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辽太宗到辽世宗

简明:辽太宗到辽世宗

(拙作之一)


辽太宗耶律德光(902年—947年,字德谨,小字尧骨)的人生多是在马背上的度过,南征北战也落下了不少毛病。

946年,太宗率军南下亲征后晋,虽一举攻陷汴京并生俘后晋出帝石重贵,然中原军民的抵抗让辽军狼狈不堪,太宗亦不堪重负、身心俱疲,只好北撤。到达镇州栾城(今河北栾城县)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病彻底击垮了耶律德光。

如果说辽朝开国鼻祖太祖耶律阿保机以“家天下”统一契丹、北收蛮夷、东平渤海、建国修政、初定辽朝国祚的话,那么太宗耶律德光则是辽朝、契丹人百年基业的奠定者,他勇敢地进入了中原腹地,带领契丹、汉、库莫奚人领略了中原“正宗”汉文化,大大开阔了契丹统治阶级、贵族、官僚阶级的视野和眼界,为辽朝的长期统治提供了无法以财富衡量的精神文化滋养。

到太宗末期,尽管还有一批契丹守旧势力对朝政的汉化颇有微词,但辽朝的主流文化毫无疑问地成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了。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从古至今就是这样一个国度:尽管有过众多的族群称谓,然而对中国人的界定从来就是以文化作为识别标志,而不是以种族、民族或基因而区分,换言之,无论隋唐、辽金、两宋甚至远至两汉的西域,无数金发碧眼、或者服饰习俗迥异于汉人的其他族群,当他们由仰慕到融入中华文明的时候会自豪而坚定地认同为华夏儿女,同时也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享年45岁的耶律德光突然离世,并没有让辽廷和辽军乱了手脚,建国初期的辽朝将星闪烁、人才济济,另一位耶律皇族的代表出现在人们面前,他就是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立之皇储、人皇王、太宗同胞长兄的长子耶律阮。

太宗生前非常喜欢这位亲侄子,每次出征必携耶律阮,这是因为后者不仅擅于骑射、勇敢善战,而且为人宽厚,在契丹贵族和军队中拥有仅次于太宗的威望。

特别是契丹军队进攻后晋、攻陷汴京进程中,耶律阮一路随行太宗左右出力献计,立下汗马功劳,因而获得了上下普遍的尊敬。

可能是继承了父王耶律倍基因的缘故吧,耶律阮宅心仁厚,对物质看得很淡,得到朝廷赏赐或战利品后,他总是慷慨地馈赠他人或手下。

耶律阮文武双全,由于从小受到汉儒教育,后来与中原汉儒、汉化的渤海人士交往甚密,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是一个为国民普遍认同的皇家子弟。

有智识的耶律阮在为叔叔耶律德光去世而悲痛的同时,没有“拒绝”皇权的巨大魅力,他迅速设计了自己的“路线图”并开始果断实施,宗室同时也是重要将领的耶律安抟(音“tuan 团”)、耶律吼、耶律洼等拥戴下,立即在太宗的灵柩前称帝,是为辽世宗,改元“天禄”。

耶律阮自认为皇位本来就应该是他的,因为他是皇太孙、皇长孙,并且是先皇储之子。

但还是招致强大的反对。

首先是代表契丹贵族守旧势力的祖母述律平(879年—953年)的反对。述律平是太祖阿保机的皇后,系一位政治强人,在丈夫去世后,为了稳固权力,不惜断腕,因此被称作“断腕太后”。

但是自己最属意的第三子耶律李胡实在不成器,又不喜欢长子耶律倍,遂不得不采取折中之策由二子耶律德光即位。

但是在母后压力下,太宗册封李胡为皇太弟,隐隐有身后由其即位之意。

这一次耶律德光离世,述律后真急了:退一步,即使太宗的儿子即位也轮不上耶律阮啊!

实际上,这里还隐含了一个深层次的文化冲突,那就是以耶律倍、耶律阮甚至包括耶律德光在内的势力,代表了中原世袭制度与述律氏、耶律李胡所代表的契丹人落后保守势力的激烈碰撞。

世宗在河北即位后,立即犒赏有功人员,同时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设置北院枢密使(掌握兵权),由总宿卫事、孟父房耶律安抟为主管,册封叔祖父耶律安端为东丹王,安端之子、耶律察割为泰宁王等。

“断腕太后”不愧是老骥伏枥的女中豪杰,她以68岁的高龄,亲自征召兵马、各归建制,交由李胡率军南下,到河北大平原上堵截北返途中的耶律阮,结果李胡军队被之子耶律阮击败。

辽军在耶律阮带领下甩掉包袱、星夜兼程,追击李胡,直到西拉木伦河。述律后看到李胡不成,亲自披挂上阵,欲带兵与自己的亲孙子决一雌雄。

尽管耶律阮已经承继大统,但对于汉族和汉化契丹人而言,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而离契丹上京和本部越近,述律后的影响和势力自然越大,加之孙子与奶奶之间剑拔弩张甚至刀枪相见怎么说也有违人伦,是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所以,双方的对立看似危机四伏,其实已到转机之时,试想,战端一开,辽朝的生死存亡和阿保机、德光两代人打拼的基业可能因为这场战争而彻底毁灭。

关键时候,一位叫耶律屋质的皇室成员出现了,他力挽狂澜,挽救行将危亡的辽朝于一旦。

耶律屋质(915年-973年),字敌辇,辽朝著名政治家和学者。他成功地帮助辽朝度过了世宗与述律氏交兵的危机,而且在耶律璟“接班”、从而稳定国政等方面做出了别人无法企及的贡献。

耶律屋质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选,作为长期生活在述律氏身边的皇室成员,他以自己的博学和公平深得其信任,同时又擅天文、地理,作为居间调停者在辽室有很高威望,同时耶律屋质又以公允断事著称,与世宗交往甚久,互相钦慕。

这次调停非常艰苦,耶律屋质往返折冲于双方之间,劳心劳力。他很清楚,拥戴世宗上台的除了与其长期在军中共事的情感之人外,还有很大一批人是极度反感述律氏的,因为述律氏当年为了不让耶律倍即位、自己独掌大权,不惜以侍奉先帝(指辽太祖)的名义毫无人性地坑杀上百位贵族、朝臣,这些人的后裔与述律氏不共戴天,因而毫不犹豫地支持耶律阮,如贴身侍卫耶律安抟的父亲就是当年以“党附耶律倍”之名被斩杀的。

另一个因素,辽朝的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都随太宗征战中原,后因反感李胡而一致拥戴耶律阮,他们地位仅次于四帐皇族首领,也有一言九鼎的效用。综合看来,与其说世宗的支持者实力强大,不如说述律后和其支持的耶律李胡的一些做法太不得人心。

这样一来,耶律屋质的调停工作就有了清晰的目标,那就是在述律氏一方比较“体面”的情况下,维护和平,由世宗继续执政。他除了私下密集的沟通说和,还坚持把这件事拿到契丹贵族的会议中讨论。

在一次次激烈的辩论中,耶律屋质不畏强权和威胁,明确指出了述律氏、李胡所作所为的不当,认为应该按照垂直继承的中原模式传承皇位。

贵族们逐渐倾向于耶律屋质的意见,舆论的天平倒向世宗这边。毕竟也不愿意骨肉相残的述律氏看到大师已去,遂表示了和解之意,甚至告诉李胡:“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也。”

一场可能毁掉辽朝的冲突暂时平息了,世宗即位的合法性得到了确认。

世宗是辽朝第三位皇帝,后来被曾拥立他的耶律察割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