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市中街道集體經濟3萬元以下村“清零”

在樂陵市中街道2019年年度統計中,街道的14個農村社區中,年收入30萬元以上的社區4個,50萬元以上的2個,100萬元以上的6個,300萬元以上的2個。 14個社區涵蓋的59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

近年來,樂陵市中街道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通過用足用活資金、土地、資產“三要素”,找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的破題方向,實施“清零”行動,全力打造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集體經濟發展格局,在實現村集體經濟3萬元以下“清零”目標的同時,全面助力村集體經濟實現“遞增”。

選好領頭雁,培養後備軍。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多渠道、寬視野選配村“兩委”班子成員,真正把那些眼界寬、能力強、素質好、呼聲高的能人、賢人選到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不斷充實村級組織“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的人才,提高村級“兩委”班子成員有效落實集體經濟發展各項決策的整體能力。村級換屆以來,共選配村“兩委”班子成員61人,其中致富帶頭人16人。同時,不斷加大村級後備幹部的培養力度,把素質好、能力強、敢擔當的優秀黨員、復員退伍軍人、致富能手等納入村級班子建設的後備人選,建立村級後備幹部庫,作為村“兩委”班子建設的“血液供應站”。

土地流轉引領增產增收,產業發展實現運營盈利。全力打造南部生態區19個村莊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先行區,通過土地流轉獲得流轉收入,通過資金精細化管理增加收入。南部生態區以王官劉村為試點進行全面推廣,已流轉土地約3000畝。同時,加大村集體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工作力度,搭建“黨支部+合作社+項目資金”的經營模式,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目前,流轉出來的土地已進行果蔬、核桃、金葉柳等經濟收益較高的農作物種植,以及中草藥等項目研究開發,不僅增加了勞動就業崗位,也增加了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實現了“三贏”。

借力發展優勢,盤活閒置資源。結合各村經濟基礎、自然資源、區位條件等因素,堅持“一村一策”“綜合施策”,探索推進多種類型的發展方式,努力開闢出一條“行得通、靠得住、能受益、可持續”的新路徑。充分利用村集體閒置廠房、沿街商鋪、機器設備等集體資產,採取招標承包、租賃經營等多種方式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大力發展邊角經濟,喚醒鄉村沉睡資源。同時,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健全完善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辦法,規範票據管理,確保資金安全,促進集體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