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貼標籤”,讓孩子從學渣變“學霸”:會說話的父母很重要

近來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提問。網友大東很為自己的自卑性格困擾。“我不知道我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很自卑,我不願意相信我所取得的成績是實力的證明,我總覺得我是靠運氣的渾水摸魚。”顯然,造成大東如此懷疑自我必定事出有因。

“我的父母對我很嚴格,即便我取得高分,他們也很少表揚。‘你這都是靠運氣,一次兩次還行,時間長了就看出差距了!’‘他啊,無非是點小聰明,經不起推敲的!’不管在人前還是在人後,父母總喜歡給我貼上靠運氣的標籤。”

顯然大東的自卑性格和父母的差評標籤大有關係。而大東的父母在平常生活中也並不少見,習慣了打擊式教育方式的父母,從來不會有話好好說,隨手就給孩子貼上一張差評標籤更是常事。一、什麼是“貼標籤”?

活用“貼標籤”,讓孩子從學渣變“學霸”:會說話的父母很重要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定義,它被稱為“標籤效應”(Labeling theory),它強調的是當個體被他人用某些定義或者詞彙加以描述、概括後,個體的自我評價自己行為表達會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由此可見,我們所說的貼標籤就是一個定義、描述個體的動作。

這種行為在生活中時常發生,尤其在家庭教育中較為常見,父母給孩子貼標籤從來都是信手拈來。不過貼標籤的效果卻常人們所忽略。美國的心理學家貝克爾提出,個體一旦被貼上標籤,就有很大概率成為標籤所形容的那樣的人。

二戰時期,心理學家由此進行了心理實驗。研究人員故意挑選一些自由散漫,不守規矩的士兵,要求他們頻繁地給家人寫信,描述自己在部隊十分優秀,嚴格遵守軍紀。沒想到一段時間後,這群士兵的表現有了很大改變,越來越像心中描述的樣子。

活用“貼標籤”,讓孩子從學渣變“學霸”:會說話的父母很重要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容易形成一種叫做感知定式的思維模式,無意間用固有的認知去評判他人,由此人們看到了自己認為的景象,而這些景象卻並非真實。這個過程中固有認知評價得到強化。看得出來標籤效應是一種中性的詞彙,它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完全在於父母們如何使用它。

二、“貼標籤”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利弊?

√ 貼標籤所帶來的好處:

鼓勵的標籤讓孩子更加積極

父母的評價對於孩子而言非常重要,當父母給予孩子正面評價時,父母會發現孩子變得積極得多。鼓勵性的言語總是能夠激發出孩子身上更多的行動力和行動熱情。父母們一句鼓勵的話語有可能就成了孩子成功的助推器。不過很多家長卻不願意鼓勵或者不會鼓勵,顯然這就失去了生活中助力孩子成長的契機。

活用“貼標籤”,讓孩子從學渣變“學霸”:會說話的父母很重要

表揚的標籤讓孩子獲得正向評價

中國式父母習慣了謙虛或者假裝少許,表揚孩子的情況少之又少。而當父母願意表揚孩子時,父母會發現孩子會因此自信很多,對於自我評價也更加的正面。中國式父母表揚孩子的語句也較為單調“你最棒”幾乎成了大多數父母的表揚固定句式,適當地換換內容,孩子會更喜歡。

√ 不良標籤帶來的壞處:

刻意貶低的標籤讓孩子很自卑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可置否,但是刻意貶低孩子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帶有情緒地否定孩子,讓孩子的自我評價受到破壞。貶低孩子的標籤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父母的貶低就像一把刀,專門挑孩子內心最脆弱的部位扎。

活用“貼標籤”,讓孩子從學渣變“學霸”:會說話的父母很重要

缺乏瞭解的標籤讓孩子常被誤解

父母雖然與孩子親密,但是卻也仍然有對孩子誤解的時候。缺乏瞭解真相的耐心很有可能誤解了孩子的想法和行為,這時候的標籤通常是父母的自以為是,孩子的無可奈何。父母雖然與孩子每天都見面,但是真正瞭解孩子的家長卻不多,這是父母們不可迴避的教育窘境。多點了解會讓親子關係更親密,貼的標籤也更中肯。

嘲諷侮辱的標籤讓孩子自尊心受傷,“你是豬腦子嗎?”“你就是這麼不聽話”這些標籤式評價不僅是差評,還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孩子的心思敏感而細膩,父母的嘲諷、侮辱會在孩子的心上劃出傷疤。嘲諷孩子的父母是最愚蠢的,明明很愛孩子卻把孩子推得離自己越來越遠。辱罵的標籤對於孩子來說實在是太過殘忍。

活用“貼標籤”,讓孩子從學渣變“學霸”:會說話的父母很重要

三、正確使用“貼標籤”,是給孩子最大的鼓勵

給標籤加點具體內容

有內容的標籤讓孩子更加容易接納,再好聽的標籤也會因為泛泛之談而讓孩子覺得習以為常,有內容的標籤才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孩子你很棒”遠不如“孩子你把作業寫完了很棒”更加能夠後引起孩子的注意。有了具體的內容,孩子會覺得父母確實很用心地關注自己,孩子內心更有成就感。

多貼激勵標籤

激勵的標籤讓孩子正向的行為得到強化。正向激勵標籤就需要父母有話好好說,相信孩子的能力,願意多點耐心和認可的鼓勵孩子,會讓孩子更有可能作出成績。激勵的作用雖然是在精神上的,但是卻是可以促使行動力大為提升的秘訣。

活用“貼標籤”,讓孩子從學渣變“學霸”:會說話的父母很重要

拒絕標籤過度正面化

差評標籤讓孩子厭惡,而過度的正面標籤有可能會讓孩子的成長受限。孩子的未來有很多可能,別因為父母說“這孩子是彈鋼琴的料”就讓孩子放棄對籃球的喜愛。正面標籤也要適合而止,不對孩子設限,讓孩子自由成長很有必要,過猶不及的道理父母理應懂得。

活用“貼標籤”,讓孩子從學渣變“學霸”:會說話的父母很重要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中提到,標籤會讓個體短時間內得到認同,有助於自我定位,但是過分執著於此,反倒讓人迷失,錯過了未知的自我。所以,貼標籤也要有講究,適合孩子的才最恰當,把握好尺度才最有效。

互動話題:大家對於貼標籤的教育方式有哪些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