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不聯繫,唯一一次回家,是因為辦身份證,而停留時間只有十分鐘,最後在網絡上,公開15000字的決裂性。

楊元元,畢業於武漢大學,在上海海事大學讀研究生,求學期間和母親住在一起,她沒有朋友,性格內向,特別在意母親的情緒,最後自殺。

201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黑天鵝》中,女演員尼娜的母親是個控制狂,嚴格控制女兒的吃喝住行,最後尼娜磕藥,與男人調情。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人的成長中,與父母分離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這些人怎麼了?他們為何與自己的父母關係如此僵硬?只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過度控制的父母,讓他們活的壓抑。

為什麼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第一,共生的關係,阻礙了個人的獨立性

我的鄰居告訴我,他從小生活在被父母過度干涉的生活中,直到現在長大,他的微信賬號,QQ賬號,個人社交賬號,生活圈子,以及穿衣打扮,衣食住行,全部還是由父母代勞。

他甚至說,他活的壓抑,自己完全沒有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沒有獨立意識的成人,就像一個沒有腦子的木偶

這活脫脫是一個父母與孩子共生的關係。父母沒有個人界限感,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形成共生的關係模式。

這種模式下的父母會一直隨意侵佔孩子的空間,把他們認為所有好的愛的方式全都強加在你的身上。

當你長大後,矛盾也就出來了,你渴望獨立的信念越來越強大,越來越需要獨立,這時沒有界限感的父母仍然會干涉你的行為。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戴著頭盔的你,防止父母的入侵行為

海靈格說的“好的家庭,一定是有界限感的”。而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控制你的成長,阻礙的你獨立。

第二,共生的關係,讓你缺乏自我認同

心理學家研究顯示,嬰兒時期六個月前的共生關係是對我們成長有益的。那個時候完全沒有自理的能力,只能依靠父母對我們的照顧得以生存。

而六個月以後的共生關係,則會對我們是有害的,阻礙了一個人的進步,阻礙了一個人的成長。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生物界的共生行為,人類家庭中也有

長期處在共生關係中的孩子,尤其是長大之後還處在共生關係中的成人,有一部分人是嚴重缺乏自我認同。

他們表示與父母不一樣的觀點時,共生的父母會打擊,否定而強化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想法放到孩子頭腦中,並不認可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

面對這種情形,通常會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爭吵,用爭吵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個人獨立權;第二種是妥協,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去迎合父母的觀點。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你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只能聽你的才是對的

而處在共生關係中的孩子,容易選擇第二種方式,這會讓他們特別容易缺乏自我認同感。

現代的臨床心理學家顯示,一個成年人關係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其他童年關係模式的再現。

如果一個孩子在幼年時期就總是被家長否定,不尊重他的個人想法,那麼他長大後也容易被其他人否定,在關係中一直聽從他人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想法。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一味地聽從別人地想法,沒有獨立的個人意識

共生關係,會讓你缺乏自我認同感。

第三,共生的關係讓生命的意義變為,為父母而活,缺乏慾望和追求

武志紅說,人的生命動力在於成為自己,而成為自己的方式就在於一次又一次自己做選擇的生命體驗。

長大後,明明我們想要去大城市奮鬥,而父母卻偏偏違揹我們的意願,把我們圈留在自己的小家鄉;

我們渴望擁有真愛的伴侶,而父母卻讓我們找個門當戶對的女子結婚;

我們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父母卻讓我們和他們一起住。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你是依靠自己選擇還是會依靠父母做選擇

這時,順從了父母的選擇,我們的生命就變成了為父母而活。

正如,武志紅老師說,這些生命體驗我們是被動參與的,或者說是別人的意志的結果,那麼我們會感覺,我們沒有在做自己。

很多時候感到缺乏慾望和追求,是因為那些願望和追求父母們都為我們安排好了,我們想要的追求慾望都被父母壓抑了。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父母的過度干涉,讓我們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共生的關係,讓你的生命意義變為為父母而活。

如何才能成為遠離共生關係,成為一個獨立且成熟的人?

第一,對於父母,要學會與孩子分離

美國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說,懂得分離的愛才是“真愛”。父母必須主動與孩子分離,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人格成長,並讓他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如何學會與孩子分離呢?首先,對於父母而言,要知道,你與孩子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獨立的個體,不要把你的自己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當孩子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認真傾聽他的想法,最終告訴孩子,無論你做什麼選擇,我都尊重你的意願。

最後,懂得放手。孩子的大大小事不必都讓你知道,要知道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味的抓住孩子不放手,只會讓孩子缺少獨立的意識。懂得放手,他們才會在挫折中越挫越越勇。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與孩子在適當的時間學會分離,可以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二,對於自己,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走向獨立

童年時期,我們處在與父母共生關係中,享受了太多父母給我們帶來的保護傘,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依靠他們的力量過得毫不費力。

長大後,當我們遇到有些解決不了的事情,系慣性的退回到原來狹小的空間,依靠父母的力量去解決問題,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忍受父母對我們的限制,不能擁有說出真實想法的權利。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養成什麼事都依靠父母,就會縮減個人的力量

長大後的你,要知道你已經成年,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即使在解決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也要知道那是自己成長必須要經歷的傷痛。

害怕傷痛,害怕解決不了問題,一遇到問題就退回到去尋求別人的幫助的人,就很難長大,一輩子都很難承擔責任,一輩子都活該聽別人的話。

歌德曾說:“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倚賴兄弟和好友,借交遊的扶助,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還是要依賴自己。”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個世界找到你的位置

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解決任何事情,意識到到成人後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解決了,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走向獨立。

第三,要知道生命中的所有選擇,都是你自己做主的

慢慢的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走向獨立之後,發現迎接你的將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你發現在這個世界裡,你自己就是自己的中心,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事情,包括可以選擇你的伴侶,服裝,三餐…

在這一刻,你終於擁有了一直嚮往的獨立自主選擇的權利。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你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任何一把你想要的鑰匙

開始時,你是喜悅的,覺察到生命終於有了意義,不再變得缺乏慾望和追求,終於擁有了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可是,後來卻發現有些選擇,你會選擇錯誤。你開始懷疑是不是該有父母為自己做選擇,那樣就不會選擇錯了,甚至開始認為自己的能力比起父母而言還是太弱小了。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在把人生的選擇權交給父母。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有了困難不要退縮,相信自己的力量

而是,正確的看待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錯誤,它們將是你成長過程中一個進步的體現,正如“那些打不敗我的終將使我強大”。

沒有一個人的成長,是飽含著笑而誕生的,成長是笑與淚並存的。

正確的意識,成長的意義,選擇屬於你自己的人生,最後才能成為一個獨立成熟的人。

長大後,勸你千萬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成為獨立的人,成為真實的你自己

在成長這條路上,永遠沒有盡頭,願你既能擁有一個與你分離的父母,又能在外闖出自己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