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幫扶讓貧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鏗鏘

春和景明,萬象更新。

一條條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農家,一座座整齊排列的新修房屋,一片片林果地綠意盎然,一個個富民產業落地生根……目之所及,一幅幅美麗畫卷映入眼簾,一張張樸實的笑臉在春天裡綻開,見證著文山州公安局交警支隊與麻栗坡縣馬街鄉董浪、普留塘村委會幹群勠力同心戰貧困結出累累碩果。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文山州公安局交警支隊始終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因村因戶施策,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弱項、興產業,使一批貧困群眾過上了新生活。

5年時間,先後選派4批共30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組織民警結對幫扶208戶貧困戶839人;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00餘萬元,實施項目56個……摘掉了“特困”的帽子,衝出了貧困村的“紅線圈”,這是文山州公安局交警支隊向麻栗坡人民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扶貧答卷!

暖心帮扶让贫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铿锵

暖心幫扶讓貧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鏗鏘 供圖

層層壓實 掛圖作戰決勝脫貧攻堅

董浪村是麻栗坡縣較為邊遠的村莊之一,村委會轄28個村民小組688戶2829人;普留塘村委會轄24個村民小組696戶 2750人。基礎差、底子薄、包袱重、困難多,是兩個村委會的真實寫照。

2015年8月,根據省、州“掛包幫”“轉走訪”扶貧工作安排,文山州公安局交警支隊被調整掛鉤幫扶董浪村,並正式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扶貧。2018年11月,又增加掛鉤幫扶該鄉普留塘村。

脫貧攻堅,必盡全力方能決勝。啃“硬骨頭”、攻城拔寨,唯有勠力同心、披荊斬棘方能迎來輝煌戰績。

支隊黨委始終堅持把扶貧工作當成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協助抓,先後多次組織召開扶貧工作會議,科學籌劃年度幫扶計劃與措施,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難題進行集體會商,專題研究,制定對策,區分責任,抓好落實。同時,及時調整增派駐村工作隊成員,充實力量,並在財力、物力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在支隊長段建光看來,一諾千金,意味著責任,更意味著擔當。

這是一場層層立下軍令狀、指揮高度統一的大決戰。人人肩上有壓力、心裡有動力,脫貧攻堅在狀態,脫貧攻堅路上千帆競發、你追我趕。

5年來,段建光、王韜等支隊黨委班子成員多次來到包掛的貧困村,看望掛鉤扶貧對象,深入聯繫點與幹部群眾交心談心,按照一村一法、一戶一策的思路,幫助貧困村定規劃、籌資金、惠民生,做到不脫貧不脫鉤。

貧困戶家裡的事兒,就是自己的事兒,心心念念,用心化貧解困。領導幹部以身作則,扶貧大軍的作風“脫胎換骨”;他們累並快樂著、苦並幸福著,走遍了村村寨寨、角角落落、千家萬戶,訪民情、解民憂、脫民貧、幫民富。

一次次交流談心,傾聽群眾苦樂冷暖;一回回辛勤奔波,真心真情為鄉親;一個個為民舉措,親力親為惠民生;一本本翔實的走訪記錄寫滿了基層群眾的大事小事;一篇篇產業調研報告、黨建總結材料滿載著幹部的心血;一份份慰問品、慰問金傳遞著幹部與群眾之間的深情厚誼;一樁樁群眾企盼的好事、實事將群眾的心與幹部的心貼得更緊……

幫扶工作中,一個個幫扶幹部俯下身子紮根農村,結窮親、解民憂、幫民富。他們把脫貧攻堅責任扛在肩上,把精準扶貧工作抓在手上,迎難而上,持續使勁,擼起袖子加油幹,成為貧困群眾的“貼心人”和脫貧奔小康的“領路人”。

“脫貧攻堅是‘練兵場’,是‘試金石’。通過脫貧攻堅的洗禮,鍛造出了一支忠誠、擔當、奉獻的黨員幹部隊伍。”支隊政委王韜說,有了這支“鐵軍”,便有了改天換地的“殺手鐧”;今後在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的征程上,攻堡壘、打硬仗更有底氣、活力更足。

暖心帮扶让贫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铿锵

暖心幫扶讓貧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鏗鏘 供圖

破除瓶頸 貧困村插上騰飛的“翅膀”

“做夢都沒想到,我們這個山溝溝裡還有通公路的這一天。”村民指著硬化好的公路高興地說。

董浪村地處偏遠,道路、飲水、住房等問題一直是董浪村揮之不去的痛。特別是很多村小組道路仍然是土路,嚴重製約了董浪村的發展。

要想富,先修路。

支隊積極籌措資金84萬元,對田灣村小組至背丫口村小組、河溝村小組至董路村小組等3公里進村道路和36戶群眾的入戶路實施硬化。

幾年來,在支隊不斷投入和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建設資金的支持下,鄉政府到行政村通硬化路且危險路段均有設置的防護措施及危險警示標誌,28個村小組村內通硬化道路達20.1公里,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在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駐村工作隊員同步做好“交通安全扶貧”工作。2016年以來,支隊投入10萬元在董浪村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經考核,董浪村委會和董浪小學、普臘小學先後被雲南省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領導小組分別表彰為交通文明示範村和示範學校。

忙完一天春耕生產,雷遠強回到家中,打開自來水水龍頭,雙手捧起噴湧而出的自來水,盡情地洗了把臉。但要擱在一年前,他斷不敢這般奢侈。

木茅村民小組有14戶人56人,常年靠修建的16口小水窖儲存雨水解決生產生活用水。為解決全村吃水問題,駐村工作隊與技術人員一道對水源點點進行實地勘查。駐村工作隊立即組織召開了木茅村小組群眾會商議,達成一致意見後,由工作隊協調落實飲水管道經費1萬元,群眾投工投勞,該飲水工程很快完成,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告別了祖祖輩輩只依靠降雨的日子。

進入冬季少雨季節,董浪小學現有飲水點水量時斷時續,用水十分緊張,嚴重影響了100餘名師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經過半個月的實地勘查,駐村隊員確定了新的水源點,該水源點水質清澈、水量充沛,完全能滿足董浪小學現在以及未來的用水需求。

由於在該水源點取水需埋設3公里寸管方能接到學校,駐村隊員立即組織召開新寨村小組群眾會,號召群眾投工投勞,工作隊負責管道資金1.5萬元。

經過十多天的緊張施工,水池修建、管道架設完工。當打開水龍頭的瞬間,看著清冽的山泉水,董浪小學的師生們臉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向旱片死角要糧食,向乾旱土地要效益,在脫貧攻堅水利建設的戰場上,黨員幹部頂烈日戰嚴寒無怨無悔,受益群眾上工地汗流浹背心甘情願

目前,董浪村28個村小組共有19個村已通自來水,通自來水農戶517戶,全村小水窖230口,171戶農戶飲用小水窖,人均每天供水量不低於20升,無全年缺水3個月以上(含3個月)或取水往返時間半個小時以上的農戶,人力取水半徑不超過1000米,且水質符合安全飲水標準。

“打開水龍頭,清水嘩嘩流,如今全村人的生活過的滋滋潤潤,日子越來越紅火。”村民喜不自勝地說。

暖心帮扶让贫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铿锵

暖心幫扶讓貧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鏗鏘 供圖

補齊短板 立足民生暖人心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也在於精準。

在奮力補基礎設施短板和弱項的同時,支隊堅持以目標問題為導向,找準群眾差什麼,對症下藥補短板,不留死角地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努力讓脫貧答卷更精彩。

下木秧村小組因山體垮塌導致房屋受損,該村成為地質災害村,需要整村搬遷。從受災伊始,支隊要求駐村隊員與群眾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點監測,督促群眾搬出家中到臨時安置點居住,全力配合做好搬遷選址和搬遷群眾工作。

搬遷建設開始後,支隊積極籌措水泥110噸和2.2萬元資金用於幫扶援建下木秧11戶43人的地質災害搬遷,為群眾解決了燃眉之急。

2017年,支隊領導還在調研過程發現,該村小組有10戶群眾因家庭變故,導致危房改造在即將安裝門窗後就難以為繼。支隊決定因戶施策,為12戶群眾按需幫扶門窗資金共計11.4萬元,讓這些群眾實現了安居夢。

5年來,支隊還積極推進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結合各階段的要求努力宣傳、動員群眾實施危房改造,目前董浪全村符合危房改造的農戶均已經全部完成改造任務。

普臘村小組彭良敏,是全村內最特殊困難的一戶群眾。家裡6口人就有3人殘疾,其父親彭元泰、母親張義品均是殘疾人,彭良敏更是癱瘓臥床多年。支隊在瞭解到該戶的實情後,就決定力所能及的實施幫扶。統籌資金3.2萬元,2018年幫扶彭元泰、彭良敏到文山州醫院住院治療,住院費用自付部分由支隊幫扶解決,對其房屋老舊線路進行改造和堂屋、院壩實施硬化。

2019年又再次幫扶實施房屋殘疾人通道改造。通過支隊的幫扶,彭良敏戶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感恩的他萌發了創建交通安全微信宣傳群的念頭,自主成為一名最一線的“交通安全宣傳員”,來回報交警支隊對他的關愛與幫助。

夜晚亮起來,是群眾在道路好起來後的迫切心聲。支隊在去年解決產業發展、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短板等缺口資金40萬餘元,為董浪村背丫口村小組安裝路燈8盞、董路村小組安裝路燈10盞;為普留塘村24個村小組安裝光伏路燈496顆。

路燈亮起來,溫暖了百姓的心,提高了村民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以前村裡全是土路,雨天泥濘,天黑了路更黑。”村民高興全感慨頗深,“現在水泥路鋪到家門口,春夏有花,天黑有燈,在村裡轉一圈心情特別好!”

“幾年來,文山公安交警支隊在脫貧攻堅中盡職盡責,為村民辦了許多好事實事,我們非常感激。現在,村莊道路硬化了,村民出行更方便了,住房、醫療、飲水、入學有了保障,村莊的面貌也煥然一新,群眾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董浪村委會黨委書記宋玉鼎深有感觸地說。

暖心帮扶让贫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铿锵

暖心幫扶讓貧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鏗鏘 供圖

產業扶貧 用心鋪就“小康路”

扶貧要從輸血轉向造血,產業扶貧是關鍵和核心。

扶持一家一戶脫貧致富,只是脫貧攻堅“點”上的勝利;做強做大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鏈”條,則能輻射帶動更多的貧困家庭走上增收致富路。

董浪村有耕地3000餘畝,且土壤優質,具有保水、保肥性強,透氣性好等特徵。長期以來,由於農業技能的缺乏,貧困戶守著綠水青山卻不知道有效利用,農業作物種植單一,增收有限。

為幫助村民實現產業致富,支隊先後在董浪村投入127000餘萬元發展池塘養魚和稻田養魚;投入260000餘元發展中藥材滇黃精種植;投入35200元發展黑木耳示範種植;投入15000元發展草果種植;投入300000元發展兔子養殖,目前正在積極規劃林果種植。

在普留塘村的產業幫扶中,支隊在積極協調技術幫帶和資金扶持,爭取企業解決引水、技術人員、廠房、烤房等費用,墊資流轉土地41.8畝,帶動農戶12戶(5戶檔卡戶)發展巴西菇食用菌立體種植大棚36個,預計年產值近300萬,淨收益達100萬元。

支隊政治處副主任王春梅說,目前比較成功的是兔子養殖項目。兔子養殖是麻栗坡縣引進龍頭企業發展養殖促脫貧攻堅的重點項目,協調幫扶董浪村委會注資30萬元於麻栗坡縣眾裕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種兔育種發展養殖,每年按注資額7%的比例進行保底分紅。僅此一項,每年就能為董浪村委會實現村年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以上。

董浪村主要經濟收入為外出務工,為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勞動技能不足的問題,駐村工作隊員分批組織貧困戶剩餘勞動力到文山有關培訓機構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而趁春節期間外出務工人員返鄉之際,還專門聘請培養機構老師,到馬街鄉政府開設培訓班,提高外出務工人員職能技能和就業技能。

同時,積極動員、引導勞動力外出務工,並結合麻栗坡就業扶貧獎勵政策宣傳到位,對符合獎勵條件的群眾,積極幫助開展獎補申報,僅2019年領取就業獎補的檔卡戶就有345人,補助就業獎勵資金180170元。

此外,支隊還積極開展教育幫扶。在2018年,支隊投入資金50000餘萬元購買圖書,幫助董浪小學和普臘小學解決了存書數量不足、種類少的難題。2019年又繼續投入資金4.74萬元和贈送30臺電腦,幫助兩所學校解決圖書架、計算機、床架數量不足和缺籃球架、配電房等硬件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困難。而每逢“六一兒童節”期間,支隊都組織民警到兩所小學開展慰問活動,給貧困學生髮放慰問金,向學校贈送各類文化體育用品。

目前,董浪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達100%,沒有一名輟學。

暖心帮扶让贫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铿锵

暖心幫扶讓貧困村在小康路上步履鏗鏘 供圖

向著幸福奮鬥,鋪就振興坦途。

精準扶貧拔窮根,同步小康譜新曲;結窮親、幫窮戶,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高亢的脫貧攻堅誓言迴盪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昨天,脫貧攻堅的號角,還在悠悠山水間迴盪;今天,鞏固脫貧成果的腳步在希望的田野再出發。

雲南網記者 楊之輝 賈永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