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大家好,欢迎阅读本期史海观花!

我们都知道,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这段一百多年的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一段时间。而如果非要在这段历史中挑选一段最让国人耿耿于怀,且心痛不已的一件事,我想绝大多数人一定会选择中日甲午战争!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因为这场战争,不仅彻底粉碎了清朝的强国、强军之梦,同时也吹响了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华的嘹亮号角!

我们在乎这段历史,自然就要反思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清国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败于实力远不如自己的日本呢?或许,从精英人才的素质上我们就能看出端倪!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一位北洋舰队的舰长是怎样刷新对手三观的!

1866年,在清朝名臣左宗棠的争取下,清政府于福建设立了福州船政学堂,这是一家采用西方教育方式培养海军军官的学校。而我们的主人公——方伯谦就是其中一位学员。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1871年,方伯谦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经过4个月的随舰学习,他成为了清国的第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位!几年后,清朝政府为了跟上世界海军潮流,决定选拔一批海军军官前往欧洲深造,方伯谦的名字赫然在列!

在欧洲留学的三年里,方伯谦和他的同学一样,见识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海军舰队,也学习到了最前沿的海军理论,同时也收获了大量的海军实操经验!三年过后,回到国家时,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是具有世界眼光的军官了!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但随后的事实告诉我们,仅仅提升眼光与见识对于一名军人是远远不够的,从古至今,能否成为合格军人的标准有且只有一条——血性!但很不巧,欧洲的学校不教这个!

1894年7月23日,方伯谦奉李鸿章之命,率领济远和广乙两艘军舰前往朝鲜护送运兵,而蓄谋已久的日本联合舰队早已在他们回来的路上等着他们了!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7月25日凌晨,在返回北洋水师基地的途中,方伯谦所在的济远号,突然在海面上发现了三艘日本军舰!剑拔弩张之际,双方几乎同时脱掉了炮罩,漆黑的炮口直指对方!双方士兵屏住呼吸,站在各自的操作位,目不转睛的盯着对手!

方伯谦作为济远号的舰长,内心非常的纠结,一方面是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战争好像一触即发,而另一方面,清日两国并没有宣战,只要自己不开第一炮,日本人是不是应该也不敢开第一炮呢?然而,如果日本首先开炮,那么自己的两艘军舰又如何对抗对方的三艘军舰呢?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方伯谦尚在考虑中,对面的日本军舰忽然猝不及防的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掉头往回跑了。此情此景,让方伯谦不禁感到如释重负,看样子日本海军也是不敢打第一炮啊!

然而,他想错了,日本军舰掉头完全不是因为不敢开战,相反,是为了占据更好的位置更好的开战!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于是在方伯谦错愕的眼神中,日本军舰的炮弹,穿破海洋中的迷雾,朝着济远呼啸而来!三舰齐发,每分钟多达80枚的炮弹,打的济远全体官兵措手不及!刹那间,济远号上惨叫一片,鲜血、脑浆、断肢残臂将整个军舰涂抹成了人间地狱!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惨烈的景象震惊了方伯谦,他疯狂的命令济远号冲出包围圈,但因为航速相对较慢的缘故,始终无法摆脱日军的纠缠!

关键时刻,济远的友舰,排水量相对更小的广乙加入了战斗。广乙号舰长林国祥果断命令军舰冲入日军舰队,在敌军的包围圈中,活生生的为济远趟出了一条血路!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济远在广乙的帮助下,成功杀出重围!然而,方伯谦接下来的行为,让舍命救他的林国祥气的简直要吐血!方伯谦指挥济远,竟然扔下陷入敌阵的广乙不管,转头跑掉了!

林国祥无语了,在三艘日本军舰的包围下,他是不可能再突围出去了,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原路返回,开往朝鲜的港口,再做打算!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对于广乙号,日本人本来就没打算理它,因为广乙吨位太小,对日本舰队构不成太大威胁,他们现在眼中只有一块肉,那就是济远。因而,日本军舰看到广乙转头往朝鲜跑,也就不管了,而是开足马力,去追济远!

于是一场海洋上的追逐战,正式上演!在逃跑中,济远位于尾部的舰炮被日本军舰命中,立刻丧失了战斗能力,原本济远还边跑边打,现在唯一的反击手段也消失了,济远再无他想,就是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然而,济远毕竟是大吨位军舰,速度远远落后日本军舰,因而被追上是早晚的事!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就在日本军舰快要追上济远舰的时候,这时候济远上发生的一幕,让日本人惊住了!

方伯谦竟然在让士兵在舰上挂出了白旗!白旗象征着投降,投降就意味着自己就要成为日军的俘虏。然而这只是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方大人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挂白旗的意思是:我不打你,你也别打我了,咱俩各走各路,互不打扰好吧!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感觉自己智商受到侮辱的日本人,愤怒的又朝挂着白旗的方伯谦射了几炮,结果这一下倒好,方伯谦又找了面日本海军旗挂在了济远舰上!

日本军官的内心此时一定是崩溃的,挂白旗可以打,但对方战舰上挂了自己的海军旗,那还怎么打?不能用炮弹轰自己的军旗吧!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不知所措的日本只能随着济远一路奔走。而方伯谦自认此招用的聪明,却不知道他已经埋下了一个大地雷,而踏上这个地雷的是一艘运兵船。

在方伯谦与日本人纠缠的过程中,一艘用英国商船改装的运兵船正从大清开往朝鲜。他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看到了一艘挂着日本一面海军旗和一面白旗的军舰直冲冲的向自己驶来,因为不认识济远舰,他们错以为是日本海军的海上礼仪,就没理会。结果当遇到后面真正的日本军舰时,这艘兵船就彻底遭了秧!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就这样,方伯谦和济远到是活下来了,但是那艘满载清朝士兵的商船却在日本的炮火中沦为了海上亡灵。

举白旗却不投降,这位清军舰长的行为,刷新了日本人的三观

这就是清朝耗费巨大心血培养的优秀军官,空有一肚子知识与理论,却没有拼死一战的决心与血性,这样的军人怎么能大胜仗?而这样军人组成的国家军队又怎能保国?因而大清败不是败在“穷”上,而是败在了全国至上而下的腐朽上,思想不改,思维不改,拳头纂的再大再用力,也只能是挨打的份!

不知小伙伴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