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平樂》看清水出芙蓉的宋朝美學


近些年大熱的古裝劇,似乎都集中在清朝與唐朝。穠豔富麗很好,但看多了,未免覺得吵鬧。

最近,小六子卻從古裝劇中發現了一股清流,猶如被大魚大肉包圍的翡翠白玉湯,清新樸素。定睛一看,原來是講仁宗盛世的新劇《清平樂》,服化道完美契合宋朝淡雅含蓄的美學風格。

從《清平樂》看清水出芙蓉的宋朝美學

宋朝的版圖雖然比不上漢唐,但中國文化卻“造極於趙宋之世”。這和宋朝經濟有直接關聯。與大家印象中的“積貧積弱”不同,宋朝是真正的藏富於民。雖然國力不咋地,但老百姓手裡有錢心中不慌。京城裡資產百萬者非常多,十萬以上比比皆是。小市民階級在宋朝,真正登上了歷史舞臺。而這些安居樂業,家有餘財的小市民,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後,自然也有閒情逸致去尋找自己的精神追求,並具現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情趣。

也許,宋仁宗時期一個普通的小康之家,要比21世紀的中產階級們,更懂得什麼叫做“美”,什麼叫做“生活”。

比如,現在有一種風靡全球的室內設計風格,即“極簡裝修”,說起來都是日本人的創造,其實不然。

“極簡”,根本就是宋人玩兒剩下的東西!

就拿瓷器來說,宋瓷所秉承的,就是典型的極簡美學。宋瓷有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整體風格素雅簡潔,古樸大氣。即使是鈞窯被喻為“海棠紅”“玫瑰紫”的釉色,也在豔澤之外獨有一份沉靜瑩潤。除此之外,還有“墨紋梅花片”、“紫口鐵足”、“雨過天晴雲破處”等等。

從《清平樂》看清水出芙蓉的宋朝美學

從《清平樂》看清水出芙蓉的宋朝美學

從《清平樂》看清水出芙蓉的宋朝美學

從《清平樂》看清水出芙蓉的宋朝美學


這些造型美麗,顏色素淡的瓷器,就是宋人的日常用品。是不是充滿了極簡美學的氣質?但宋朝審美技高一籌,不僅極簡,而且在極簡中蘊含著無限禪意。那就是“大道至簡,返璞歸真”。

宗白華先生曾說,中國美學可以分為兩個大類:清水芙蓉和錯彩鏤金。宋人的審美理想,無疑是清水芙蓉的集大成者。所以這種審美風尚不僅出現在瓷器造型上,更浸潤在書畫文藝之中。

宋朝畫家馬遠,擅長山水畫,一改五代以來的“全景”構圖,創造性地運用留白技法,畫出“邊角之景”,給人意味悠長的審美享受。以他最著名的《寒江獨釣圖》為例,畫面中只有幾道水紋,一葉扁舟,一位漁翁,其餘皆是大片大片的留白。但依靠留白,反而創造出了無垠的空間感,表現出煙波浩渺裡的“獨釣”二字。

從《清平樂》看清水出芙蓉的宋朝美學

繪畫到了這種地步,就不單單是畫了,而是一種思緒,一種禪意。宋代詩人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寫道:“言有盡而意無窮”,同樣可以用來形容宋代繪畫筆墨與留白之間的化學反應。

說到文學,我們都知道,宋代是詞的天下,對宋詩反而不太瞭解。其實宋詩說理,是一個極其籠統的印象,更多是為了與唐詩做出區分。事實上,宋詩中還有王安石開闢的“半山體”,雅麗清絕,優美含蓄;黃庭堅領導的江西詩派,瘦硬峭拔,以故為新。除詩詞之外,宋代還有影響深遠的古文運動,反對浮靡文風,追求平淡自然,古樸暢達的語言風格……

受到“清水芙蓉”審美趨向的影響,比起濃墨重彩,煙熏火燎的物質世界,宋代文人也更傾向於尋求幽遠的禪意,注重修養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一趣味,又成為了後世文人畫的濫觴。

那麼“禪意”是不是一種很遙遠的東西呢?

宋人說:非也。禪意就在日常生活中。有多日常?看看宋代的傢俱就知道了。宋代傢俱造型古雅,不事雕琢,色彩純淨,給人典雅平正的審美享受。在取材上,甚至用起了檀香木。

從《清平樂》看清水出芙蓉的宋朝美學

就拿這張《聽琴圖》來說,其中桌椅都是典型的宋代傢俱,其工藝美術秉承簡雅而禪意十足的美學取向。直到今天,宋代傢俱都是國風設計的主要參考對象。

林語堂曾經說過,古代文人的生活藝術,表達著鮮明的中國文化精神。宋人的生活美學,就是中國文化的一面鏡子。在這裡,可以照出中國人內心深處追求恬淡、素樸、端正的的一面。在如今物慾橫流的快節奏現代生活中,宋代美學何嘗不是另一種“清水出芙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