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姓绑缚官员进京面奏,皇帝:“有赏”,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一百姓绑缚官员进京面奏,皇帝:“有赏”,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他布衣出身,但抱济世安民之志,有纬武经文之才,历时十五载而成帝王之业。一统天下后,更是勤于政事,建树颇多,尤其是制定了大量的制度典章,打下了明朝270余年的基业。史评:“一切准古酌今,扫除更始,所定制度,遂奠二百数十年之国基;渐废弛则国祚渐衰,至万历之末而纪纲尽坏,国事亦知不可为。”

一百姓绑缚官员进京面奏,皇帝:“有赏”,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朱元璋

由于朱元璋草根出身,深知贪官污吏及政治混乱之害,所以他在惩治贪官上,实行“以猛治国”,不但对贪官惩罚严厉,而且制定了处置贪官的残酷刑法,设立了专门监督官员的特殊机构。但是在所有的政策中,最有创新精神的是:朱元璋允许百姓越级上访。

一百姓绑缚官员进京面奏,皇帝:“有赏”,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朱元璋剧照

换句话说,就是鼓励百姓“民告官。”《大诰·民陈有司贤否》载:“自布政司至于府州县官吏,若非朝廷号令,私下巧立名色,害民取财,许境内耆宿人等,遍处乡村市井联名赴京状奏,备陈有司不才,明指实迹,以凭议罪,更贤育民。意思很明显,如果官员害民谋财,可以联名上访;如果官员清廉,但受到迫害,百姓同样可以上访,为其“正名”、昭雪。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绑缚官员,一同面圣。““高年有德耆民及年壮豪杰者”,将贪官污吏直接“绑缚赴京治罪”,若各级官吏敢有阻拦者,全家族诛。” 惩治贪污之决心,可窥一斑。

一百姓绑缚官员进京面奏,皇帝:“有赏”,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明大诰

在打击贪污事件中,有一个故事值得一提。常熟县的一个农民陈寿六,因为受到地方县吏顾瑛的欺压,陈寿六便和家人将县吏擒拿,携带朱元璋颁发的《大诰》进京面圣。朱元璋认为这个案例很典型,就大加赏赐:““赏钞二十锭,三人衣服各二件,免其杂役三年。”此外,还附了一个“额外奖”:如果陈寿六犯法,不能由地方官员处理,必须由朱元璋亲自处理。

朱元璋认为,如此一来,天下贪官可化为贤矣。但是,朱元璋还是高估人性了。此案件发生后,百姓借机公报私仇,他们将衙门的官吏绑缚起来,借机勒索。而在有的地方,虽然官吏欺压百姓的事情常有发生,但是也没有人上访

一百姓绑缚官员进京面奏,皇帝:“有赏”,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很是纳闷:百姓为何如此?其实,小编分析原因可能有两点:

一、“民不与官斗”的思想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再加之县吏一般与当地豪强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所以没有什么依恃的百姓自然不敢上访。

二、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天子脚下,还有可能。但是如果是发生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交通、通讯不发达,去一趟京城需要大量的费用及时间,而且在途中会被各级官员层层阻挠,就算是千辛万苦找到了皇帝,也难免在回乡之后,不会对其秋后算账,所以是不能上访。

朱元璋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仍然困惑着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