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雷軍(上):你不懂小米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企業家雜誌 ,作者何振紅

雷軍精彩觀點

談速度

對互聯網企業和新經濟企業,我有一個非常大的認知,那就是一定要高速成長。一個高速成長的公司,容易聚集資源,也容易抵禦風險。我在做小米的時候,還是推崇要跑得足夠快。

談製造業

2016年我們遇到小米十年中的第一個坎兒,開始大規模補課,主要是補硬件的課。

我們提出要敬畏製造業,實際上是已經充分地認識到,在積累製造業經驗的過程中,無論我們團隊多優秀多聰明多勤奮,都要為此付出代價,而之前大家低估了這個代價。

談風口

我說“站在臺風口,連豬都會飛”,是指一個巨大的成功背後,往往是大環境在起決定性作用,思考大的趨勢和方向性問題很重要。這和馬雲說的“颱風過後,摔死的都是豬”不矛盾,其實颱風一停,人也會掉下來。

談“友商”

我們的宗旨是希望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弄得多多的。良性競爭必不可少,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遵守商業規則、保持底線很重要。

“我已經差不多10年沒有接受這樣的深度採訪了。”一落座,雷軍就開玩笑說,希望這一次採訪能管10年。

參加《中國企業家》雜誌社35週年大型對話節目《何問西東》,他顯然做了認真準備。

“其實很多人不懂小米。”他試圖拉直人們心中對小米的那一個個問號。對話進行了兩個半小時,結束時已是晚上10點,他還有一個重要的會議要開。

過去十年,雷軍創立的小米和他一樣高速運轉,也被一次次放在聚光燈下,有高光盡歡,也有低谷沮喪。

十年小米,創造了中國商業史上許多的奇蹟:成立四年估值突破450億美元成為超級獨角獸、僅用三年時間拿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寶座、創業九年成為最年輕的全球500強公司、創立不足十年營業收入破2000億……

過去十年,小米也一直在爭議中生長。它的互聯網營銷模式,它近乎瘋狂的成長速度,它專注於極致性價比的產品理念,它宣稱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的底線,它的生態體系,它的研發投入,一次次讓其捲入輿論的漩渦。在這次與《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社長何振紅的長程對話中,雷軍一一作了回應。

雷軍坦陳小米在2016年遭遇的危機其實就是一次補課,尤其是補硬件製造的課,“如果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一味追求高速就很容易翻船”。

雷軍還用“一家獨一無二的公司”定義了小米,他認為很多人其實沒看懂小米,“如果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可能更願意用‘互聯網+製造業’來形容小米,我們的初衷也是要用互聯網來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

“過去十年,最讓我們自豪的就是小米的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了,而且小米推動了整個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如果要談遺憾的話,我覺得我們十年前的夢想是做最好的手機,今天我們正在努力的路上,還有距離。”雷軍坦言。

對於未來的5G+AIoT戰場,雷軍表示,小米比較慶幸的是佈局很早,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在已連機的AIoT設備裡,目前小米是全球第一,在AI領域小米在全球的第一陣營,在5G方面小米的動作也非常快。所以,在整個5G+AIoT的時代機遇裡,小米的速度最快。

獨家對話雷軍(上):你不懂小米 | 何問西東

以下為對話實錄,有刪節,分上下篇刊出,此為上篇:

小米速度:逃過死亡螺旋的高速發展

何振紅:小米剛剛發佈了2019財年報告,在所有的數字中,您最滿意的是什麼?

雷軍:小米交出了一份非常不錯的成績單。在這個財報裡,讓我激動的應該有幾個數字:

第一個數字是,小米的收入規模首次突破了2000億,達到2058億人民幣。作為一個成立不足十年的公司,我相信在商業史上也是一個奇蹟;

第二個數字是,去年一年小米的研發投入是75億人民幣,預計今年會超過100億人民幣。靜下來想一想,一家不到十年的創業公司,一年的研發投入到了75億、100億這個數量,其實也是很大規模了;

第三個數字是,去年我們在全球範圍裡面銷售了近1.25億部手機,在全球排第四。尤其在去年四季度,小米的增速超過了30%。在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整個市場下滑的時候,小米還能保持超過30%的增速,體現了小米極強的活力。

何振紅:有沒有什麼不滿意的數字?

雷軍:對我們來說,肯定是隻有更高更遠的目標。前不久正好小米十週年,我們做了大量的總結和回顧。小米過去的這十年,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十年。當然,如果要說遺憾的話,我覺得也有不少的遺憾。

十年前,我們剛創辦小米時,就有一個很誇張的夢想——希望能做全球最好的手機,以一半的價錢賣給消費者,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這個夢想還是挺大的。十年過去了,我們依然還在為這個目標奮鬥。

獨家對話雷軍(上):你不懂小米 | 何問西東

獨家對話雷軍(上):你不懂小米 | 何問西東

2010年4月6日,小米在銀谷大廈807室開業。小米開工第一天,初創團隊喝了一碗小米粥正式開工。

何振紅:回頭來看這十年,圍繞小米有幾個關鍵詞,一個是“快公司”,像您剛才也提到,小米十年就到了2000多億的銷售收入;此外,小米在成立四年的時候成為了超級獨角獸,估值達到450億美金。這一系列數據都說明小米成長得很快。您怎麼評價小米速度?在它的發展過程中,速度是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雷軍:小米的發展速度,可能會讓我自己都覺得快得暈頭轉向,各個業務發展的速度的確令人瞠目結舌。

小米是2010年創辦的,2011年年底開始做業務,2012年第一個完整產品的銷售額超過了100億人民幣,2013年以後我們的營業收入就過了100億美元,並且很快突破了1000億人民幣,隨後又突破了2000億人民幣。這樣的速度,前無古人。

在這個過程之中,其實我們沒有想過速度的快與慢,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堅持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是不是真正滿足了用戶需求?是不是真的做出了用戶想要的產品?小米十年,是把用戶、產品、技術擺在第一位的十年。

這十年中,2012年到2014年是小米第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但2014年、2015年、2016年這三年的營收其實都在700多億,我們停了兩年。從2017年開始,小米又重新開始高速成長。

通過小米十年發展發現,往往我們的基礎踏實了,產品好了,業務節奏順了,就可以換來高速的成長。對互聯網企業和新經濟企業,我自己有一個非常大的認知,那就是一定需要高速成長。一個高速成長的公司,容易聚集資源,也容易抵禦風險。其實你跑得快,風險往往就會降低了;速度一旦降低,所有的問題都會出來。所以,我自己在做小米的時候,還是推崇要跑得足夠快。

何振紅:小米在2016年出現了一些停滯,有人當時評價,小米太快了,把自己的節奏給弄亂了,再過五年小米可能就消失了。那個時候您會不會意識到,太快的速度還是給小米帶來了一些困擾?

雷軍:一家創業公司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在總體方向上,我還是覺得快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個快一定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其實在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前提下,小米總體來說還是非常穩健的,這十年裡,幾乎沒有出現大的風險。

2015年、2016年,我們遇到小米十年中的第一個大坎兒,但當時我們的業績還是保持了持續成長,而且還維持了盈利能力,這可能會讓大家比較驚訝。小米業務的複雜度,比一般的創業公司可能高了兩個數量級,這跟我們團隊的經驗,以及對於風險的管控密不可分。

小米整個創始團隊非常有經驗,在創辦小米的時候,平均年齡都在40歲上下,而且基本都在各家公司裡是高級管理者,所以才能在這麼大規模、這麼高速度發展的情況下,還能風險可控。

當時,我們是在降低內外部的預期,大家希望永遠高速成長,但翻起船來就會很可怕。所以在2016年年初,我們主動減速,因為如果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一味追求高速就很容易翻船。


獨家對話雷軍(上):你不懂小米 | 何問西東

何振紅:後來我們很快就看到了小米的逆轉。您說過,手機行業有一個死亡螺旋,如果銷售收入下來,出貨量下來了,就很難再起來,我們看到有一些公司因此而倒下,但小米很快就回來了。走過死亡螺旋,對創新和工業製造,您有一些什麼新的看法嗎?

雷軍:小米的核心商業模式,是互聯網+製造業。我們提的“鐵人三項”就是軟件+硬件+互聯網。其實我們所處的行業和我們要做的事情,都是全天下最難的事情,因為軟件、硬件和互聯網,意味著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做事方式,要在一個公司裡完美結合,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非常優秀的硬件公司,軟件做得不紮實;非常優秀的軟件公司,你看他做硬件會在旁邊乾著急。這也說明小米這件事情的難度。很多人低估了軟件+硬件+互聯網的難度。本質上,小米是一群做軟件和互聯網為主的人,幹了一個“鐵人三項”的活。

在2016年我們提出了要敬畏製造業,實際上是我們已經充分地認知,在積累製造業經驗的過程中,無論我們團隊多優秀多聰明多勤奮,都要為此付出代價,而之前可能大家低估了這個代價。所以,整個2016年我們都在強調夯實基礎,大規模補課,主要就是補硬件的課。

從哪幾個角度補課?怎麼補?小米在那個時候還是非常冷靜,提了三個方向:第一個是創新,創新是解決問題比較好的方法;第二個是品質;第三個是交付。很多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能會想出奇招,“以奇勝,以正合”,我們的基礎一定要夯實才行。

小米創立早期老是供不應求,消費者老覺得我們故意飢餓營銷,其實是我們能力不足。2016年我們才學會“交付”這個詞,之前連供不上貨這個問題是什麼都搞不清楚,2016年才知道供不上貨本身是交付問題。

2016年我們把問題搞清楚了,專項解決創新、品質和交付三個問題。這個過程驚心動魄,但是比較慶幸的是,小米還是有良好的基礎,我們用了一兩年時間,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三個核心問題,迅速重新恢復高速成長。

小米模式:一條鯰魚攪動各行各業

何振紅:在小米的發展歷程中間,第一個十年算是一個什麼樣的節點?小米創造了很多的奇蹟,最讓您得意的是什麼?您有沒有什麼遺憾?

雷軍:小米過去的十年肯定是創造奇蹟的十年,最讓我們自豪的就是小米的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了,而且小米推動了整個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如果要談遺憾的話,我覺得我們十年前的夢想是做最好的手機,今天我們正在努力的路上,還有距離。但我認為未來十年,我們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做世界最好的產品的。

何振紅:您有句話非常有名,“站在臺風口,連豬都會飛”,也有人有不同的理解,包括馬雲就說過,“颱風過後,摔死的都是豬”,您怎麼看?

雷軍:這句話我想表達的意思,跟大家理解的不一樣。

我想表達的第一層意思,就是一個巨大的成功背後,其實是大環境或者說“颱風口”起了決定性作用。很多人覺得是自己改變了世界、創造了歷史,其實是那個時間點的大環境很重要。如果你不在一個正確的時間點做事情的話,其實是很難成功的。對於每個創業者來說,我覺得看風向、看大勢、做正確的事情是非常關鍵的,要花足夠的精力來思考大的趨勢和方向性的問題。

獨家對話雷軍(上):你不懂小米 | 何問西東

第二層意思,我在跟他們開玩笑,其實說我是豬,我沒有大家那麼聰明,我們認真把事情做好。這一點也很重要,就是極端的務實。

這個跟馬雲講的不矛盾,其實颱風一停,人也會掉下來,對吧?

何振紅:一直聽您在說要和用戶做朋友,我們再看看小米的朋友圈,友商有可能成為您的朋友嗎?

雷軍:小米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公司,有些友商六七次來到小米學習和拜訪,我們都非常熱情地接待。中國企業只有抱團,良性競爭,才有機會在全球更大規模地成長。良性競爭必不可少,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小米認為,遵守商業規則、保持底線很重要。小米有一個非常透明、向上、健康的企業文化,我們的宗旨是希望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弄得多多的,小米堅持廣結善緣,這也是我們在很多事情上的包容度都特別大的原因。

我們創辦小米有一個很宏大的目標,就是不僅僅是把小米做成功,還要推動整個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所以幫助友商進步也是我們的工作。我們也做插線板,但公牛進步了,我也發自內心高興。

何振紅:就像鯰魚去攪了一下各行各業?

雷軍:小米就是做一條鯰魚。其實插線板只是個例子,我們做很多產品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推動行業發展。傳統制造業轉型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小米就像鯰魚一樣,推動了各行各業的進步和發展。這麼一攪和,你看手機行業全部進步了;再一攪和,各行各業,連插線板都在進步中。

我挺欣喜的是,我們攪動了100個垂直行業,各行各業都在蓬勃發展。總體來說,中國製造業是不是進步了,消費者是不是可以買到更好的產品,是我們最關心的。

何振紅:您的驕傲是不是除了小米做成功了以外,還包括它能帶動中國很多的製造業也成功了?

雷軍:我曾經不覺得小米做成功了是我的驕傲,整個中國製造業的進步才是我的驕傲,至於小米做不做得成功並不是必備條件。後來我發現這一點是錯的。因為如果小米不成功,大家會覺得這個模式也不成功,導致大家學完你、抄完你,連句謝謝都不說。並不是所有人的道德標準都那麼高,它們一邊學你,一邊踩你,我們經常說“拿走不謝”。

何振紅:拿走不謝,您也無所謂?

雷軍:無所謂。但是我們一定要把小米做成功,因為把小米做成功,才能充分證明小米模式的強大和偉大之處;小米做成功了,才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向小米學習,否則我們一輸,他們會說,這個東西絕對是出來騙人的。

我經常說,時間是小米的朋友,你可能需要一點時間,需要一點耐心才能看懂小米。其實這句話也是說給我們自己聽的,我們自己也要有耐心,因為改變別人的觀念還是挺複雜的一件事情,也需要耐心和時間。

何振紅:其實真正瞭解小米的人非常少,小米的內在邏輯到底是怎麼樣的?

雷軍:小米的故事挺複雜的,雖然我們講了十年,但聽懂的人不是很多。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小米的故事具備了顛覆性,它會挑戰很多認知。小米其實是一家獨一無二的公司,它的商業模式具備非常強的顛覆性,它推動了很多觀念的普及,而且也做了非常多的事情,濃縮在十年時間裡。

很多人可能看到的都是小米做得不足的地方,我無意辯解,但大家不妨試著想一想,小米做得好的地方。小米被比較的對手全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你動不動就問我,你的手機做得怎麼不能比蘋果好?我說可以,蘋果公司都1萬億美元市值了;還有人問,你為什麼不能比華為好?華為都幹了三十幾年了。

即便在這麼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小米還能保持30%的增速,而對手的增速已經停下來了。面對這樣的對手,小米沒垮,而且還能增長,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小米內在的強大。所以我覺得理解小米需要一點點耐心。

小米的巨大創新在於它找到了一個商業模式,解決了一個世界級的難題。這個難題是什麼?是小米希望把所有硬件都做到最好,同時希望賣一半的價錢。其實這個事情邏輯上是不成立的,因為好的東西它的成本必然高,你卻只要賣別人一半的價錢,你的公司怎麼生存?

何振紅:小米說過硬件利潤率不超過5%,但是我們也看到,小米10的定價已經比較高了,所以也有很多人問,小米是不是要丟棄性價比?是不是也因為有利潤的壓力?小米現在是不是也在開始要去追求一些利潤,可以支撐未來的發展,包括研發、人才等方面的支出建設?

雷軍:小米永久性承諾每年在硬件上的淨利率不超過5%,這個是用董事會文件來向所有消費者承諾的,而且是永久有效的。另外,可能很多消費者對性價比這個詞不太理解。性價比不是便宜,是同等性能價格最好,同等價錢東西最好。

獨家對話雷軍(上):你不懂小米 | 何問西東

小米10是小米衝擊高端旗艦市場的第一款手機,兩個多月前發佈,到今天來看非常受歡迎,在網上被消費者評價得非常高,在5000元檔的手機裡,小米10特別好,這說明性價比不等於便宜。

我們為什麼把Redmi和小米分開?因為小米成立以來一直有一群追求極致性價比的鐵粉相伴,所以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拆出Redmi,守住我們的基本盤,即極致性價比,而小米品牌則會在性價比的基礎上追求極致的體驗。

何振紅:所謂極致性價比,是不是就是價格不太高?

雷軍:也不能這麼講,因為Redmi最貴的手機也做到了4000多元。它會在每一個功能選擇上,仔細推敲它的性價比夠不夠。今天小米在做高端的時候,因為有很多體驗沒法感受,沒法量化,只能憑感受,所以有一些人會問,小米怎麼越賣越貴?結果發現小米10還是性價比最高的手機。

持續的性價比其實是一種能力,認為小米是在打價格戰的是對小米最大的誤解,小米的本質是把商業效率擺在第一,只有具備超高的效益、永恆的效率,才能保持永恆的性價比。

何振紅:您去追求極致體驗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品牌的溢價?

雷軍:我們堅持著跟別人不一樣的價值觀。我們還是認為,品牌就是消費者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不會談什麼品牌溢價,我們也不會說同樣的東西越賣越貴,這是我們摒棄的,也是小米跟所有其他公司想法不一樣的地方。同樣的產品,我們總是希望做得越來越便宜,不是因為消費者越信任我,我就刀子越狠,直到有一天砍不動為止。這是傳統消費電子的習慣,小米不會走這樣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