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半市场中心地带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是相当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区域发展不平衡来看,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包括若干特大城市,是由众多城市组成的城市带,在城市带中也有若干农村,这些农村已经融入到城市带中,成为了城市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城乡不平衡来看,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进城,城市快速扩张,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中国目前的经济机会主要在城市,农村变得衰落。

中国东西部地区的差异类似城乡差异,因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成为了城市带,经济迅速发展,大量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进入东部地区务工经商。既非大城市又不在东部的地区就构成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对立的中西部农村地区。中西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带内农村,也构成了与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对立。

毫无疑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若干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这些地区同时也是中国的市场中心。这些地带不仅聚集了大量二三产业,而且聚集了大量科教文卫产业,既是产业中心,又是科教文卫中心,还是交通枢纽。这些地带具有众多市场获利机会,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口,是当之无愧的市场中心。

与之相对的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则是市场边缘地带,这些地带缺少产业发展机会,人口流出,村庄空心化,农村越来越萧条。当前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缺少二、三产业,农业所能容纳劳动力有限,农民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缺少进城机会的中老年人留村务农,农民家庭一分为二,形成了当前中国普遍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在初期,进城青壮年农民将在城市务工经商收入汇回农村,农村劳动力进城了,农村变得更加繁荣。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农民家庭目标不再是返乡而是进城安居,农民家庭合力在城市买房,留守农村父母将有限农业储蓄用于子女在城市的消费。农村成为农民留下的进城失败时的退路。

在城市市场中心和中西部边缘农村之间,还有一个广泛存在的半市场中心地带,这些地带往往距市场中心不远,受到市场中心比较强的辐射,所以与边缘地带的农村不同。同时,这些地带又不处在市场中心,因此没有市场中心地带所具有的诸多便利。

在这样一个半市场中心地带,因为距离市场中心比较近,农户家庭比较容易进入市场中心就业,又因为受到市场中心较强辐射,市场中心地带通过诸如来料加工等转移部分就业机会,使半市场中心无法进城的劳动力也可以获取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半市场中心地带的农业还可以为市场中心提供更多鲜活特色农产品,还可以为市场中心提供旅游休闲度假场所,因此,半市场中心地带的农户家庭也可以在较少家庭分离的条件下,获取较高家庭收入。

市场中心地带的农户家庭则有着众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这些地带的农户就完全可以在保持完整家庭生活的前提下从市场上获利。

因此,即使都是农户家庭,处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带内的农户家庭,家庭生活完整,就业机会众多,家庭收入高。因为性别资源的流入,年轻男子不愁找不到媳妇,因此晚婚多,自由恋爱多。家庭更多关心的是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就业。半市场中心地带的农户家庭,农户家庭分离现象存在,就业获利机会不少,家庭收入较高。这些地区也是性别资源流入地区,因此较少光棍,以及较少存在高额彩礼。

边缘地带的农村则因为缺少家门口的就业机会,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中老年父母留村务农。农业具有很强季节性,且农村人均耕地有限,留村务农中老年农民又缺少其他就业获利机会,农民家庭因此就不仅存在普遍的家庭分离,而且家庭收入有限。又因为大量年轻女性进城,这些地带性别资源紧张,婚姻竞争激烈。为了防止打光棍,婚龄普遍提前,彩礼越来越高,父母不得不为子女提供婚姻支持,代际关系失衡。

将中国划分为市场中心地带、半市场中心的地带和市场边缘地带,有助于已经形成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婚姻市场下面不同区域的社会变动机制,有助于理解不同区域农户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就业方式、代际关系,等等。

2020年3月21日下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