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古人都在幹嘛?關於七夕,那些你不知道的~~~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七夕的習俗:

七夕,古人都在幹嘛?關於七夕,那些你不知道的~~~

拜星乞巧 獻瓜供棗

古人的七夕風俗中最重要的中心思想就是“乞巧”因為織女星被譽為紡績之神, 最初人們也只是向她乞求女紅之巧。但是民眾總是相信凡百神靈,都是無所不能有求必應的。因此,隨著崇拜之心的不斷強化,在七夕除了“乞巧”也多有“乞富、乞子、乞壽”等活動。

但在最早的文獻記錄中,七月初七隻是女兒乞巧手良緣的日子。乞巧要向織女供奉祭祀,“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獻祭瓜果並不是因為織女喜歡吃瓜果,而是七夕當初秋,正是瓜果飄香成熟時。《詩經・豳風·七月》雲“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又云“八月剝棗”可見我們祖先自古重視瓜棗成熟的時令意義。獻出精心耕作收成的瓜果作為祭祀,也表達著內心的恭敬之心。

而君王之家則建起高臺以供祭祀觀星。現今存有的一些畫作中也都描繪了七夕登高祭祀的盛況。

以瓜果作為和神明溝通的媒介,那麼自然要在瓜果上尋覓神明的恩賜眾多女兒向織女乞巧,那麼織女是如何回應的呢?“陳瓜果於庭中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為符應。”喜子就是喜蛛,體型小巧細腿長叫,古人稱之為“蠨蛸”,因其居於室內常見其結網!所以七月初七有蠨蛸在祭祀的瓜果上結網就被乞巧的女兒們視為是得到織女眷顧的象徵。

七月七的“乞巧”活動不僅僅要供奉祭祀默默祝禱,還需穿針引線,以示所乞乃是女紅之巧。“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描述的就是七月初七之夜,女兒家們在月下的高臺用七孔針和彩縷穿針引線的場景。

丟巧針

七月七還盛行著“丟巧針”的遊戲。將碗中盛滿清水曝於日下,其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女孩兒們挑選最細的繡花針,屏息凝神小心投入碗中漂浮於水面上,陽光會把針的影子投到碗底,如果影子的形狀像一把剪刀,一朵花,一片雲或一根線。那麼他無疑會成為一名巧手。

拜七娘

在廣東等沿海地區女兒家們則是要“拜七娘”巧手的姑娘們要製作牌坊,七夕公仔,七娘盤,芝麻梅花香,臘梅花,拜仙禾,珠片瓜果,齋塔一齊獻祭熱鬧非凡,時至今日依然保留著這種傳統風俗。

乞巧果子

七夕的節日美食就是“乞巧果子”啦,這個以巧手為主題的節日,果子與其說是用來吃的,更多是姑娘們花樣百出的展示自己的巧手的。加了糖和蜜的油麵團,在姑娘們的巧手中變幻各種花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七夕,古人都在幹嘛?關於七夕,那些你不知道的~~~

如今七夕的節日氣息逐漸消失,這個來自古人源於星宿崇拜的節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漸漸被遺忘其來由和初衷。眾多民俗和信仰是我們的祖先期待風調雨順,在日復一日的耕作中種下的期待的種子。也是收穫後的最樸實的感恩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