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质疑童哲,但请不要再误解万门大学

可以质疑童哲,但请不要再误解万门大学

童哲君最近在知乎又活跃了起来。

被质疑挂科,学术不端,品行不正,被怀疑他就是不好好学习靠家里钱上了个国外名校回来卖学历的骗子。

针对个人的网络舆论中,质疑是最可怕的——当童哲亮出北大成绩单,证明自己没有挂科且专业课成绩优良的时候,质疑者们纷纷转移炮火,“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你的北大成绩,把你在巴黎高师读研的成绩单拿出来”。

如果你不知道童哲是谁的话,我就做个简单介绍:

一个海外留学回国的少年,喊着“降低中国高等教育门槛”的口号,怀着免费分享知识的心,创办网络大学「万门大学」的人。

是的,虽然现在万门大学加入了众多收费的直播课,但很长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童哲都在做免费的网络教育。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今天要讲的重点,也不在于童哲,不在于这些已经陪伴他很多年的质疑与攻击。

我要说的是万门大学。

可以质疑童哲,但请不要再误解万门大学

从《理论物理一月特训班》网络直播课打出广告,到圆满结束,至今,知乎都没有放过对它的讨论,比如:

「如何评价童哲一人主讲的240小时课程《理论物理一月特训班》?」

我看了很多反对,攻击,嘲讽的答案,尤其是嘲讽,大多来自个人简历挂着高学位的大v,总结论点有如下:

1、童哲的paper呢,科研成果呢,是博士后还是教授1、童哲的paper呢,科研成果呢,是博士后还是教授啊,居然敢出来教理论物理?2、国外网站上那么多好的免费理论物理网课,你们到童哲这里交钱?你们是英语不好,还是民科?3、一月特训班?和两月速成班,自学三月通那样的骗人玩意有什么区别?

以上言论,我都不会反对——如果童哲办的是《理论物理一月速成班》,我也会有这些想法,如果万门大学是一个“快速通”的网络教育机构,我也会黑到底。

但真的不是。

真的不是。

就算你们的质疑都是对的,童哲就是个骗子,万劫不复,从此消失,

万门大学这个牌子,这个理念,也会有人去支持,去参与,一直延续下去。

万门大学在创办之初,就提出理念,"你是你的大学"

注意,“你是你的大学",而不是"我是你的大学"。

最早注意到童哲和万门大学的,有一个重要群体,那就是参与高中生物理竞赛的学生们。高中物理竞赛要学习大学物理,要学习高数,更有甚者会自学四大力学,本科数学吃个大半。显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作为高中生,面对大学知识是苦涩的,艰难的。

这时,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叫万门大学的地方。

那时,万门大学称之为"童哲大学"也不为过,因为真的只有童哲一个人,教学资源也真的只有物理。

当我们把高中数学抛到一边,死啃中国大学数学物理教材,甚至苏联、俄罗斯教材的时候,童哲贴上一张张书单,从《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开始,把欧美物理系教材介绍了个遍。

实际上,对于需要浅尝辄止、快速学会运用的高中竞赛党而言,欧美系的教材让一大帮人如释重负,兴趣大增,顺带学了一手英语。

所以质疑支持童哲的人都是英语不好的民科,显然是错误的——很多人头一次接触英文学习资料,认真研读英文教材,都是从童哲的推荐、身体力行开始的。

那时童哲的万门大学寄生在名为"学而思”的教育机构里,那里还"寄生"着另一个人,童哲的同届北大同学、北大物理系博士,蔡子星

今日的网络物理竞赛教育的第一人,也可能是寒暑假物理竞赛集训班的第一人,无数人的物理竞赛启蒙老师,蔡子星,那时已经在高中物理竞赛的教学届小有名气,他物理竞赛实体班的录像放在学而思官网上,不仅很多人购买,淘宝也不甘示弱,帮蔡子星整理出"九阶大法"之类的称号,然后超低价出售盗版。

蔡子星的座下聚集了北京最顶尖的一批高中物理竞赛生——他们后来成为了北京市代表队,国家一等奖,甚至国家代表队,亚洲金牌,世界金牌。

可以质疑童哲,但请不要再误解万门大学

童哲就在这时,提出了"特训班"的概念。

那时,他还在学而思兼职高中物理竞赛的教育,或许是业绩不错,工作态度好,学而思为他提供了场地,让他开办了《线性代数两日特训》, 《高等数学两日特训》。

特训班里,闹哄哄地坐满了一教室的人,大学生肯定是有的,但最多的,听课最认真的,问问题最勤奋的,则是北京的物理竞赛生们。

还有隔着屏幕,在优酷看视频的学生们,比如我。

那时,童哲的讲课风格就很明确了:他的"两日特训",,并不是"两日速成"。

他只是尽可能的把繁杂、细节的东西剔除掉,挑出主干,适当扩展,以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快速讲述,在高强度的特训中让人把握主要脉络,并有一定的理解。

他没有费恩曼先生那么天才,但他在尝试做费恩曼先生在教育上曾经做的工作。

事实证明,在物理竞赛生的眼里,他的特训班很好,很成功,并不是成功在"花了两天学会了高等数学,好高兴呢。”而是看完特训班,再自学高等数学的时候,真的不那么费力了,不再枯燥了,开始变得有趣了。对于一名高中生,这样的转变,只需要两天的课程量,是值得的。

之后,童哲开始了他的四大力学之旅。这四大力学的讲授,也是在学而思的教室中完成的。

同样,作为一名物理竞赛生,看他的四大力学课程,也是有趣的。当我们仰望大学物理如空中楼阁,拼命往自己脚底下垫小石子,以求碰到那高高楼阁门槛的时候,童哲架起了一把梯子。

只可惜我生性懒惰,在国家集训队里自暴自弃,童哲的声音也越来越小,很长一段时间里,"万门大学"只是人人网的几个页面,优酷的几个播放列表,我以为童哲已经放弃了万门,放弃了免费教育,难以为继。

后来,接到《理论物理一月特训班》的广告,才发现万门大学,真的活了。

可以质疑童哲,但请不要再误解万门大学

所以,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万门大学在物理竞赛生的眼里受欢迎:

作为高中生,想要学习大学的数学物理知识,除个别人的确有悟性,自学成才外,大多数人都是难以深入,甚至难以入门的。不得不承认,中国和苏联的数学、物理教材,写的很全,结构很严谨,但给新手的用户体验非常不友好。

不只是数学物理,很多学科,很多技能,在入门的时候,都要经历这一段

“入门病":从稍有了解,兴趣盎然,到磕磕碰碰,坚酸苦涩,在这之后,要么是努力练习,平稳进步,大彻大悟,要么是“从入门到放弃"直通车。

万门大学的理念,就是针对这"入门病"的。

"老师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能靠他人传授的,往往只有"领进门"而已,度过了“入门病",自己的体悟、练习、自学才是最有效果的。而传统的高等教育,并没有考虑大多数人的“入门病",直接把知识一丝不挂地全部铺开,直接,但并不简单。

欧美的教材,欧美的授课风格,则往往从最简单的开始,如果你去读欧美的教材,听美国名校的数学公开课,会在刚开始的时候产生"你们怎么这么垃圾,我怎么这么厉害"的错觉。很多在国内教材要论证半天的结论,居然直接写在黑板上教你简单的运用。然而,不知不觉中,你眼中的“垃圾”,却传授了很多核心思想给你。

万门大学,就是想帮助那些新手们,度过这段“入门病"。"降低高等教育门槛",意即为此。

包括这次所谓的"童哲一人主讲的240小时课程《理论物理一月特训班》,可能在一部分学生眼里,是"理论物理一月复习班",另一部分人眼里,则是"理论物理一月入门班"。所谓的"一个月串讲理论物理”,真的就只是"一个月串讲",你不可能一个月学会理论物理,万门大学天大的本事也做不到这种事情,但你可以在一个月里体会到理论物理中联系最密切、内容最有趣、最核心思想的部分。

但你要学会、掌握、精通理论物理,那是几倍于一个月的时间了,而那些时间,是万门大学无法,也不想带着你完成的,你要自己去战斗。

打个粗暴的比喻,即便是两情相悦,你也很难和意中人在初识后的三天之内迅速确定恋爱关系,但如果你们第一天夜里就上了一次床,后面两天就顺畅多了。然而,这上一次床并不能帮你们在第三天领到结婚证。

《理论物理一月特训班》并不能让你在一个月内学会理论物理,但可以让你在一个月内,先和理论物理上一次床。

好像太粗暴了,略过略过。

还有万门大学现在免费课程之外的众多网络直播课,依旧是当年学而思闷热的教室里"两日特训班”的样子,只不过换了老师,换了科目,换了直播环境。但性质依然没有变,"特训"仅仅是掌握者的快速复习,与初学者的快速入门而已。

很多反对、嘲讽万门大学的人,普遍认为万门大学不配与正规大学比肩,不配与国外的公开课相提并论,认为万门大学这些“特训班", Low到爆。

恩,并不反对,因为万门大学根本没有和正规大学的课程、国际名校的公开课竞争过。

(可能可汗学院有几分竞争关系。实际上,童哲最早在优酷的网名就包含khan, khan是童哲一直学习的前辈)

万门大学一直都仅仅在做"领进门"的工作。

万门大学只能治“入门病",不能治懒癌。

万门大学只能让你在面对一门学科自暴自弃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智力水平还是可以学下去的,这门学科还是很有趣的,你不用去烧书。

但你要葛优躺,坐着快速成神的梦,万门大学也不是什么速效大力丸。

毕竟,武功秘籍,也是要自己练的。

可以质疑童哲,但请不要再误解万门大学

最后,是我自己对学习的一点看法。

我虽然百般强调"万门大学只能带你进门",但绝不是在贬低万门大学。

在这个追求快速自学、自我充实的时代里,如何让自己迅速进入、参与到一门学科或技能中,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天天上知乎搜索"新手如何入门blabla", "零基础如何入门blabla"。

斯科特杨出过一本书, 《如何高效学习》,他一年学完MIT Coursai算机系本科课程的故事,相信每个接触过他的人都会知道。《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被很多人误解为《如何高速学习》,然后嘲讽一番,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是学期末最后两天学完高数线代的,斯科特杨居然要花好几天甚至十几天,还是太low了。

实际上,斯科特杨本人曾在知乎Flive, "如何快速掌握一项技能"。在live中,就有人问道,"如何在期末考试前短时间内取得最有效的复习成果?"

斯科特杨沉思片刻后,操着他刚点开技能点、比扎克伯克好上一点的中文,回答道:

"你不应该用最后的时间快速掌握这门课,你应该用一整个学期去学习、练习、掌握这门课。”

这个回答,大概代表了不了解万门大学的人,和万门大学本身的理念,最大的误解与错开点。

斯科特杨关于学习,给出了一张时间图:

可以质疑童哲,但请不要再误解万门大学

注意,这并不是从一门学科的学习从"最初"到"最终"的时间图,而是到平稳期——基本掌握脉络,能够平稳、习惯地运用与练习的时间图。

万门大学,只是在试图帮你缩短这充满"入门病"的过程,快速过渡到平稳期而已。

"降低中国高等教育门槛",并不是"拉低中国高等教育水平"。

如果你真的支持万门大学,就应该理解到,不可能有一所大学能帮你快速学习到精通,一条龙开车开到底。

路还是要自己走。

万门大学不能成为你的大学。

你才是你的大学。

(这篇文章很好的写了很多我想说的话,关于学习,关于特训班,关于万门大学。希望对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有所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