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独秀同志的儿子,建国后在砖瓦窑厂做工,主席批示:可以照顾

独秀同志姓陈。他原名陈庆同,字仲甫。安庆怀宁县人。

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从1921年至1927年,他连续担任了最高职务,是总负责人。

后来,因各种原因,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在紧急会议上,大家讨论研究后,撤销了他的总负责人的职务。不过,也有资料说,他是主动辞去的。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陈先生被开除了党籍。

他是独秀同志的儿子,建国后在砖瓦窑厂做工,主席批示:可以照顾

陈先生先后有过四任妻子,四任妻子为他生下了七个子女。

高晓岚是他的原配夫人。陈先生与高晓岚育有三子一女,即:延年、乔年、松年;女儿陈玉莹(又名陈筱秀)。

延年、乔年,早年参加革命,成就非凡。1927年4月,在五大上,延年、乔年一起当选为委员(中央)。

陈松年是陈先生的第三子,于1910出生在安庆。

松年与哥哥延年、乔年有所不同,他一生不参与政事。

陈松年虽不参与政事,但同样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和不幸。

陈松年刚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异了。他三岁那年,袁世凯下令追捕他的家人,说要斩草除根。延年、乔年跳墙出走后,松年年纪小,翻墙时,不慎跌落在邻居家。幸亏邻居好心救了他,才没被抓走。

陈松年早年在某大学读书,但还没有毕业,就辍学了。

1927年7月,陈松年的哥哥延年被害。噩耗传来,全家人哭得晕了过去。

他是独秀同志的儿子,建国后在砖瓦窑厂做工,主席批示:可以照顾

延年的后事是由十七岁的松年和姐姐陈玉莹去处理的。当时,兄妹二人来到哥哥遇害地,蒋介石当局不让他们安葬哥哥的遗体,连看都不让看。兄妹二人无奈,只好在哥哥就义的地方烧了几炷香和纸,痛哭一场。

1928年6月,陈松年的哥哥乔年又被敌人杀害。

乔年牺牲后,他的后事又是由十八岁的松年和姐姐玉莹去处理的。那时,蒋介石当局仍然是不让乔年安葬哥哥的遗体。松年的姐姐陈玉莹因此受了严重刺激,一度精神失常,一病不起,不久也随二哥而去了,死时年仅28岁。

两年时间,两个儿子相继被害,这使得陈先生不胜悲痛。

有一次,吃饭时,陈先生端起酒杯,情不自禁地呜咽,老泪纵横:“延年,乔年,为父的为你俩酹此一杯。你们是我几个3孩子中最有出息的两个。只可惜,你们竟走在了我的前面……”

他是独秀同志的儿子,建国后在砖瓦窑厂做工,主席批示:可以照顾

1932年10月15日下午,蒋介石派人拘捕了患病在寓所休养的陈先生。

之后,陈先生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

陈先生入狱后,母亲带着陈松年去探监。当松年看到父亲时,想起哥哥、姐姐相继离世,家破人亡,他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陈先生却叫他不要哭,并告诉儿子:“流泪是一种没有出息的表现,男子汉就要经得起挫折!”

大哥、二哥、姐姐去世,父亲入狱,处境艰辛险恶。

在艰难岁月里,陈松年一家,咬紧牙关,共度艰险。他养成了谦恭、本分、和善、与人无争的性格。

他是独秀同志的儿子,建国后在砖瓦窑厂做工,主席批示:可以照顾

抗战爆发后,日寇占领安庆,陈松年急忙找来小船将家中的一些财产、书籍全部搬到乡下,藏在陈家的祠堂里。不曾想,日寇入侵后,将祠堂里的财物几乎洗劫一空,只剩下几件破家具。

1938年,陈松年与妻子窦珩光带着祖母谢氏和刚满1岁的大女儿陈长玮从安庆乘船到汉口,见到了刚刚获释的父亲和与继母潘兰珍。然后,一家人沿江而上,经渝,最后到达江津。

和父亲在江津居住的日子里,生活十分艰难,陈松年夫妇就在江津对岸的德感坝九中教书,以微薄薪金维持着生活。

在江津,陈松年孝敬父亲,也很尊重后母潘兰珍,更是尽心尽力的侍奉祖母。陪伴父亲度晚年。

谢氏去世后不久,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晚九时四十分,陈先生也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

陈先生没有留下什么财产,陈松年买不起棺材,更无力支付丧葬费用。于是只好把老人暂时安放在一个简陋的地方。

抗战胜利后,陈松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将祖母和父亲的灵柩用木排装上,沿江而下运回故乡安庆安葬。

他是独秀同志的儿子,建国后在砖瓦窑厂做工,主席批示:可以照顾

1949年之前,陈松年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磨难,历经坎坷。

1949年之后,他又因父亲复杂的身份的和各种的复杂因素,遭遇了不少的困难。

松年一家处境艰难,甚至生活也无法维持。为了生计,陈松年当过会计,教过书,后又到砖窑厂当过工人。

陈松年与妻子窦珩光育有一子三女。

由于家境太困难,大女儿陈长玮和二女儿陈长玙读完高中后提出不上大学,要出去做工,帮助家庭摆脱困难。

松年夫妇却坚决要求儿女们上大学,他对女儿说:“我就是勒紧裤带,不吃不穿也要供你们上大学。”

为了供儿女们上大学,陈松年与妻子去窑场抬土,修路,糊火柴盒。在砖窑厂做工。

他是独秀同志的儿子,建国后在砖瓦窑厂做工,主席批示:可以照顾

1958年2月,最高首长乘军舰巡视长江沿岸。在安庆,同地方人员谈话间,想起了出生在这里的陈先生,就问:“陈家里还有谁?”

“有个儿子叫陈松年,在窑厂做工,生活比较困难。”地方人员回答。

得知陈松年生活困难后,最高首长批示:生活困难,可以照顾嘛!

之后,地方上对陈松年给予每月30元的生活补贴,又确认了延年、乔年的烈士身份。

1980年之后,陈松年先后在安庆文史馆、省文史馆工作。

他是独秀同志的儿子,建国后在砖瓦窑厂做工,主席批示:可以照顾

一九八零年冬,陈松年去山上寻找父亲的墓时,但怎么也找不到。最终,在一位老农的帮助下,才找到。此后,已年近七旬的陈松年,几乎每年都拄着拐杖,步行十余里来到父亲的墓前祭扫。

1990年,陈松年因病去世,享年80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