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室膨胀瘤的概率大!速览!


这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室膨胀瘤的概率大!速览!

张雄, 张松涛, 刘雯雯, 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J]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 28( 2) : 33-38.

心室膨胀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可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但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 AMI 患者心室膨胀瘤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

为了探讨AMI 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来自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急诊科的张雄及其团队选取 2017 年 7 月—2018 年 7 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AMI 患者 104 例,根据心室膨胀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30)和未发生组(n=7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发病至治疗时间,入院时心率(HR),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生情况,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前壁梗死情况,病变血管支数,贫血发生情况,冠状动脉溶栓或介入治疗情况,药物使用史〕、白细胞计数(WBC)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住院期间及出院后 1 年预后;AMI 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以评价 AMI 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对 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发现:

(1)两组患者男性比例、BMI、入院时 HR、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NYHA 分级 > Ⅱ级及病变血管支数≥ 3 支者所占比例、贫血发生率、行冠状动脉溶栓或介入治疗及有药物使用史者所占比例、LVEDD、LVES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年龄大于未发生组,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前壁梗死发生率、WBC 高于未发生组,LVEF 低于未发生组(P<0.05)。

(2)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49,95%CI(2.157,3.365)〕、发病至治疗时间〔OR=3.019,95%CI(2.053,4.162)〕、前壁梗死〔OR=2.408,95%CI(2.214,2.685)〕、WBC〔OR=2.680,95%CI(1.985,2.931)〕、LVEF〔OR=3.047,95%CI(2.013,4.121)〕是 AMI 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P<0.05)。

(3)发生组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 ROC 曲线发现,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前壁梗死、WBC、LVEF预测 AMI 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98、0.745、0.712、0.823、0.861。

(4)发生组患者出院后 1 年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 ROC 曲线发现,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前壁梗死、WBC、LVEF 预测 AMI 患者出院后 1 年预后不良的 AUC 分别为 0.701、0.734、0.796、0.772、0.812。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高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延长、前壁梗死、高 WBC、低 LVEF 是 AMI 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危险因素,且上述因素对 AMI 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1) 高龄患者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且通常会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 又因高龄患者对胸痛不敏感, 容易延误治疗时机, 增加AMI 患者 MACE 发生风险。 姚丽霞等研究表明, 相较于中青年 AMI 患者, 老年 AMI 患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的比例更高, 住院期间及 1 年随访期间病死率、MACE 发生率更高。

(2) AMI 患者若未在有效时间窗内接受治疗将无法挽救患者心肌功能, 并降低全身纤溶活性及心脏局部收缩能力, 血流动力学不断恶化而导致心肌挛缩, 引发心脏破裂、 心搏骤停等, 预后不良。

(3) 相较于其他部位梗死, 前壁梗死患者梗死面积更大, 曲面形态与心尖部心肌更薄弱, 故病情发展更快,心室重构更为明显, 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更高。

(4) 目前关于 WBC 升高导致 AMI 患者预后不良的机制仍在探索阶段, 但多数研究认为与 WBC 堵塞毛细血管导致微血管无血流、 介导机体呈高凝状态有关。 另外, WBC 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炎性反应程度。 SHIYOVICH 等研究表明, AMI 患者中 WBC 在缺血位置浸润, 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黏附、 聚集在血管壁上, 中性粒细胞被激活, 白三烯与氧自由基大量释放,损伤心肌功能, 诱发心律失常、 心电功能紊乱及心力衰竭等, 进而增加患者病死率。

(5) 低 LVEF 的 AMI 患者心功能损伤较重, 心输血量、 有效组织血流灌注量不足, AMI 后冠状动脉再次受损, 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发生概率, 进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既往研究表明,LVEF 对 AMI 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综上所述, 高龄、 发病至治疗时间延长、 前壁梗死、高 WBC、 低 LVEF 是 AMI 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危险因素,且上述因素对 AMI 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因此治疗 AMI 同时需加强对以上因素的重视, 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以预防心室膨胀瘤形成、 改善患者预后。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 且为单中心研究, 故结果结论仍需扩大样本量、 联合多中心进一步证实。


这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室膨胀瘤的概率大!速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