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裡:不被父母尊重的你,過得還好嗎?


父親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裡:不被父母尊重的你,過得還好嗎?

01

今天,“父親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裡”登上熱搜。

新聞裡這位女兒已經18歲,是一名大學生,他的父親直接衝進房間掀開被子拍視頻,發家族群。他這樣做有什麼目的呢?

無非是警示孩子不要賴床,把視頻發家族群裡,通過家族成員的輿論讓女兒羞愧。他的做法真的對嗎?

他一定沒有想過,女兒可能在被窩裡沒有穿衣服,把視頻發家族群裡會傷害女兒的自尊心。


父親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裡:不被父母尊重的你,過得還好嗎?


這折射出了中國部分父母的普遍現象:不把孩子當個體,把孩子作為自己的附屬品。許多父母總以“愛”的名義,施加自己意願。

你小時候肯定也聽過不少這種話:

“我都是為了你好?”“我這麼辛苦不都是為了你?”

“你都是我的孩子,我不就是拍個視頻怎麼了?”

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被爸媽撬開了抽屜鎖,偷看了日記;

總是被媽媽私自亂翻東西;

進房間總是不敲門;


你要是對以上他們的行為不滿,提出異議,他們就會說:

“你就得聽我的,我又不會害你。”

“我吃的飯比你吃的鹽還多”

“我就是看一下怎麼了嗎?你都是我生的”

他們一句句的指責,讓你的控訴失效。你的羞於啟齒的隱私,不合時宜的秘密,見不得光的小心思,在他們眼裡,不值一提。


父親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裡:不被父母尊重的你,過得還好嗎?


如果你表示排斥,就會有惡意謾罵,伴隨著一系列惡意滿滿的詞語:白眼狼、討債鬼、賠錢貨、不識好歹……. 一次次溝通無效下,孩子對於父母的做法無疑是排斥的厭煩的。

最可怕的是父母永遠站在道德至高點上,去判斷一切事物,他們的邏輯是:我永遠是對的,我打你罵你都是因為愛你。

02

知乎裡有一條提問:父母窺探孩子隱私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父親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裡:不被父母尊重的你,過得還好嗎?


我們從答案裡,看到血淚的控訴,在許多父母的看來,隱私是他們的,與孩子無關。

沒有一個成年人洗澡,會拍照片髮網絡,但是孩子洗澡的照片就可以隨便發。

前一段時間,香港歌手陳柏宇為沐浴產品做廣告,PO出了女兒全裸洗澡的視頻。有的網友們指責說他不該為了錢讓女兒全身被看到, 為了廣告這麼做就太過分。有的網友指責,應該要把隱私部位打上馬賽克。

而陳柏宇回應卻是:

“小時候,就應該多記錄一下孩子的成長。孩子很小,不應該以性的視角來看待。”


父親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裡:不被父母尊重的你,過得還好嗎?


在他看來,孩子是沒有隱私權的,這一切只是記錄的一種方式。

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說:

自我認識的發展是從說話就開始了,孩子會叫媽媽,表明他已經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了。更回重要的是,孩子在15個月之後已開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也就是說,小孩子也是有自我的意識的。然而,許多卻未給與孩子隱私權,不尊重孩子,也不需要考慮他們的想法。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產生憤怒、委屈、壓抑的感受,因為年紀小無力反抗,卻在成長經歷中蒙上深深的心理陰影,長大後變得孤僻、自卑。

03

總有一些父母,以為自己掌握孩子做什麼,就是對孩子的愛,表面是密不透風式的關愛,實際上對孩子毫無尊重,令人窒息。

騰訊新聞的訪談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讓大城市的年輕人跟父母解釋清楚自己的工作。

主角名叫天天,是位時尚男公關,藉著給媽媽聊工作,他說出了許多成長中煩惱。他媽媽問他:你的陰影在哪裡?你能告訴我嗎?

他說:我沒有門鎖的,我在洗澡的時候,你可能就直接進了,我的手機也一定要看,其實砸過不計其數了,你想了解我在做什麼,因為你害怕,你擔心,但講實話,我也害怕,我也恐懼。”


父親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裡:不被父母尊重的你,過得還好嗎?

母親滲透式的愛,讓他極度缺乏安全感,於是在廚房裡、房間裡裝滿攝像頭。為了獲得經濟獨立,18歲那年天天拿命賺錢,為了籤合同喝白酒,直接喝到胃出血。

終於鼓起勇氣對著母親表達自己的感受,期待得到母親的理解,母親卻淡定的說一句:“可以翻篇嗎?”

天天直接站起身走掉。這種不尊重帶來的創傷,怎麼能說翻篇就翻篇呢?

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童年時,如果父母能夠給予足夠的尊重,孩子就會健康快樂地成長,形成獨立自信的品格,成年後即便遇到挫折,也能從溫暖的童年中汲取力量。

但有些孩子從未得到父母的尊重,從未有過健康快樂的童年

他們的壓抑情緒會影響到成年時期,無論怎麼做,他們都無法擺脫不被父母尊重形成的陰影。


End

  • 今日話題:
  • 你有不被父母尊重的經歷嗎?歡迎留言討論。




,我知道世間很苦,但是不要怕,有我陪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