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泉院長做客大講堂解讀中藥適應症

劉清泉院長做客大講堂解讀中藥適應症


劉翁尊古不泥古,

清熱解毒首化溼,

泉水金華清感方,

道高術精舵方舟。


4月28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和中國針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抗疫大講堂”迎來了第十五講。本期講座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孫永章主持。


本次講座邀請到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江夏方艙醫院院長、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教授。截止3月10日休艙,江夏方艙醫院累計收治的560多名輕症患者無一例轉為重症。劉院長說,在治療新冠患者時中藥對於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的療效是確定的,更重要的是,從龐大的人群來看,中醫藥的治療,使得轉成重症和危重症的人數和比例下降,轉成重症和危重症人數下降意味著重症和危重症的死亡率就會下降。絕對人數下降,從某種意義上,也是降低整個群體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劉清泉院長做客大講堂解讀中藥適應症


劉院長介紹了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狀和傳播特點。他說,中醫治疫病有悠久的歷史——明末醫學家吳又可的《瘟疫論》精準認識了傳染病原、傳染途徑等。在新冠肺炎病人中,80%是輕症和普通症,不同病程的病人關注點不同。早期干預防止轉重,才能降低死亡率。他強調,中醫診療必須在病因下功夫,在此次核心病機的認識上,西醫和中醫雖有不同說法,但有相通之處。中醫的基本治法是化溼、解毒、清熱,根本是顧護陰津、防止厥脫。劉院長還推薦了一些方劑和藥物,考慮到海外中醫師在國外中藥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建議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藥物,也可以在治療原則指導下,就地取材,用當地藥物組成方劑。


劉院長通過分享中國經驗和自身經歷,希望海外中醫師能夠結合當地情況進行治療,為中醫抗疫做出更大的貢獻。並建議中醫工作者,認真梳理溫病學的理論,用中醫的道和術,融合優秀、先進的現代醫學技術,發揮中醫藥特色,實現中西醫優勢互補,最大限度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