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在雄偉壯麗的東天山北麓,有一片神奇美麗、物華天寶的土地,歷史上她是東疆的門戶、絲路重鎮、草原明珠,她就是新疆歷史文化名城--巴里坤。

2003年,被國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2006年至2007年,分別榮獲自治區歷史文化名城和自治區級旅遊強縣榮譽稱號;東黑溝石結構古遺址被評為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作為自治區歷史文化名城,巴里坤歷史古蹟眾多,文化厚重,風光旖旎,中原與西域文化、草原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匯萃,迸發出燦爛奪目的火花。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巴里坤古城景區西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570公里,東南離哈密行署所在地哈密市142公里。城區交通便利,坐客車去烏魯木齊是“朝發夕至”,而去哈密市僅需要兩個小時。出租車、公交車遍佈全景區。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位於東天山腹地的巴里坤古城景區,四面環山,南北山相距五十公里,東、西山相距百餘公里。東、西、北山均為天山的支脈,原始松樹林覆蓋面積達百分之六十。海拔1650米,雪山晶瑩,松林青翠,草原遼闊,一望無際。冬天一派冰天雪地景象,平地積雪尺餘厚,春、夏、秋季綠草成蔭,五顏六色的草花競相開放,引來大批外界遊人避暑觀光。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巴里坤古城景區由漢、滿兩城組成,漢城建於清雍正9年,滿城建於清乾隆37年,距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古城景區面積1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萬人。景區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滄桑的古建築、遼闊的草原風光、濃郁的哈薩克風情在這裡地造天設的混為一體。在眾多景點中,蘭州灣子古遺址風景區、蒲類大觀園、巴里坤大草原、陽光樂園、哈薩克文化展館、西城牆、地藏寺、仙姑廟、大河唐城、哈薩克風情園等景點各具特色,能給遊客不同的文化品味。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位於景區西南方的蘭州灣子古遺址風景區,為乾隆年間形成的自然村,有森林、草原、田園,景色優美,空氣清新,一派小橋流水的田園風光。每年6到7月, 蘭州灣子野玫瑰競相開放,香氣撲鼻,如臨仙境。在這裡你還可以感受到神秘的遺址文化,大月氏王庭遺址是青銅器時代文化遺存,距今有3000年的歷史,1990年,被列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巴里坤縣對該景點進行了重點開發,主要策劃建設了體現大月氏古老文化的祭祀臺、半穴式復原遺址、停車場、修建了遊客接待中心、改建了農家小院、補種了玫瑰、增設了標識牌等一系列的基礎設施。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位於景區東北方的蒲類大觀園,是今年投資700萬元新建的景點,南界古城牆,北臨大草原。薈萃漢文化、古遊牧文化的大觀園內展現了不同時期碑林碑刻、園林小品和廟宇、八大商戶、四大宅院、縣衙等微縮景觀以及匈奴、烏孫、大月氏遊牧生活景象。大觀園分為三個文化區,第一塊是是漢文化展示區,第二塊是古代遊牧文化展示區,第三塊是現代哈薩克文化展示區,集中展示了巴里坤的各種文化,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住於景區西邊的地藏寺、仙姑廟是新疆境內保存最大、最為完整的廟宇群落。巴里坤廣建廟宇的歷史有近200年,出現了中國不多見,新疆罕見的廟宇群落。現僅存的地藏寺是甘肅民勤客商捐資於嘉慶二年修建的,也稱民勤會館,過會時間為每年陰曆五月十六日。地藏寺西鄰仙姑廟;仙姑廟又稱甘州會館,是甘肅張掖客商於嘉慶五年捐資修建,是道觀。東鄰地藏寺,曾是林廕庇日、古樹參天、吊橋流水、花木似春。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位於景區東南方的東黑溝遺址,距古城景區23公里。在東黑溝遺址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寬約3.5公里、面積約8.7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佈有大型石築高臺3座、石圍居住基址140座,墓葬1666座,刻有巖畫的岩石2485塊,其為一處規模較大、內涵較豐富、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遊牧文化大型聚落遺址。

位於景區西方的清代糧倉,是1773年清政府撥專銀在巴里坤漢城南街修建的8座收儲屯田糧食的倉廒,為乾隆年間清政府的一個重要屯田基地。倉為土木結構,倉頂設通風樓,下鋪木質地板。每倉長6.5丈,寬3.4丈,高1.8丈,倉容6000京石,總倉容48萬京石。該倉隔寒防潮,適宜儲糧,至今已230餘年。今年又投資80萬元恢復了廒神廟。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位於巴里坤湖西北方的怪石山。今年投資50萬元,修建了景點大門,並對景點進行了綠化。怪石山最怪的就是滿山的小石窟,這些大小不等的石洞有圓形,有方形,像佛龕、像蜂窩、像羊肚,近看小石洞並不深,很圓滑,像人工旋磨出的一樣,小洞直徑1米左右,大洞被稱為"包廂者"可坐十幾個人。幾座山從山頂到山腳都是"千瘡百孔",有的稱"蜂窩崖",有的稱"千佛洞"、"萬佛龕"、"千窟崖"等。在山腰一花崗岩巨石陡壁上有一口朝上水平裂縫長13釐米,寬4釐米,裡面有一窩清涼純淨的小泉水,人的嘴無法對著去喝,只能用芨芨稈去吸,奇怪的是這小石泉水喝不幹,冬天不凍,被稱為"神泉仙水",視為吉祥、祛邪、祛災、祈求好運的聖水。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位於景區北方15.5公里處的大河唐城,海撥1644米,是哈密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唐代古城遺址。1957年被列為新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又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城內採集到許多遺物,主要為陶器和銅器,有銅鏡、護身銅佛、錢、銅棒等,建築材料有灰色的蓮花鋪地磚和蓮紋瓦當,均為典型的唐代遺物。城內散佈著大型陶製廢器和大型石磨盤。這些都向遊人顯示著當時農業生產的盛況,證明此處曾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屯糧基地。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位於景區最北面的哈薩克風情園,座落於大草原之中。有十五個哈薩克氈房組成,佔地面積130畝。風情園設施齊全,集餐飲、住宿、娛樂於一體。有民族風味的特色飲食,如手抓肉、清燉肉、烤肉、奶茶、馬0、包爾薩克等供遊客品嚐,還有哈薩克傳統舞蹈《黑走馬》、《走熊舞》、《鴨子舞》、《擠奶舞》供遊客欣賞,在這裡,遊客可以充分體會原汁原味的牧家生活與濃郁的哈薩克族民俗風情。

位於景區西方的哈薩克文化展館,是新疆境內佔地面積較大,內容整合比較完美,美觀大方而又較為完善的展館之一。該展館分“文字圖片展廳”,“民風習俗展廳”,“巴里坤資源產品展廳”,“歷史文物展廳”,共容納了1000餘種文字圖片、出版物、民族樂器、手工藝品、動植物標本、工農業產品、礦物、石人像、巖畫等文物和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哈薩克族從古到今源遠流長的歷史,豐富多彩的文化,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同時還介紹自古以來在此繁衍生息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巴里坤縣較為發達的工農業,遼闊富饒的草原,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從飛鳥到走獸,從野草到森林的各類植物,全面介紹教育,衛生等各行各業的大發展。展館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實物與模型巧妙地結合起來,有語言文字的介紹,有圖片的展示,有原聲的播放,使參觀者在短短的時間內能夠對巴里坤古城景區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位於景區西方的古民宅,具有200多年的歷史,古民宅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古絲綢之路新北道鼎盛時期開始修建,嘉慶——民國末年之間陸續形成的巴里坤古民宅群落,與新疆“廟宇冠全疆”的巴里坤是同一時期的文化遺存,在新疆是罕見,是中華漢文化建築藝術在西域的集中體現,也是一處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基地,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

位於景區北側的陽光樂園,總佔地面積52500平方米。分餐飲,運動,演藝,休閒四大功能區域,在設計上全部鋪設木棧道保護草原。陽光樂園共有哈薩克風格氈房5頂,最大氈房118平方米,直徑12米,可容納120人同時用餐。陽光樂園一次接待能力可達到300人。另有新潮現代的陽光房3頂.陽光房設計完全按照哈薩克氈房形狀設計,用中空玻璃建造,冬暖夏涼。遊客在這裡不僅可以品嚐到地道的巴里坤特色餐飲和風味小吃,還可以足不出戶在用餐的同時領略草原風光。

新疆印象—哈密●巴里坤古城

位於景區北方的湖濱生態園,東西長260米,南北長203米,總體佔地面積為10萬平方米,分廣場區、園林區和人工湖三個區。生態園南臨巍峨的雪山,北靠巴里坤大草原,園內怪石山、胡楊林、瑪瑙灘、硅化木、尖山子和蘭州灣子石結構遺址六處微縮景觀和象徵巴里坤湖的人工湖充分展示了巴里坤深厚的草原文化、古絲路文化,遊牧文化及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湖濱生態園中心廣場的總佔地面積為1.8萬平方米。中心廣場是巴里坤縣舉辦重大文體活動的地方,每年的“草原之夏”、“金秋之夜”、“草原歡歌”百日文化廣場活動主要在這裡舉行,集觀賞、休閒、娛樂為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