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7評分電影《誤殺》:一個人的漫天過海記

2015年,陳思誠執導《唐人街探案》殺入春節檔,整部影片以較高的完成度和本格推理元素收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成功成為了當時的一匹票房黑馬。

《唐人街探案》兇殺案和搶劫案交叉並行敘事,兇手的嫌疑從唐仁到養父再到最後由張子楓飾演的小女孩,每一個小階段都有反轉,每一個反轉也有著充分的推理論證,讓人驚豔的是最後一個反轉,邏輯鏈完美銜接的同時,也讓演員張子楓貢獻出了至今讓觀眾津津樂道的最佳表演“詭異的微笑”


豆瓣7.7評分電影《誤殺》:一個人的漫天過海記


推理懸疑題材影片不乏有佳作,國內的影片都是在"重懸疑而輕推理",重推理的影片還處於一種稀缺狀態。

陳思誠執導和柯汶利監製的《誤殺》正在彌補國產電影這塊空白的區域,雖然在推理過程上處理得很簡陋,但至少確實是建立了推理難度,並站在了經典佳作的肩膀上,用蒙太奇的手段完成了邏輯鏈條的完整,成為推理懸疑題材影片的一匹黑馬,上映四天累計票房突破2億。

翻拍片改編得當、本土化合理,則會重新賦予經典生機與活力。

不得不說《誤殺》太精彩,跳出了國產改編電影落入窠臼的藩籬。

誤殺》改編自印度高分懸疑犯罪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一個丈夫為了保護家人,用自己平時看電影的經驗,把妻女誤殺警察局長兒子一事弄成了懸案,最後讓全家人脫身的故事。

劇中的兩種"較量"。平民百姓vs有勢權貴、父愛vs法律

這是一部有關親情、欺騙、對峙與救贖的電影。

故事裡,有人性善惡糾纏不清的複雜性;

有被公權力左右下舉步維艱的良知與正義;

也有保護家人不惜一切的思忖與矛盾……

只有小學文化的男主角李維傑為人正直善良,並時常出於好心幫襯別人,他這個小老闆也頗有人緣。

但李維傑和萬千男人一樣,有著大同小異的"中年危機",尤其是上高中的女兒平平與自己日漸疏遠,他察覺到了這份生疏,卻總是無可奈何,無法改變。

大女兒平平和很多青春期孩子一樣,和父母沒有共同話題,回到家就是鎖門;小女兒安安則無憂無慮,天真活潑,喜歡粘著爸爸媽媽。

母親阿玉(譚卓飾)和萬千的家庭主婦一樣,唯唯諾諾,任勞任怨;父親李維傑(肖央飾)雖沒有大本事,不善言辭,但樂觀慈祥。

一家人也和許多普通的家庭一樣,平靜中夾雜著小爭吵,彼此在意又有些疏離。


豆瓣7.7評分電影《誤殺》:一個人的漫天過海記


警察局局長拉韞和市長候選人都彭的兒子—素察,他的粗暴闖入,打破李維傑一家平靜生活。

素察十六歲就開跑車的富二代,父親是羅統市長熱門候選人,母親是警察局長,還有眾多眼線、打手、狗腿子。

素察迷姦了李維傑的大女兒平平,並用手機拍下視頻藉此威脅。爭吵中,平平失手用鐵鍬打倒了素察。

處於恐懼慌張中,阿玉和平平沒有確認素察的死亡。

李維傑根據妻女提供的現場沒有一滴血,判斷當時素察並未死亡。他轉移屍體時並沒有選擇開棺救素察,他在劇中一句臺詞給了答案。

"我能做的, 就是擋在你們前面!"

最後的結尾,李維傑的兩段段獨白感人肺腑:

對妻子:"我是個沒什麼用的男人,但遇到事情一定會擋在你們身前。"

對大女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和我漸漸有些疏遠,你不再像小時候一樣信任我,沒想到我們之間竟是以這樣的方式重新獲得信任。未來的你會是一個勇敢的你,希望你不論面對什麼,都有一顆勇敢的心,不再恐懼。"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人能這麼完美的掩蓋所有罪行,但我們一定不難想到一個父親為保護女兒而奮不顧身所做的一切。

一場失手誤殺的事件,粗暴地將兩個地位懸殊的家庭聯繫在一起,

平民父親李維傑和警察局局長拉韞,二者階層地位懸殊,同是為人父母,李維傑為保女兒平平企圖瞞天過海,奮力抗爭與警察鬥智鬥勇;拉韞為找兒子素察,不惜濫用職權,罔顧輿論。

沒有發生意外之前,李維傑就曾見識過警察桑坤收受回扣、濫用私刑的把戲。坤泰向百姓收取所謂"私了費用"時,維傑交保護費時,坤泰被匿名舉報後來動手打舉報人憤怒之下舉起槍想殺人時。

兒子失蹤,拉蘊利用自己職位之便,動用全警局的資源找兒子,隨便就把李維傑一家抓回警局審訊並施以暴力,帶領一眾警察拋刨祖墳,不管不顧百姓憤怒。

他深知妻女沒有面對警察審問的經驗,正義缺失的社會里平民底層和有勢權貴硬碰硬對上,妻女的性命堪憂,全家都會遭到報復。

他利用自己學到的電影知識,上演一場瞞天過海記,利用善良的底層平民的輿論力量躲過警察的審問,成功脫身。


豆瓣7.7評分電影《誤殺》:一個人的漫天過海記

電影結局卻讓人覺得諷刺,李維傑成功為全家人脫身,為何最後會自首?

當他用死去的羊掩蓋真相是,他的良心已經蒙塵。當他在傳說中為贖罪而建的寺廟裡把素察已死告訴了他的父母之後,他又看到了充滿生機的羊群,想必此時他已決定吐出真相,接受審判。他的良知、他的信仰決定了他最終會自首。

李維傑因為童年的一場暴亂而變成孤兒,這樣的心靈創傷終生都不可能抹去。他自首可以挽救輿論,有利於暴亂的平息。

李維傑的漫天過海記讓天真的安安學會說謊,作為父親卻沒有資格去教訓她,因為說謊這件事是他教會她的。安安不該承受這些成人都難以承受的壓力,更不應該用這樣極端的方式學會"成長"。

作為父親他要以身作則,所以他選擇自首。

“如果原件有錯不改,有什麼資格要求複印件自我修正呢?”

那到底誰是始作俑者?

有人說是素察的父母沒好好管教,更多人是把罪魁禍首指向了素察。無助的都彭夫婦對"失蹤"兒子的渴盼。為了能在政治上獲得更高的地位,都彭把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於了工作和競選。能成為警察局長和議員,能娶到那樣的警長妻子,肯定是一個極其優秀的男人。

在兒子最應該關心教育的"叛逆期"裡,這位父親缺失了。

一個代表著正義的警察局長的母親在得知兒子迷姦了少女後,第一時間就是銷燬證據,隻手遮天的只想給兒子更周全的保護。

可以說素察自我為王的猖狂,都是被母親無底線的包容給慣出來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當父母的不好好引導和管教孩子,社會一定會收拾他。

也難怪阿玉在面對拉韞的審訊時,會齜牙咧嘴,憋著一股子勁說: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豆瓣7.7評分電影《誤殺》:一個人的漫天過海記


是啊,如果他這個"孩子"不幹那件事,不拿一個人的尊嚴和清白相逼,會不會就不會引火自焚?會不會也就不至於一下子毀了兩個家庭?

蒙太奇手法助他成功瞞天過海

作為一個看過1000部電影的資深影迷,他學著電影裡的場景,最終他選擇了立意為"完美犯罪"電影《蒙太奇》作為脫罪思路,開始製造自家的"完美犯罪":

抹去犯罪痕跡,製造不在場證明,訓練家人應對審訊……

《蒙太奇》是2013年上映的韓國電影,備受懸疑題材愛好者追捧,豆瓣評分高達8.0。蒙太奇,即剪接之意,是廣泛用於電影剪輯的拼貼手法。它可以擺脫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分裂的片斷性素材,拼接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豆瓣7.7評分電影《誤殺》:一個人的漫天過海記

在電影《蒙太奇》中,女主為懲罰已經已過追訴時效的罪犯,在15年後用同樣的作案手法制造了一起新的案件。前後兩個案件的證據高度統一,在經過女主刻意"剪輯"後形成一個完美的證據鏈,最終讓兇手伏法。

《蒙太奇》"剪輯"的是兩個空間的犯罪證據鏈,而《誤殺》"剪輯"的則是人類原本無法掌握的特定時間。

李維傑利用2號出差外地,晚上去取款機取錢看了一場泰拳比賽。沒有退房的情況下擔心妻女趕回家。

3號早上李維傑處理掉了素察的手機和車子,便帶領全家人坐大巴一路開往外地旅遊。途中功地利用言語強調錯誤的日期加深證人售票員、酒店前臺、蛋糕店老闆、小二等證人的印象。

2號的車票和取錢錄像,3號的退房事件,整個邏輯鏈條相當完整。

而另一邊,李維傑的對手,是一個辛辣老道、偵破過1000起犯罪案件的資深警察以及一個快被兒子失蹤逼瘋了的母親。

拉韞在聽下屬彙報李維傑的個人情況時,能精準地從他的觀影記錄中,摘出偵探懸疑片進行對線索的尋找。

為了找到真相,拳打腳踢自不必說。

她甚至不惜動用此前的性侵視頻,還以暴力威脅安安。

李維傑一家是性侵和權勢壓迫的受害者,但是為了逃脫刑罰,他們選擇了掩蓋真相,掩藏證據;

拉韞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但是為了查明真相,她不擇手段,直至傷害他人。

"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角色,便在這場心驚肉跳的博弈中不停互換,雙方互為彼此的"加害者"和"受害者"……


豆瓣7.7評分電影《誤殺》:一個人的漫天過海記

羊的寓意:揭棺替罪羊"、 "窺罪領頭羊" 、"懺悔贖罪羊"的結合宗教與人性的鋪墊

《誤殺》算是突破了這層無形"界限",它或許不如原版《誤殺瞞天計》那樣精巧、凌厲、暢快,但它在原故事基礎上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掙扎、譬如社會縮影。

《誤殺》把"麥高芬"(指電影中推展劇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標)玩到了極致,據我統計,電影中先後出現了8次與羊相關的場景或線索,把它們貫串起來,也就理解了主題和角色。

《誤殺》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譯為"沒有牧羊人的羊群",意譯為"群龍無首,烏合之眾",剛開場就是黑暗中的一聲羊叫,這也為整部片子埋伏了基調。


豆瓣7.7評分電影《誤殺》:一個人的漫天過海記

第二次出現羊,李維傑去寺廟裡祈福佈施——李維傑信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樂善好施,僧人背後的羊意喻著他良善的本性。

第三次出現羊是"窺罪領頭羊",則是在李維傑沉車滅跡的時候——羊群和牧羊人意味著目擊者,李維傑恐懼地躲避,象徵著他本性的抽離。

第四次更明顯,李維傑正盤算換地拋屍,碰上了惡警桑坤前來報復生意夥伴,一番爭執後,暴怒的桑坤打死了身邊的羊,李維傑也借保護妻女之名,徹底踏入了"惡"的領域。

第五次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羊是種群居動物,視力極差,當它們單獨行動時,很容易被肉食動物捕食。"此時李維傑已經千叮萬囑,確保家人們別在警察審訊時成為"獨羊"。


豆瓣7.7評分電影《誤殺》:一個人的漫天過海記


接下去有一段插曲,雖然沒有出現羊,但性質同樣重要——素察被埋時並沒有死(和倒地拳手一樣都是閉氣假死),李維傑意識到了這一點,但為了永絕後患,他默許讓素察悶死在了棺材裡,之後還用羊屍調了包——恐懼、內疚的李維傑再次去寺廟佈施,被僧人拒絕了。

因為僧人說只接受"無相佈施":先前李維傑沒有慾望和訴求的"善"才稱得上無相,而此時他與許多追求名利、渴望卸下負罪感的俗人一樣著了相,自然無法成行。這場佈施完全對標了前一場,僧人背後的羊也不見了。這次的羊是是"懺悔贖罪羊"。

第六次出現的羊是"揭棺替罪羊",大雨中開棺查屍的關鍵戲份,這次更像是對前幾次的補充,羊屍曝光、眾怒難平、騷亂橫生,李維傑作的惡、造的孽,也像那具羊屍一樣示於眾人且無法控制了。

第七次,李維傑又一次回到了寺廟,此時他已決定向都彭和拉韞坦白,認罪悔過,面對僧人他問心無愧,羊也又一次現身。

第八次,便是牧羊人在結尾接受採訪時說,

"羊只要能好好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褥他們身上的毛呢。"暴亂之後的街道看似正漸漸恢復秩序,但有些東西一直都沒有變……

再結合"烏合之眾"這個英文片名:羊一直是羊,也始終是羊。


豆瓣7.7評分電影《誤殺》:一個人的漫天過海記

《誤殺》中的慢鏡頭讓人過目難忘,特別是大雨裡開棺的的高潮戲,幾乎全程使用慢鏡頭,進一步放大了濃郁的戲劇張力。

所有角色都匯聚在了這個看似寬闊實則狹小的空間裡,焦慮、急迫、跋扈、憤怒、恐懼、驚惶、悲愴等無數心緒都混雜在溼潤的空氣中,配合高曝光度的灰暗畫面和循序漸進的音樂渲染,眾生百態輪番出現,情緒敘事一氣呵成。

電影中的素察,為自己所犯下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拉韞一家失去了名利地位;

李維傑走進了警察局自首,替妻女頂罪;

素察的屍體終於被找到;

警局權威的倒塌與重建......

每個人都因著此前的某一決定自食其果,及至走上救贖,亦或是沉淪。

這是電影帶給我們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