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元昊横空出世


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西夏毅宗元昊/来自网络)


1032年(北宋仁宗天圣十年、辽兴宗重熙元年)十月,党项首领德明去世,享年51岁,葬于嘉陵,后被追谥为“西夏太宗”。

其子元昊承继。

元昊出生于1004年,其母为“惠慈敦爱皇后”慕卫氏。元昊小字“嵬理”,党项语中“惜为嵬,富贵为理”,可见德明深知李氏(拓跋氏)的政权和荣华富贵来之不易,希望元昊“珍惜富贵”。

史书记载,元昊相貌堂堂,身高体阔,“性雄毅,多大略”,“晓浮图(原指佛教建筑、佛塔,后来引申为佛教或佛学)学,通蕃汉文”(见《宋史。夏国传上》)。

元昊熟读喜欢兵书喜欢兵法,且经常研究前朝法律方面的规定。

元昊与德明的“低调”不同,他一贯野心勃勃,曾经因为力劝其父称帝而多次与德明进行争执,也非常不赞成德明对待北宋表面上的恭顺态度,他曾经说:“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见《宋史。夏国传上》),明显表现了“自立”的心境。


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西夏文字/来自网络)


十二个监军司的设立

元昊继立后,首先对党项军队进行了正规化建设:根据所辖地域居民构成实际,将全军划分为十二个监军司,分别委托汉人大户、党项大族、吐蕃酋长等担任长官。

每个监军司都设有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名,由党项皇室或贵族担任;监军使之下设有指挥使、教练使等职等,分别由党项人或汉人担任。


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党项军人/来自网络)


这十二个监军司分别是:

1、神勇军司,住所在夏州弥陀洞(今陕西省榆林市境);

2、祥佑军司,住所在石州(今陕西省米脂县境);

3、嘉宁军司,住所在宥州(今陕西省靖边县东);

4、静塞军司,住所在韦州(今宁夏同心县境);

5、西寿保泰军司,住所在肉狼山北(今甘肃省定西市境);

6、卓罗和南军司,住所在今兰州市黄河北岸;

7、朝顺军司,住所在贺兰山克夷门;

8、甘州甘肃军司,住所在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

9、瓜州西平军司,住所在瓜州(今甘肃省敦煌市);

10、黑水镇燕军司,住所在黑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

11、白水强镇军司,住所在娄博贝(今宁夏盐池县北);

12、黑山威福军司,住所在居延故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


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党项人发式/来自网络)


鉴于民少地狭,元昊为西夏王朝建立了“兵民合一”体制,即战时为兵、平时为民,“无复兵民之别,有事则举国皆来”(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一十七),百姓平日分别由各首领(兼任各监军司首长)领率进行军事训练和农牧业生产,一旦有任务,则立刻集结出战。

监军司实为军政管理机构,平时各级官吏与兵士一起相处,大家彼此熟稔,且训练有素,与北宋军“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形成鲜明对照,焉有不胜之理?!

党项军队布防情况

在兵力分配上,元昊以七万人布置在黄河以北,主要以防御辽朝;

以五万人置于黄河以南,用以对宋;

又在甘州布置常备军三万人,防备吐蕃和回鹘;

在军事要地贺兰山、灵州、兴州等地分别布置重兵,互为犄角之势。

后来,元昊还建立了直属于皇帝本人的精锐卫队,从豪族中选取善弓马之士,分为十队,由各队队长进行日常管理,但其所获军需给养都非常优厚,成为加强元昊统治地位的“利器”。

接着,元昊广为搜罗中原不得志之文人志士,延揽为公卿将帅;仿照中原制度,设立文武百官,中书令、枢密使等一应俱全。并以宰相行使行政大权,下设十六司分掌各领域事务,且尤为注重实用和提擢汉官;在地方政权建设上,元昊将辖境内分为州、县两级行政单位,在礼仪上,完全引入中原体例,但去繁就简,将“九拜之礼”改为“三拜”。


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珍稀的西夏货币乾祐宝钱/来自网络)


延揽人才

鉴于党项人严重缺乏高素质官员的现实,元昊不顾一些党项保守分子的阻挠,规定中书令、御史大夫、枢密使、太尉、侍中等高级军政官员及其以下职位,汉人均可以担任。

他还设立了“蕃学”、“汉学”两大教育机构,专职从事对百姓的教化和教育,培养各种急需的人才。

元昊建立的西夏王朝,在政治制度上比之契丹人的辽朝,与中原王朝更为一致。

有辽一代,虽然官制与中原几无二致,但中央政府长期设立“南面”和“北面”两大互不统属的垂直管理系统,分别管辖其疆域内的汉人和少数民族百姓,而元昊建立且被后世一直遵循的官制体系,则只有一套。

单一的官制体系,无疑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力,同时也节约了多方面成本。


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西夏王陵/来自网络)


更姓易发

非常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元昊,担心党项人因为全面汉化而致消亡,因此刻意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强大的中原文化影响。

为此,他首先公开宣布放弃唐朝、北宋分别赐予的李氏、赵氏之姓,而改姓“嵬名”。

为了体现自己与北宋和辽朝的差别,元昊还依据唐朝官服,结合羌俗,设计制作了一整套服饰,但与中原有所区别;他还下令在所有百姓中推行“秃发令”,严禁使用汉人方式束发,限期三日,如有不从者则允许其他人诛杀之。

秃发令其实不仅与汉人发式大相径庭,与羌系民族、吐蕃等也有明显差异。

在史料记载中,西羌和西蕃“被发覆面”,即习惯于不束发,而以头发随意散披,唯有鲜卑人的宇文氏、拓跋氏两大部族在入主中原以前,惯以秃发。

可见,元昊实施严苛的秃发命令,是为明显区别与汉人,也为了区别于犬牙交错的诸羌部落与回鹘、吐蕃人等。

元昊后来还下令仿照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

元昊还自称“兀卒”或“吾祖”,即汉语中的“青天子”或“天子”之意,以示与辽、北宋并立。

事实上,到元昊时,其地已“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见《西夏书事》卷十二),完全具备了独立建国的一切条件。

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建立“夏”朝,因地处中原以西,故被称作“西夏”,从而形成与北宋、辽朝鼎立的三个政权之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西夏前期形势/来自网络)


【参考书目】

1、《西夏王》


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2、《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3、《大辽帝国》


简明:他,承继祖业改革创新,成就一个新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