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白娘子传奇》火的原因

试论《新白娘子传奇》火的原因

记得当年一部《新白娘子传奇》,也是红得一塌糊涂。

更具讽刺的是,许仙的扮演者干脆用女性。

我就不明白了,你说女生喜欢看,也还说的过去,怎么连男性也喜欢呢?

这样的审美是不是一种病态?

一句“官人”不知道融化了多少人的心,就像现在的“都教授,救我”也不知道又牵动着多少女性的心。

有人说羡慕他们的爱情,试问这是爱情吗?

白娘子漂亮聪明能力强,家室也不错,还事业有成,算得上是个白富美。

许仙呢?

人不高,也不帅,胆子小,还木讷,开个药店,还要靠白娘子,典型的穷矮搓。

白富美怎么就爱上穷矮搓了呢?

爱上他什么?

别告诉我说是善良,如果是这样,我保留我的发言权。

说白了,还是许仙前世救了白蛇一命,白娘子是来报恩的,与其说这是爱情,还不如说是恩情。

那女性为什么喜欢看呢?

这好理解。

试论《新白娘子传奇》火的原因

其一、白娘子的形象树立了一个不错的榜样。

看到白娘子,给女性解放成啥样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原来女人就应该像白娘子那样,可美丽、要主动、具智慧、有能力,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革命,就要改变,改变,就要做以前无法想象的事。

同时,白娘子的经历也给了他们人生一段憧憬的素材,渴望着也能遇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许仙”,说不定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就将自己的男朋友或丈夫包装成许仙这副“鬼模样”。

这个时期的观众具有的是满满的爱,需要的是一个释放爱的平台。被爱是一种幸福,爱也是一种幸福。

其二、在思想层面确立了行为的合法性。

这尤为重要。

因为当他们干出类似白娘子这些行为时,就知道自己不是“破天荒”的(前辈也这么干过)。你想想,以前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谁还敢牵手?可是有人牵手之后,后来人再牵手思想上就放得开了(他们都这么干),久而久之在思想层面就接受了这一行为,认可了这一行为。

奇怪的是,为什么男性观众也喜欢看呢?

莫不是许仙给男人树立了一个榜样?若要论是榜样,那也只能是反面的。

其实,这与男性的依赖心理或者说是恋母情节有关。

古人常说,子不教,父之过。言下之意是孩子的教育义务归属父亲,可是一个孩子品格低劣时,别人会骂他“没娘教的”或者“狗娘养的”,没听过“没爹教的”或者“狗爹养的”吧,教不好的责任却归咎于母亲。

这是什么逻辑呢?

其实,孩子和母亲接触的时间肯定多于父亲,而母亲又没有平台或者机会把爱赋予丈夫,没办法,母亲只有把全部的爱赋予孩子,孩子得到了母亲满满的爱,对母亲自然产生依赖,这就是恋母情节。

可是,矛盾又来了。

什么矛盾?

男尊女卑。

太过依赖则体现不出男性尊严,不依赖吧,则情感上需要。

如何是好?

这时,您就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智慧。

其三、神化。

这样一来,尊严得到体现,情感得到满足,可谓两全其美呀。

借用一句广告词:神化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请看。

许仙的娘子是白素贞,千年蛇妖;董永的老婆是七仙女,天帝爱女;牛郎的女友是织女,银河之神;等等。总结共同点,都“不是人”。

如若不信,看看聊斋,魔界靓女搭救的均是落魄书生。一个需要爱,一个具有爱,干柴烈火,一触即着。八股儒生竟敢突破思想封锁线,上演人“鬼”情未了,还爱的一塌糊涂,死去活来,很有意思吧。

试论《新白娘子传奇》火的原因

松龄哥走夜路的时候,估摸着都在想,“小倩,求求你,收了我吧!”

有意思的是,观世音菩萨为了迎合中国的观众,毅然“失身”,若要论人妖,菩萨可是鼻祖,泰国人妖,弱爆了。

这就难怪了。

看《新白娘子传奇》,男性群众找到了“恋母”的依据,也找到了女“神”的标准,不过此女神非彼女神,彼女神要“钱”,此女神要“命”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