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留學生86%留居美國?施一公:改變知足常樂才是關鍵

欄目|大學生畢業 這幾天看新聞,國際數學奧賽奪冠6名隊員中3人保送清華,清華在上海招生錄取圓滿結束,科創達人張鏡如、詩詞才女武亦姝圓夢清華;同時,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有86%留居美國也成為熱議話題。考大學時的夢想,大學畢業後走向,或考研考公務員,或者留學求職……那麼上面這個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的話題是從哪裡開始的?

清華留學生86%留居美國?施一公:改變知足常樂才是關鍵

清華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這個話題的出處是今年1月份清華大學發佈的《清華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清華留學生86%留居美國?施一公:改變知足常樂才是關鍵

從這份報告中很難得出​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有86%留居美國這樣的結論。事實上,在上個月另一篇文章中,當時的說法是這樣的:

根據網上一個機構的統計結果顯示,在這些赴美留學的人才中,有超過81%的清華畢業生,選擇直接留美工作,返回國內的寥寥無幾……這個數據引得很多網友熱議,痛斥白眼狼!

其實就算這個沒有註明出處的文章,說的也並不是清華出國留學生100人中有81人留在美國,而是在算去美國留學的清華學生的比例,這兩者的差別是巨大的。而且,只要認真看了上表,就會明白,大部分清華學子的落腳點還是在國內,比如,2018年總共就有167名清華學子選擇正式加盟華為。

清華留學生86%留居美國?施一公:改變知足常樂才是關鍵

將爭論的焦點放在有多少人出國,有多少人留在美國,沒有多大意義。討論應該正本清源,重新回到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現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那裡,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來看。

施一公:知足常樂,影響了我們的創新之路

作為一位有情懷的人,施公曾經在公眾場合說過這樣的話,為什麼我們這麼多優秀的學生到了國外,也沒有多少可以脫穎而出?其中原因,施公歸結為四個字——知足常樂。

清華留學生86%留居美國?施一公:改變知足常樂才是關鍵

在他眼中,中國這些優秀的留學生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但讓他感到最遺憾的,是這些學生都很滿足。施公認為,如果到了海外還是知足常樂,這就是大問題了,因為知足常樂阻礙了我們的創新之路。

其實熱議的清華留學生云云不是問題,有多少人曾經留學後再回來的,能以現在的比例來確定他們將來就一定不會回國嗎?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錢學森,比如本文中的施公,也是在普林斯頓任教多年後重新回國,先到清華,再到西湖大學。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還是少一點浮躁,多一點創新,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回,既然只有一次,何不做到極致?

作者介紹:律永老師,致力於研究北清復交等著名高校,做過編輯、公務員,教過高中、培訓過公務員,而今迴歸大學課堂,幫助大學生清晰發展目標,在學習與工作上拓展廣闊空間。 我們要做的事情真的有很多,比如高考之後要趕緊趁暑假培養起的幾種能力,關於清華留學生的話題,你是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