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最終在太皇太后曹氏的干預下王安石出京新法廢除

熱播劇《清平樂》中,出現了一個與仁宗幼年相見,被仁宗看中並一直倚重的官員——韓琦。韓琦由諫官到三朝宰相,有怎樣的為官智慧?他先是支持慶曆新政,後來又反對王安石變法,同樣是改革變法,他的前後反差為什麼這麼大呢?其間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清平樂》最終在太皇太后曹氏的干預下王安石出京新法廢除

韓琦,字稚圭,相州安陽人,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陽人。韓琦出身名門,少年得意,弱冠之年就高中榜眼。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韓琦入朝做官,當時新進的士子都向往館閣高官,但韓琦只擔任一些通判之類的小官,甚至於明道二年(1033年),還任監左藏庫這種閒官,他倒是也能處之自若。

《清平樂》最終在太皇太后曹氏的干預下王安石出京新法廢除

景佑二年(1035 年),韓琦到了諫院,成了一名諫官。韓琦在當諫官時,不畏權貴,“時人所不敢言,必昧死論列之”,意思是說,別人都不敢說的,他就敢說。寶元元年(1038年),各地因災荒流民四處流散,而宰輔集團卻拿不出任何辦法,耿直的韓琦就彈劾宰相王隨、陳堯佐和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是庸官,一天之間,四個人都被罷了官。

《清平樂》最終在太皇太后曹氏的干預下王安石出京新法廢除

同時,他還積極地為正直的范仲淹發聲。他為諫官三年當中,上70餘條奏疏,其中百分之八九十都被採納。北宋真宗時,臺諫的勢力很弱,基本上人微言輕,受宰相的壓制。但韓琦敢言敢諫,開直諫之風氣。到仁宗朝,臺諫的勢力壓過宰相,奪中暑職權。仁宗時,宰相王曾稱讚他說:“比年臺諫官多畏避為自安計,不則激發近名。如君固不負所職,諫官宜若此。意思是說,以前的諫官都不大行,但你做的很好,諫官就應該像你這樣!

《清平樂》最終在太皇太后曹氏的干預下王安石出京新法廢除

新政失敗後,韓琦自請出任地方官,後來又回到朝中。轉眼已到神宗年間,韓琦已任首相。此時的北宋,危機已經潛伏得越來越深,但此時的韓琦,歷經滄桑,做事越來越穩重,只求就事論事,補救時弊。但這種做事風格,顯然無法滿足銳意變革的青年皇帝神宗之意,於是神宗罷了韓琦而任王安石。但王安石變法的許多舉動偏離初衷,擾民甚為嚴重,於是韓琦帶頭反對新法,最終在太皇太后曹氏的干預下,王安石出京,新法廢除。

《清平樂》最終在太皇太后曹氏的干預下王安石出京新法廢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