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

沒有巧克力的時代,約起來的牛郎織女,吃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弄清牛郎織女所處的時間和地點。

01牛郎織女是南陽人嗎?

善於感慨人生的《古詩十九首》,有首膾炙人口的《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漢代古詩,是“牛郎織女”神話傳說早期的雛形。

成書於南北朝的《荊楚歲時記》,由此詩演繹出了經典民間故事:“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古詩和古書,點出牛郎織女的生活地點是“河漢之間”,表明“牛郎織女”是發生在古楚地漢水流域的民間故事。

漢水最大的支流白河,源出伏牛山脈,圍繞南陽古城,素有“天漢中白水”之稱,這就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河漢”,神話故事中的“銀漢,天河”。歷史學家錢穆先生指出,“彼南陽之舊國,實天漢之嘉祉。”明確了南陽即“天漢舊國”。

民俗學家張振犁先生,在名著《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考》中一錘定音,“牛郎叫如意,是南陽城西桑林村人。”今日,在南陽城西二十里,尚有一古村——牛郎莊。牛郎,本是南陽鄉間耕田的漢子。

答案已經清晰:在古老遙遠的東漢,在伏牛山下白河之濱南陽,發生了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愛情故事。

為什麼是南陽?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南陽郡人,追隨他創業的“雲臺二十八宿“”功臣,丞相鄧禹、大司馬吳漢、大將軍岑彭、大司空馬成、侍中馬武等十一位東漢王朝“聯合創始人”是南陽人。南陽在東漢時貴為“南都”,顯赫一時,是東漢經濟文化重鎮,豪強地主、皇族高官雲集。

張衡《南都賦》點贊說,“於顯樂都,既麗且康。陪京之南,居漢之陽。割周楚之豐壤,跨荊豫而為疆。”南陽就是東漢王朝的“耶路撒冷”,在漢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和獨特的地位。

東漢,從宮廷到民間盛行陽陽五行和星象讖緯。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早在西周時代,《詩經·大東》就有“牛郎”“織女”二星宿的記載。於是,東漢南陽民間在星相學的基礎上展開隱喻聯想,就形成了“牛郎織女”神話故事傳說。

而且,著名的《孔雀東南飛》故事,也發生在東漢末年。這並不是偶然的。

《孔雀東南飛》和“牛郎織女”的故事一起,反映了東漢時期青年男女掙脫專制枷鎖,追求愛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強烈願望。這與東漢末年豪強地主專制勢力衰落,自耕農和小生產者崛起,人性走向覺醒的時代潮流是非常合拍的。

南陽民間食俗,重大約會和重要場合,必吃餃子。最重要的節日,最尊貴的客人來家,統統是一個迎接禮儀——大吃餃子。餃子對南陽人民的重要性,勝過其他一切食物。

七夕,牛郎織女相親相愛的日子,他們能吃上餃子嗎?

這引出南陽另一個漢代傳說——張仲景發明餃子。

02張仲景能發明餃子嗎?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張仲景發明餃子,在南陽婦孺皆知。

曾有南陽老鄉在報上寫文章說,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從長沙太守任上退休,告老還鄉。沒有暖氣的南陽,冬季徹骨寒冷,很多老鄉凍壞了耳朵。張仲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於冬至這日,以性熱的羊肉和辣椒為餡料,用麵皮包裹,捏成耳朵形狀,煮熟了分給大家吃,稱為“祛寒嬌耳湯”。鄉親們吃了冬至餃子,從此不凍耳朵。

辣椒是明代晚期從南美洲傳入中國的進口貨,漢代的張仲景不可能有機會把它剁進餃子餡。做餃子皮的麵粉,張仲景醫生從哪兒弄到,也成問題。

在秦漢及其之前,古人飲食長期停留在粒食階段——即直接吃穀物的原粒,還不懂得把穀物磨碎成粉末。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漢語中“面”字出現很晚,原因是它的表達對象——麵粉,出現得很晚。石磨雖然在戰國時期就已發明,但是普及率甚低,只是服務貴族人群的奢侈品。漢代後期以降,小麥種植在黃河流域普及,古人的飲食才從粒食階段進入麵食階段。

有了這些物質準備,麵食才得以在唐代大爆發,今天日常食用的麵條、燒餅、饅頭,在唐代都已出現。西安作為唐代帝都,麵食文化發達。至今西安尚有不少老闆,世代開餃子館,搞餃子宴發了大財。

所以我很好奇,張仲景醫生到底能不能在東漢末年發明餃子?

張仲景“餃子工程”的順利實施,有關鍵兩步:第一步,老天爺要把南陽的冬天弄得很冷。如此,張仲景發明餃子的動機,才有邏輯合理性和歷史真實性。第二步,張仲景要能搞到包餃子用的麵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原材料也是道硬坎。

先來看看東漢末年的南陽氣候,是不是冷得凍傷耳朵?

03漢代的南陽有點冷

據著名歷史地理專家葛劍雄教授研究,古代中國氣候冷暖大概以千年為單位,循環更替。

大致呈現如下規律:氣候的溫暖期,一般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期。氣候的寒冷期,則是中華民族的分裂期、衰敗期。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大禹治水,氣候處於溫暖期,華夏族興起。禹分天下九州,以荊河之間為豫州。豫,意為以人獵象。甲骨文中有不少關於黃河象的記錄,證明殷都附近中原地區常出沒象群,殷人獵象已很有經驗。

目前為止,殷墟共出土甲骨15萬片。這意味著,殷商時代安陽周圍至少捕殺了數以十萬計的烏龜,而烏龜喜歡棲息在溫暖溼潤的淵藪沼澤。甲骨文出現的描述天氣現象的文字有十多個,但沒有冰、霜等字。可以肯定,夏商時代是一個氣溫遠高於現在的時期。

這個溫暖期一直持續到周朝前期,到東周轉入寒冷期。記錄春秋生活的《詩經》,有許多關於冰雪嚴寒人民凍苦的描述,說明這一時代氣候轉冷。伴隨著周朝分崩離析,華夏族隨即進入春秋戰國大動亂、大分裂時期。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漢代又是一個溫暖期,漢民族的形成在這一時期奠定基礎,漢服也在此時定型。漢服的特點是寬袍大袖,寬袍大袖主要為了美觀風度而不是禦寒,這反證了漢代氣候的溫暖特徵。

漢代的溫暖期到東漢後期結束,氣候轉而趨冷。隨即軍閥混戰,三國鼎立,南北朝並立,中華陷入長期的大分裂。緊身禦寒的“胡服”漸漸改良了漢服,取代了寬袍大袖。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張仲景(西元150年—219年)生活的時代,正是東漢末年,古代中國的氣候寒冷期。

這個時期,南陽盆地冬季低溫寒冷,吃瓜群眾大面積凍傷耳朵是符合歷史實際的。張仲景醫生目睹老鄉耳朵凍傷,急中生智而發明餃子的動機和邏輯是成立的。

04麵粉難題

再看張仲景如何解決麵粉問題。

小麥自西亞傳入中國後,先進入新疆,再向東進入陝西關中平原。關中平原,是小麥傳播的重要環節。雄踞關中平原,為周朝守邊、胡漢雜居的秦國,是周代較早種植小麥的諸侯國。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戰國後期,秦昭王從楚國手中奪取了宛,建立南陽郡,南陽成為秦國和楚國爭奪的邊境。秦王大規模“遷不軌之民於南陽”,幹什麼?種小麥!南陽,是中原腹地較早大面積種植小麥的地區。

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因為出現在《三國演義》中而廣為人知。但這一故事並非“小說家言”,而是三國時期真實的歷史鏡頭。陳壽《三國志》是嚴肅的正史,其中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記載說——

“(曹操)行經麥中,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騎士皆下馬,扶麥以相持。於是太祖馬騰入麥中,敕主簿議罪。主簿以春秋之義,罰不加於尊。太祖曰:‘製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然孤為軍帥,不可自殺,請自刑'。因援劍割發以置地。”

這條歷史文獻顯示,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這年春夏之交,曹操自許昌率兵討伐盤踞在南陽穰城的張繡,“割發代首”的故事就發生在南陽即將豐收的麥田裡。

“割發代首”的典故說明,東漢末年南陽地區小麥是很常見的農田作物。曹操如此重視行軍中小麥的保護工作,說明小麥對當地百姓的極端重要性,小麥在那個時代已經成為南陽農民的主要糧食作物。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張仲景只比曹操大五歲,和曹操是同一時代人。張仲景包餃子的麵粉來源問題,應該不成問題。也許,曹操保護的小麥,有一部分就被張仲景包成了餃子。

張仲景發明餃子的經歷,有一個重要啟發:餃子的大量出現,必須以小麥種植的普及為首要條件,輔之以較為寒冷的氣候環境。

和餃子同類的包餡麵食餛燉出現得很早,漢末有月牙餛燉,南北朝到唐代有偃月餛燉,有牢丸。但是直到宋代,才出現了角兒、角子。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有“水晶角兒”“駝峰角子”“煎角子”,這才是正兒八經的餃子了。

餃子大量出現在宋代,與小麥在宋朝徹底取代粟成為北方主糧的時間是一致的。

唐代,粟仍然是北方主食。唐代公務員發工資,每個月都要配發大量的粟。魏徵、房玄齡、張說、白居易、韓愈,都靠領粟吃小米過日子。宋代,就很少發粟了,寇準、包拯、蘇軾、王安石都是直接領現金,想吃米買米,想吃麵買面。

而且,宋代與東漢末一樣,也是氣候寒冷期。太湖在宋代年年結冰,冰面厚可行車馬。杭州、蘇州一帶運河經常凍結,船隻常備鑿冰工具不斷破冰才能通行。這些情況如今早已絕跡,說明宋代氣候比現在要冷很多。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張仲景具有發明餃子的動機、能力和物質條件。張仲景發明餃子,這個傳說是靠譜的。直到今日,正宗的南陽餃子仍然是耳朵形狀,而不是其他地區常見的半月形。

因此,同樣生活在漢代,與張仲景醫生共享一片藍天的牛郎織女,七夕吃餃子的可能性很大。

05應該給張仲景發個大獎

小時候的印象裡,餃子是南陽老家最珍貴的食物。張仲景醫生髮明餃子,給包括南陽人在內的全國人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幸福。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後來,經過“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張仲景的發明轉播到了世界各地。

於是,有了烏茲別克蒸餃、俄羅斯餃子、土耳其蒸餃、波蘭小耳朵餃子、德國施瓦本方餃、意大利餛飩、斯洛文尼亞煎餃、亞美尼亞蒸餃、猶太餛飩、埃及炸餃子、印度蒸餃、越南餃子、日本彩色餃子……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餃子發明整整1800年,它為人間帶來多少幸福和歡樂!

有位法國米其林三星大廚說,“發明一道新菜比發明一顆原子彈,對人類的幸福有更大的貢獻。”餃子的發明給世界帶來的福祉和快樂,比原子彈大!

應該給張仲景發個一噸重的獎盃。


七夕,牛郎織女吃什麼?


作者簡介:老周,辦過美食雜誌,經營過高端餐飲,資深吃貨,資深美食評論人,已在紙媒發表美食文章兩百多萬字。人活著,無非是遇到些有趣的人,經歷些有趣的事,再明白些道理。老周陪你聊聊那些有趣的吃——寫給所有崇尚文明、嚮往真知,對人生有所追問的人。人生路漫漫,風景無限好。朋友,慢慢走,欣賞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