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老子道德經解》 第二十八章


【憨山大師】《老子道德經解》 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憨山大師·解經


此承上章行道之妙,而言聖人不以知道為難,而以守道為要妙也。


古德雲:“學道,悟之為難;既悟,守之為難。”然行道之妙,實出於守道之要耳。蓋此中“知”字,即悟也。“知雄守雌”者,物無與敵謂之雄,柔伏處下謂之雌。溪,乃窊下之地,眾水所歸之處也。嬰兒者,柔和之至也,前雲“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然氣雖勝物,物有以敵之;而道超萬物,物無與敵者,故謂之雄。聖人氣與道合,心超物表,無物與敵,而能順物委蛇,與時俱化,不與物競,故曰“知其雄,守其雌”。由守其雌,故眾德交歸,如水之就下,故為天下溪也。由乎處下如溪,故但受而不拒,應而不藏,流潤而不竭,故曰“常德不離”。以入物而物不知,如嬰兒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以能勝物而不傷,故曰“復歸於嬰兒”。


“知白守黑”者,白,謂昭然明白,智無不知之意;黑,昏悶無知之貌。式,謂法則。忒,差謬也。謂聖人智包天地,明並日月,而不自用其知,所謂“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故曰“知其白,守其黑”。由其真知而不用其知,故無強知之過謬,故可為天下式。然強知則有謬,謬則有所不知,既有所不知,則知不極矣。今知既無謬,則知無不極,故曰“復歸於無極”。


“知榮守辱”者,榮,乃光榮貴高;辱,乃汙辱賤下。谷,乃虛而能應者也。樸,謂樸素,乃木之未雕斲也。謂聖人自知道光一世,德貴人臣,而不自有其德,乃以汙辱賤下,蒙恥含垢以守之,所謂“光而不耀”,仁常而不居者,虛之至也,故為天下谷。由其虛,故常德乃足,德自足於中,則不緣飾於外,故復歸於樸素也。


以虛而能應物,故樸散則為器。聖人以此應運出世,則可以官天地,府萬物,故能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化行於世而無棄人棄物,故曰“大制不割”。割,截斷也。不割者,不分彼此界限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