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我從沒有見過一個不孤獨的人,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張小龍

尼采說,“孤獨是一個人的天性。”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是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我們住在自己的星球,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人生最高級的狀態不是在喧鬧中隨波逐流,而是保持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頭腦。

孤獨不是封閉自己,也不是藏住自己,而是在“每日三省吾身”中重新發現自己。

莊子說,“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一個人越是熬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就越是成功。

孤獨者,是一群看清自己、看懂世界、看見未來的修行者。

1、孤獨是一輩子的修行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至理名言——“唯有孤獨的人才強大”。

天才的蘇格拉底就是這樣一個孤獨的人。

作為西方哲學思想的奠基人,他被譽為“西方世界的孔子”。

和孔子一樣,在那個年代,蘇格拉底得不到社會的認同。

他的一生都在流浪中度過。他的命運甚至比孔子更悲慘。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蘇格拉底傳播腐朽思想為由,宣判其死刑。

原本能活下來的蘇格拉底拒絕逃亡,毅然喝下毒藥,結束了孤獨的一生。

孤獨者,生而強大。雅典越害怕,越說明蘇格拉底的強大。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兩千多年後,喬布斯說出了自己一生願望: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

假如喬布斯穿越到兩千多年前,他會和蘇格拉底聊些什麼。

我猜,孤獨應該是其中一個話題。

孤獨者,總是伴隨不解,質疑,嘲笑,甚至攻訐。

只有內心的寧靜,才能度過那些艱難時刻。

孤獨是一場修行。龍應臺說,“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大學時期的喬布斯特別迷茫,他不知道想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大學如何幫他搞清人生目標。

於是,喬布斯選擇了退學。1974年初,他決定遠赴印度進行一次精神之旅。

為了追尋心中的精神家園,他不遠萬里來到陌生的國度,沿著乾涸的河床長途跋涉,忍受著腳被磨出了血的痛苦。

佛教深深影響了喬布斯,從印度苦旅回來的喬布斯像變了一個人。

禪帶給喬布斯的是一種洞見本質的能力、對事物專注的能力、對簡潔的熱愛。

喬布斯的辦公室有兩百多平米,空空蕩蕩,地板中央只有一隻坐墊。

每逢重大產品決策,他都會靜靜禪坐。

結束禪坐之後,睜開眼睛的喬布斯會憑直覺拿起一隻樣品。它就是即將面世的蘋果新品。

憑直覺而不是分析選擇產品,看起來不那麼真實,但市場一再驗證了它的正確性。

獨處,讓人內心安寧;冥想,使人思維清晰。

喬布斯說,“跟著直覺與好奇心走,就會發現無價之寶。”

孤獨的意義,從來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忠於內心,靜心思考。

孤獨是一輩子的修行。

在印度,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在與蘇格拉底相處的那個下午。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2、孤獨者,配得上他們所遭受的苦難

在周星馳電影《美人魚》裡,鄧超用誇張的表情唱到,“無敵是多麼的寂寞”,每看一次,笑一次。

直到最近,偶然得知這首名叫《無敵》的插曲,由周星馳自己作詞作曲。我不再笑了。

80字的歌詞,出現了5次“寂寞”。

高處不勝寒,無敵最寂寞,誰能明白我?

這簡直是周星馳的自我寫照。

專注於喜劇故事創作,沉迷於自我內心世界。

不懂人情世故,不知妥協退讓。不瘋魔,不成活。

逼瘋自己,別人也跟著瘋了。

議論,嘲諷,誹謗,不絕於耳。

他與周遭如此格格不入,像一個孤獨的外星人。

從不解釋,從未辯白,直到活成別人心中的“神”。

獨自在頂峰中,冷風輕輕地吹過。

羅曼·羅蘭說,“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不被理解,不過是苦難中的一種。

孤獨與偉大,從來都與別人無關。

和周星馳一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是一個孤獨的人,他說自己“非常寂寞,找不到人一起玩。”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這不是“無敵”天下的矯情,更不是“傲視”群雄的自大。

站在高處,時刻要保持清醒。

任正非曾寫過著名的《華為的冬天》,在文中他直言:“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

時刻思考失敗的人,必然孤獨,但註定偉大。

寫這篇文章的那一年是千禧年。那一年,華為銷售額220億元,位居電子百強首位。

也是那一年,互聯網泡沫破裂。

還是那一年,任正非癌症二次手術,重度抑鬱症二次爆發,當親兒子一樣培養的李一男出走,銷售額下滑49%。

更是在那一年,他想到了自殺。

母親的一句話讓他從死亡邊緣走出來。母親說:面子是給狗吃的,活下去最重要。

為面子而活,不正是芸芸眾生的最愛嗎?

美女,香車,豪宅,名錶,頭銜,秀來秀去,無非為了別人的一聲“WOW”!

成功,是成功者的面具。它帶來無限榮光,卻困人於樊籠。任正非也不例外。

2001年1月2日,母親遭遇車禍,病危。任正非是孝子,他趕回家,關上門,與母親在家裡待上一個月。

這一個月,他活過來了。

他分析自己,“我為什麼糾結,為什麼得抑鬱症,是不是我太好面子了?難道現在有我創業的時候難嗎?沒有。”

在人生的至暗時刻,在他的體內,有兩個任正非在交戰。最後,為害怕失敗而痛苦的任正非輸了。

許多年後,孟晚舟在她的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張“爛腳”照片。任正非看後淚如泉湧。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這不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嗎?這不是華為三十年的寫照嗎?

託斯陀耶夫斯基說,“我最怕的,是我現在的生活,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難。”

孤獨者,配得上他們所遭受的苦難。周星馳如是,任正非亦如是。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3、孤獨者,用熱愛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心理學家沙赫特說,“合群能降低恐懼感。”

可是,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告訴我們:“進入一個群體之後,理性就會消失,自我會被淹沒。”

懼怕孤獨,於是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

我們每天抱團組局,觥籌交錯,假裝成功,樂此不疲。無效社交,不知讓我們浪費了多少光陰。

叔本華說,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識的貧乏,以及俗氣成正比。”

“人生如同俄羅斯方塊,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

胡適說:“獅子老虎永遠是獨來獨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結隊。”

合群者庸俗,孤獨者出眾。從來如此。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也害怕孤獨。他說,自己在孩童時期就不喜歡孤獨。

事與願違,他成為一名孤獨者。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他太忙了,忙到沒時間組局,忙到沒有朋友,忙到女朋友也分手了,忙到睡覺也是一種奢侈。

他說,自己已經有近20年沒有休過一週的假了。上一次請病假還是在2001年,當時他得了瘧疾。

去年6月28日,馬斯克迎來47歲生日。這一天,他在辦公室裡24小時監督Model 3延誤的生產。沒有朋友和家人的慶祝,“啥也沒有”。

兩天後是哥哥的婚禮,他原本是伴郎。可惜他忙到飛起,從特斯拉總部飛抵現場時,距離婚禮僅剩兩個小時。婚禮結束後,他又馬不停蹄地飛回特斯拉總部。

前妻賈絲汀,用六個字來形容她眼中的馬斯克:痴迷!痴迷!痴迷!

她這樣評價與馬斯克的婚姻觀:極度的成功來自極端的性格;如果你是一個極端的人物,你必須做你自己;這樣一個人,幸福已經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了。

賈絲汀沒有說錯,馬斯克渴望愛情,但註定不會幸福。

馬斯克與海後艾梅柏·希爾德分手後,極度痛苦,他“鼓足了所有勇氣,才能去做Model 3的發佈會,而不至於看起來一副全世界最鬱悶的傢伙的模樣。”

幸福,是兩個人的彼此包容,而對馬斯克來說,世間最悲哀的莫過於失去自我。

孤獨是馬斯克的宿命。失之“幸福”,收之“偉大”,心中有熱愛的人,最終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保險公司小職員卡夫卡下班之後,把自己關在小黑屋,筆耕不輟直至深夜,經年累月,一日無休,只因“一切無文學無關的東西”讓他感到厭煩。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麥田守望者》作者塞林格成名之後,用一道鐵絲網將自己與外界隔離,一天十個小時,在一間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裡思考、寫作,任何人不得打擾他。

他把《麥田守望者》小說主人公霍爾頓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用自己掙的錢蓋個小屋,在裡面度完餘生”,不再“和任何人進行該死的愚蠢交談”。

貝多芬、梵高、霍桑、愛倫坡,他們都是人們眼中的孤獨者。

世人皆以孤獨為悲,獨不知他們早已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襤褸之下,是自由的靈魂;方寸之間,是思想的疆場。

“孤獨這兩個字拆開看,有小孩,有水果,有走獸,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

孤獨,在車水馬龍的熙攘裡,也在修籬種菊的平靜裡。

林清玄先生說,“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世事未能蹉跎心智,孤獨卻能磨礪才華。”

孤獨是豐盈的,它看似一塊冰,實則一團火。

無論什麼時候,請保持心中的那份熱愛!因為熱愛讓你自由,熱愛讓你成為你。

鮑爾萊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毫無意義。”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唯一目的,不是為了成為別人,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是嗎?

4、有一種成功,叫孤獨

衡量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尺,譬如財富,譬如地位,譬如榮譽。

成功,絢爛璀璨、耀眼奪目,但人們常常忘記了它的底色——孤獨。

如果你還記得微信的啟動界面,你一定記得那個眺望藍色星球的孤獨的小孩。

十年如一日,這個孤獨的小孩,陪伴我們度過了無數個溫和的良夜。

我們用微信連接世界,卻觸達不了每個人心底的孤獨。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微信之父張小龍說,我相信一個宿命,每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都有強大的幫助別人溝通的內在力量。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曾有人建議,在小孩旁邊再加一個人吧。

張小龍說不:人本孤獨,需要溝通。他堅持,用孤獨,守望孤獨。

孤獨是造物者的宿命,他們只擅長用產品與這個世界對話。每一道弧線,每一個像素,每一顆分子,都是在表達他們的世界觀。

孤獨,是張小龍通過微信傳達給人們的世界觀。

孤獨是人性,是“貪念痴”,是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大概誰也不會想到,使用者最多的微信,卻緣起於孤獨。

在這個時代,商人通常有力量的人。他們制定規則,分配利益,掌控聲量,主導世界,卻無法造就偉大的產品。

孤獨如張小龍者,才會創作出如微信這般偉大的產品。

張小龍說:“我從沒有見過一個不孤獨的人,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如果分析張小龍的人生底色,用孤獨來形容最為恰當不過。

上大學時,張小龍的宿舍外面有一個大水塘,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喜歡到池塘釣蝦,享受孤獨。

上個世紀末,張小龍創立的Foxmail數百萬用戶,騰訊不過10萬用戶。榮光屬於張朝陽、丁磊這樣的互聯網英雄們,擁有最多用戶、常常獨自一人在深夜裡瀏覽回覆用戶郵件的張小龍卻迎來了至暗時刻。

在Foxmail宣佈出售的當晚,張小龍無比傷感:“從靈魂到外表,我能數出它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典故。在我的心中,它是有靈魂的,因為它的每一段代碼,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時的意識。我突然有了一種想反悔的衝動。”

兜兜轉轉,最終張小龍和Foxmail歸於騰訊旗下,但他始終不改初心。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2010年9月,張小龍通過對孤獨的感同身受,在QQ郵箱中推出了“QQ漂流瓶”。每天,1億個漂流在海上的瓶子,滿載著孤獨的內心,期待有緣人打開。

張小龍向許巍買下《藍蓮花》歌曲版權,掛在郵箱入口處。同樣被放在登陸頁的,還有海子、馬丁·路德金的詩,以及邁克爾·傑克遜的歌詞。

這些優美而又意味深長的句子陪伴無數孤獨的人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無眠的良夜。

在微信上,張小龍複製了漂流瓶的孤獨。他創建性地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與“搖一搖”功能,孤獨的人們有了新的精神港灣。

張小龍曾想在微信啟動頁上放汪峰的《百萬噸的信念》這首歌。歌詞這樣寫道:“你可以相信最為糟糕的事情,它每天都在我們周圍接連發生,你至少需要有一百萬噸的信念,也許或可能勉強繼續活下去……”

微信連接一切,這是馬化騰的定義。我不這麼看,微信的本質不是連接,而是孤獨。

每一個個體,渴望與世界連接,卻時刻保持警惕;期待與世界對話,卻常常感到孤獨。微信,恰如其分平衡了兩者,連接的殼,包裹著孤獨的核。

如果拿微信與支付寶相比較,就會發現孤獨已深入其骨髓。

看起來,微信是理性的,中庸的,剋制的,但本質上,它是孤獨的,溫暖的,柔軟的。

偉大的產品,都有孤獨的特質。蘋果的極簡主義,無印良品的性冷淡風格,皆一樣。

如果說張小龍的成功,源於孤獨。我想大概不會有人反對。

我們最終要與這個世界相處,但無論何時,我們都要保持孤獨,它終將讓你閃耀!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王子,我有點孤獨……”

“哦,恭喜你!”

“孤獨的人不是可恥的嗎?幹嘛恭喜我?”

“我們生來孤獨,感覺孤獨,說明你的自我正在覺醒……

因為你註定要走與眾不同的路。”

“那樣好沒有安全感。”

“我們生下來是為了發光的,成為獨一無二的那個你,

而不是汪洋大海中那個水滴。”

“懂了。以後可以經常見你嗎?

我覺得你說的似乎挺有道理。”

“當然,不過即使是孤獨王子,也要告訴你一句話——

聽別人的意見,然後,做你自己。”

世界最牛的四個人,他們的孤獨你不會懂

關注我,

你會獲得更多能量加持。

讓思想盡情迸發,讓情懷盡情綻放,讓人生無限可能。

你想投入“億萬孤獨者的心靈港灣”的懷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