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㉒丨湟源县、措美县、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

创新工作方法篇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从村情实际出发,在省上要求“三清一改治六乱”的基础上,确立了本县“三清五改治六乱”为重点的行动导向,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切实改善村容村貌,真正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加强组织领导,力促保障有力

及时发动靠实“三级书记”一起抓工作责任的动员令,从讲政治、讲大局、讲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重要性,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专题会、推进会等5次,并列入县政府常务会议程,主要领导亲自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印发《湟源县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的若干措施》和《致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一份信》,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乡镇、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庄“指挥长”,负责辖区的村庄清洁行动,在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广泛组织群众参与,带领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农民群众主动参与,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发动农民出工出力、筹资筹劳,把政府主导和农户主体紧密结合起来。

创新工作措施,注重整治实效

打好打赢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季战役,从关键区域、重点环节入手,坚持宣传开道、舆论先行,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电视、报纸、横幅、宣传彩页、宣传海报、村务公开栏等媒体广泛宣传,累计报道3次,制作大型宣传广告牌5处,各乡镇政府LED屏滚动播放各类信息400余次,发放宣传册3000余份,悬挂横幅118条,张贴标语500余条,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广大农户的公德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增强。以“三清五改治六乱”为重点,把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站”,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大棚房”整治等工作,以垃圾、污水治理等为重点,按照“户集、村收、环卫公司清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垃圾治理模式,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92.46%;在46个村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修建污水管网总长度约160公里,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率31.5%;开展村庄清洁集中整治行动,各乡镇出动人员1.9万人次、出动各类车辆设备1630台次,清运垃圾3.58万吨,清理路障800处,清理巷道土堆、粪堆、柴草垛1869处,拆除危墙1538米,拆除私搭乱建厕所、畜棚、猪圈、草棚521间,清理河塘渠沟269.23公里,清理各类建筑材料、垃圾乱堆乱放987处,清理路障243处,栽植各类苗木72000余株,全县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观。

强化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门前“六包”、全天保洁、集中清扫、乡镇巡查、县级督查等制度。县委农办采取明察暗访、公开报道、重点巡查、现场督查及交叉检查等办法,查找梳理存在的问题89条,下达整改通知书2次,针对查出的问题随时在微信工作群中曝光累计达12次。同时,对查出的问题紧盯不放、跟踪督办,下大力气破解工作中存在的“顽疾”,督促及时整改,推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㉒丨湟源县、措美县、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

东峡乡整治前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㉒丨湟源县、措美县、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

东峡乡整治后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西藏山南市措美县

自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以来,措美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农民主体的鲜明导向,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突出乡村建设特点,依托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整治脏乱差、破除陈规陋习,探索出了一条“五突出五实现”农牧区村庄清洁整治之路。

突出统筹谋划,实现合力形成。措美县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全县上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立了县委副书记、县长巴桑欧珠为组长的村庄清洁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专项制定了村庄清洁行动行动方案,明确了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时间表、路线图。

突出群众主体,实现激发内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对农牧区广大群众生态环保、乡风文明等理念的宣传教育,鼓励引导村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坚持日常保洁与定期集中整治相结合,在配备100名保洁员日常保洁的基础上,村居“两委”、党员群众、双联户长带头,发动群众、组织群众3601户12893人主动参与大扫除、大清洁活动,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热爱生活的文明习惯在全县蔚然成风。突出因地制宜,实现留住乡愁。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清洁工作时序,将16个行政村分成4类区别整治,对7个集聚提升村,重点查遗补缺,提升标准和档次;对5个特色保护村,开发与保护并重,让历史传承在新时期绽放;对3个城郊融合村,加大小城镇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对1个搬迁撤并村,加强资源整合利用,统筹兼顾高原风光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突出综合整治,实现治理有效。按照自治区“四清两改”重点工作任务,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 进一步聚焦工作难点、广泛动员,更深入、更精准地开展好村庄清洁春节、藏历年战役,“净化美环境千家行”“清洁村庄从我做起”行动,组织引导村民集中力量,全面清理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截至目前,全县共召开各级动员部署会议48场次,集中开展村庄清洁活动63次,干部群众与人数15500余人次,累计动用车辆130台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51.7吨、河塘沟渠垃圾67.8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50吨,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的得到有效解决。
突出强力推进,实现功能提升。全面实施以村庄编制规划、垃圾治理、村容提升、建立机制等内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实施系列“靓化、硬化、美化”工程,投入资金10000余万元实施了污水管网改造、退牧还草、水土综合治理等一批村庄清洁重大项目,拆“三房”354户、新建房3.435万平方米;改沟 2.3千米、改塘14口,配置垃圾桶等垃圾收集设施5000余个,植树10.5万余株,新改扩建农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16个、安装路灯354盏,配套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污水处理设施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㉒丨湟源县、措美县、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

整治前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㉒丨湟源县、措美县、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

整治后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坚持以村庄清洁为突破口,坚持走好“清洁”“改善”“提升”三步棋,提升乡村颜值,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功复审“国家卫生县城”,实现“五连冠”,如今的乡村环境更好了,村庄更美了,农牧民生活质量提升了,幸福感更强了。

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浓厚氛围

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的要求,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着力打造“四美两园”村1个、示范村7个、整治村64个。县委召开推进会12次,县分管领导带队对各乡镇现场指导54次,组织观摩会5次,确保了工作落实落细。坚持宣传与整治同步、教育与管理并行,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周一升国旗等形式,广泛动员全县上下参与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来,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整合资源,强化资金保障

布尔津县克服财政资金短缺,项目资金有限的困境,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导农牧民群众投工投劳,多措并举,为村庄清洁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做到“六点”:“补”一点、“争”一点、“借”一点、“挤”一点、“筹”一点、“捐”一点,持续投入建设及运维资金9600余万元,群众投工投劳7.3万人次,为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人力保障。

注重建章立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通过建章立制,有效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各方办量广泛参与的村庄清洁建管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村带户、发动群众,将“门前三包”“村规民约”“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卫生庭院”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利用升国旗、培训等机会由“草根宣传员”进行重点宣讲,强化农牧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园。二是实行环境卫生“黑红榜”管理工作机制,设立流动牌匾,村级牵头、村民评选、村级表彰挂牌的形式,通过定期卫生评比,对前三名的农户放在红榜,后三名的农户放在黑榜,进行公示,激发农牧民积极性、主动性,不断转变农牧民健康生活方式。阔斯特克镇注重正向引导激发群众参与当地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通过交叉互查,建立环境卫生“黑红榜”,以群众之间相互监督、评优奖励、树立典型示范带动等方式增强了村民参与的能动性,村容村貌较往年有明显改善并得到持续保持。三是对村保洁员、公益林管护员、巡河员进行管理区域划定,对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活垃圾清理分类实行包点、包段、包片,确保环境整治的每一个环节责任落实到人。全县初步形成了“村户收集、乡运转、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也格孜托别乡吉迭勒村由党员干部带头,完善村级文明治理条约8大类26条,交由网格长和联户代表开展监督,村党支部进行核实,奖优罚劣,评比结果与年终考核、待遇挂钩,并进行公示,有效调动了管理区责任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较好成效,工作方法在全县逐步推广。

抓好重点治理,持续改善村庄面貌

以开展院里院外“六件事”和“三清一改”为抓手,扎实推进垃圾治理、厕所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工作,拆除危旧房屋894间,清除残垣断壁约40.5公里,清理渠道120余公里,清理农村垃圾12800吨,完成新建、改建卫生厕所4723座,实施农村道路硬化77公里,完成“三区分离”5129户,引导发展庭院经济4400余户,实施残膜回收24万余亩,农村环境“脏乱差”得到有效改善,如今村道平坦,家家户户院落干净整洁,大家自觉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转化为爱护家园的自觉行动,村庄颜值更高了,前来旅游的人更多了,好环境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㉒丨湟源县、措美县、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

街道治理前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㉒丨湟源县、措美县、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

街道治理后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清三化一改”的总体思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全面开展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容连貌进一步提升,连队环境卫生进一步升级,连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职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三级书记”齐抓共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推进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把师团连三级书记责任落到实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成立了由师市党委副书记、师长、图木舒克市市长任组长,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任副组长的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师市党委统筹部署下,各团场因地制宜制定了清洁行动方案,成立以团场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连队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各有关科室履职尽责、协同配合,广大职工群众积极行动、全面参与,师市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五清三化一改”出成效

“五清”。开展清理连队内外垃圾、清理连队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无功能建筑、清理乱搭乱建等“五清”行动,在连队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连队环境脏乱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实现连队环境干净、整洁、优美,连容连貌明显提升。全年157个连队发动职工群众9.3万人次,出动车辆6600车次,共清理垃圾6万吨,清理塘沟3万米,清理畜禽养殖粪污堆4237个,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96.4万个,清理无功能建筑2.7万平方米,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785次。“三化”。实施连队硬化、绿化、美化行动。2019年44团、51团通过农村公路、窄基路面改造等工程,铺设道路68.6公里。在连队营区四周、房前屋后以长枝榆、国槐、柳树等绿化树种为主种植防护林,提升连队居住环境。目前团场各连队的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条件好的连队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3%。“一改”。连队清洁行动与实现少数民族家庭“坐有沙发、吃饭有桌、睡觉有床、学习有桌椅”相结合,进而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和生活质量,推进“美丽连队”建设,推进“美丽庭院”示范户的创建工作,帮助师市贫困人口、尤其是贫困妇女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以前我们住的是土房子、睡的是土炕、走的是土路,现在住的新房子和城里人住的楼房是一样的,连队也是大变样。”搬进新房的十八连群众阿布都热依木·热西提感慨万千。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㉒丨湟源县、措美县、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㉒丨湟源县、措美县、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1团19连整治前后对比照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㉒丨湟源县、措美县、布尔津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