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特色产业呈亮色 美了村庄又富民

锦屏县启蒙镇鱼苗孵化繁殖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繁殖方法独具特色,当地称这种方法孵化的鱼苗为“婆洞鱼花”。为使该产业规模化发展,去年开始,该镇便幌村扩建生产基地,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将“婆洞鱼花” 发展推上了新高度,特色产业呈现了新的色彩。

贵州锦屏特色产业呈亮色 美了村庄又富民

眼下,正是孵化繁殖鱼花的最佳季节,走进启蒙镇便幌村“婆洞鱼花”生产基地,家家户户都忙着繁殖鱼花。在忙碌的身影里,有已经80多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有开始学习这种孵化方法没多久的年青一代。

贵州锦屏特色产业呈亮色 美了村庄又富民

"我作为在家里面的话已经是第三代传承了,像我之前和我爷爷一般卖到镇上是10元钱一碗,一挑鱼大概卖得到400元,卖得好的话全部鱼苗可以卖2万元。"启蒙镇便幌村村民林世迁对笔者说道。

贵州锦屏特色产业呈亮色 美了村庄又富民

杨顺海在便幌村孵化鱼花已经有几十年,多年来一到卖鱼花的季节,他便会挑起鱼花盆,走村串寨四处销售,由于生产基地的条件限制,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收益相对还是比较低。

贵州锦屏特色产业呈亮色 美了村庄又富民

“我从18岁学做孵化鱼花,现在快70岁了,做了50多年,之前规模很小,现在政府加大建设,这个鱼塘也是政府来建设的,原来就这块田搞一个小池子,那块田搞个小池子,没有形成规模,要形成规模收入才更多。”启蒙镇便幌村村民杨顺海一边在忙着淘洗鱼卵一边对笔者说道。

大力发展稻田养鱼是锦屏县近年来的主打产业之一,这也给启蒙镇鱼苗孵化繁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鱼苗需求不断扩大,为鱼花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贵州锦屏特色产业呈亮色 美了村庄又富民

“以前我们这个就是散户自养,每家自己生产鱼苗自己销售,没有形成规模,通过这个政策的帮扶和项目支撑,我们现在村级就建成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我们村的贫困户全部加入,愿意的非贫困户也可以加入,我们村级合作社让他们散养,他们产出来的鱼苗,合作社帮他们对接好外面的销售,帮他们推销到外面去。”启蒙镇便幌村支部书记林世根对笔者说道。

贵州锦屏特色产业呈亮色 美了村庄又富民

据了解,启蒙镇便幌村正加快建设“婆洞鱼花”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后,将形成母鲤养殖区、孵化产卵区、瓜子鱼培育区、稻花鱼放养区及品牌展示区。功能区的建设齐全也给“婆洞鱼花”带来更亮色的发展前景,村寨在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变得更靓丽,村民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变得更富有。

锦屏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晓芬 杨秀琴 龙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