳樓自殺,又是抑鬱症!理性認識,用愛應對


用理性態度接納抑鬱症患者

大多數人,知道那些抑鬱煎熬想不開而自殺或者試圖自殺者,震驚之餘,常常用道理方式說,“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這正是大多數人對抑鬱症的誤解。

我們必須正本清源,真的理解、共情患者,才有可能提供有效、耐心幫助。

著名心理學家許又新教授指出,作為病態的抑鬱症,核心體驗是心境低落或極度消沉,如同“掉進一個沒有底的深井,而且永遠在往下掉”,很難用普通語言表示。

有兩位抑鬱症名人都叫威廉,一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語言大師,一個是哲學兼心理學家,都無法準確描述自己的抑鬱體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家威廉寫道,“這是一種積極活躍著的苦楚,是精神上的神經痛,正常的生命是完全不能理解的。”這種“生命的消沉”,非常容易導致強烈自殺意圖。

這裡,我們可以用處理孩子問題來打比方。

當孩子出現問題後,陸續出現四種不同治療思路,也是我們加深認識心理問題特性的過程。

首先是“治療”孩子,認為孩子問題需要孩子來承擔和負責,後來發現孩子問題是養出來的;

於是又“治療”家長,理由“子不教父之過”,父母是第一責任人,但父母能力有限制,且也是盡力而為了,治療父母引發反彈,父母也很委屈。

再次就“治療”家庭,因為家庭是個系統,不是親子哪一方出現問題,而是系統運轉出現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關係先於且大於教育”。

最後發現“孩子問題是成長問題”,就是說成長必然伴隨著挫折,有問題是正常的,沒有問題才是不正常的。

這樣多種思維碰撞下,處理孩子問題時,就要綜合考慮,先接受,再改變自我,目的處理關係,最後改變問題。

不是直接改變問題,而是間接改變問題,這正是心理處理問題的思路。

對待抑鬱症患者態度,也可以借鑑如下:

首先避免直接“指責”患者,誰都不想得病;

其次避免“指責”患者家人,都不容易。

再次要“關注”家庭系統,確保家庭關愛支持到位。

最後接受“成長問題”,如同《少有人走的路》開篇所說:人生苦難重重。


海歸女博士帶嬰兒跳樓自殺,又是抑鬱症!理性認識,用愛應對


用愛心和耐心陪伴患者

有了上述治療思路,幫助抑鬱症患者,就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再次識別抑鬱主要症狀,也就是抑鬱心情的具體化,許又新教授的《精神病理學》書中提出有6項,與心境低落互為表裡,包括:

興趣減退或喪失,“沒有任何生活樂趣”;


喪失自尊和自信,“十足的廢物”;


無助感,“掉進大海中間,任何人幫不上”;


積極性和動機喪失,“什麼也不想幹,什麼也做不好,連想都不會想”;


無望感,“前途灰暗”;


感到生活沒有意義,“不是具體事情無意義,而是生活中一切都沒有意義”。

還是可以借鑑處理孩子問題思路。

先去正規精神科做專業診斷,確診後要接受自己或者親人患病現實,按照醫囑服藥以及進行心理諮詢。心理健康標識之一,就是接受發生的事情,這樣雖然無法改變事情,但是可以改變我們對事情的看法,由此合理應對,接受挫折挑戰就是人生必修課。

其次用關愛和關係表達對患者的幫助,家人親人的良好關係就是最好的資源,有人用如影隨形的黑狗比喻抑鬱情緒,走到哪裡跟到哪裡,良好人際關係就是幫助病人與黑狗和解的良藥。

再次就是作為患者親人,先改變自己言行,注意自己不當態度和行動,要心態積極,先保證自己規律生活,心理健康,帶動患者慢慢恢復,比如有規律的一起去運動,曬太陽,做活動。

最後就是作為患者本人,接受專業治療和專業諮詢,堅持表達述說自己感受,利用好社會支持系統資源,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愛好活動堅持,這個活動與自己原有工作差異越大越好。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就曾是抑鬱症患者,在家人關愛和自己積極配合治療下,最後獲得康復,期間痛苦無法言表,因為說出來的痛就不是痛。

對此,作為社會和家人,真正理解接受抑鬱症患者無法言說的痛,才是最重要的,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幫不上忙,但是不能幫倒忙,而這依然離不開的是愛。

海歸女博士帶嬰兒跳樓自殺,又是抑鬱症!理性認識,用愛應對



作者簡介:心理諮詢師,關注家庭教育、婚戀、親子、神經症性心理困惑等,堅持日更千字文章多年。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