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挖掘明代大墓,日本軍隊曾7次盜掘,出土文物震驚考古界

我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在如今這片廣闊的華夏大地上,就流傳下來很多的歷史古蹟。湖北,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著較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古代的時候也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兵家必爭之地。在近幾十年來的考古研究中,很多古墓都是在湖北地區出土的,湖北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不管是對於歷史的研究,還是對於考古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湖北出土的這些文物中,大多數時間都是記載春秋戰國及兩漢時期,這是很多人對於湖北文物的最初印象。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在2005年的時候,專家意外在湖北發現了一座明代大墓,而這座古墓堪稱是中國最幸運的一座古墓,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湖北挖掘明代大墓,日本軍隊曾7次盜掘,出土文物震驚考古界

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時期,經歷了很多次朝代的更迭,先後也出現了近幾百位皇帝同志,每一個朝代在繁榮的時候,也在衰落的時候,滅亡之後就會被下一個朝代所取代。明朝也是如此,朱元璋出身草根,參加了農民起義,最後勢力越來越大,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明朝,他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夠永久的發展下去,不會像元朝那樣最後走向滅亡,所以就選擇沿襲漢代的郡國制度。因為在朱元璋的眼中,漢朝之所以能夠延續400多年的歷史,就是因為這套制度的作用,所以他封嫡長子為太子,將來繼承自己的皇位,而對於其他的皇子,則都被封為親王,分封到各個封地中去。對於親王的嫡長子,則封為世子,未來繼承王爺的爵位,其他的王子則被封為郡王,朱元璋想要通過這樣的繼承製度,避免因為爭奪皇位引發的戰亂,同時把這些王爺分封出去,以此來保障皇權的穩定,以及大明江山的穩固。

湖北挖掘明代大墓,日本軍隊曾7次盜掘,出土文物震驚考古界

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了這座幸運的古墓,穆主任就是朱元璋的第13個兒子,郢靖王朱棟。明朝滅亡之後,散步在各個地方的明朝王爺墓都經歷過盜墓賊的盜掘,特別是近現代的時候,盜墓賊的行為非常的猖獗,各個地方都常有盜墓的情況發生,很多古墓也遭到了盜墓賊的洗劫。特別是朱棟的墓葬,也經歷過好幾次波折,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就組織過好幾次的盜掘,甚至還將墓上面的建築都炸燬了,為了找到古墓的地宮進口,用很多炸藥對古墓進行過爆破,據不完全統計,日本軍隊曾先後進行過7次盜掘,但是都沒有成功,從這一方面來說,這座王爺墓修建的還是比較隱蔽的,而且與其他的明代王爺墓相比,也是非常幸運的一個,就算是經歷了軍隊的炸藥轟炸,仍然順利的保留下來。

湖北挖掘明代大墓,日本軍隊曾7次盜掘,出土文物震驚考古界

建國之後,我國對於考古事業越來越重視,專家也對這座墓葬進行了多次的探測,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並沒有進行挖掘,而是原地保護的方式留存下來。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座古墓遭到了很多盜墓賊的光顧,一些盜墓賊是非常瘋狂的,墓葬周圍也有好多的盜洞存在,甚至有的盜洞都已經非常接近墓室了,這對於一座古墓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2005年,相關部門決定對這座古墓進行保護性挖掘。這畢竟是一座王爺墓,專家對這座墓的挖掘有著很大的期望,認為會有很大的考古收穫,事實也正是如此,墓中出土的文物,可謂是震驚了整個考古學界。

湖北挖掘明代大墓,日本軍隊曾7次盜掘,出土文物震驚考古界

雖然這座古墓經歷了很多的波折,經歷過很多次的盜掘,但是古墓保存的仍然比較好,裡面的文物也沒有被損壞,經過專家的仔細清理,在裡面挖掘出了4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最珍貴的就是"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這可是國寶級的文物,經過考古專家的估價,如今這件文物價值8個億左右,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件元青花可謂是舉世罕見的,就算在整個世界上,這樣的元青花也不足百件,而墓中出土的這件元青花,更是一件絕世孤品,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上面燒紙的圖案分別是,譚淵明愛菊、林和靖愛梅鶴、周敦頤愛蓮,王羲之愛蘭。

湖北挖掘明代大墓,日本軍隊曾7次盜掘,出土文物震驚考古界

有的專家表示,這件元青花的價值不止8億,應該遠遠高過8億,除了他本身所具有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之外,這件元青花更是中國歷史的文明見證者,是沒有辦法用金錢去衡量它的價值的。而且在前幾年的時候,一尊"蕭何月下追韓信"的青花瓷被拍賣到近7億人民幣,在專家看來,這座王爺墓中出土的這件元青花,價值要遠遠高過“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瓷,所以如果放在拍賣會上拍賣的話,遠遠不止8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