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郑和下西洋的个人目的到底是什么?朱棣到底知不知道!

“顺风快递”的祖先阿拉伯商人

早在公元六世纪,阿拉伯商人就活跃在印度洋区域,由于陆地商路一直受战乱所破坏,只有蒙古帝国短暂的,也是唯一一次的统一时期相对繁荣,其余时间主要商路来源于海上。阿拉伯商人将欧洲的马匹,白银,铁,棉花,毛皮等商品运往印度和中国,然后再把东方的丝绸,宝石,香料运往欧洲。当时海上商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阿拉伯人从红海将商品下船,然后从路上穿过埃及,把货物交给在亚历山大港口等候的威尼斯商人,最后货物发往欧洲。另一条商路就是波斯人把货物运到波斯湾,然后经过陆地到达里海,再通过伏尔加河,辗转到热那亚人手中,销售到欧洲。热那亚人善于探索,曾经一路穿过波斯湾到达印度,马兰西亚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发现香料在原产地十分廉价,运送到欧洲却能卖出奢侈品的价格,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在其中谋取暴利。阿拉伯人的航路充满智慧,他们每年的九十月份从中东出发,顺着冬季季风到达马拉西亚群岛东部,然后次年顺着夏季季风到达中国海域,在广州度过一个夏天,然后再顺着冬季季风,在第二年夏天回到中东,整个航行耗时一年半。阿拉伯人虽然擅长航海,但是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团队和规模,因此,后来轻易的被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取代。到了十四世纪,处于中东的伊尔汗国合赞汗改宗伊斯兰教,第二条商路被切断。欧洲人不愿再用高昂的价格去买廉价的香料,但本身却喜欢吃肉,又没有冰箱,又离不开香料。所以在香料巨大利润的刺激下,葡萄牙人开始沿着非洲西海岸不停的探索南下,意在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后来率先到达中国,并在澳门定居下来。

扒一扒:郑和下西洋的个人目的到底是什么?朱棣到底知不知道!

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那些发明

中国在宋朝和元朝时期,商业在当时的世界占主导地方,出口了大量的书画,瓷器,丝绸。相当于现在的数码设备,高档家居,精品时装。所以当时宋朝时的GDP甚至占全世界的80%。后来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大名水师无疑是是当时的海上霸主,郑和的船队曾经最远到达东非红海湾。在郑和下西洋的十几年以后,葡萄牙人才刚刚航行到好望角。中国的三大发明,对人类影响巨大,印刷术改变了人类的政治,火药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指南针改变了人类的航海。这些先进发明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中东,在经过北非,西班牙传到整个欧洲。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发明对西方影响巨大。造纸术早在东汉时期就被发明,直到十三世纪,在蒙古入侵花剌子模时,才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之前欧洲人都是用羊皮纸记录文字,一本圣经要用约300张羊皮。还有马镫的发明,使得欧洲中世纪出现了重装骑士。船尾舵的发明,使航海转舵变得更容易。胸带马具的发明,使得马可以用全力干活却避免被勒死。同时还有大批的植物如各种花和水果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直到现在荷兰和德国还把柑橘称为“中国苹果”。

扒一扒:郑和下西洋的个人目的到底是什么?朱棣到底知不知道!

郑和七下西洋的朝圣之路

郑和,原名马和,他的父亲在云南当地做官,当时蒙古人很少,统治的疆域太大,而本身又不信任汉人,所以就从中亚地区招了许多色目人当官,因此郑和是色目人,并非是汉人。后来元朝覆灭,明朝名将傅友德攻破了郑和所在的城池,将所有十岁以上男人全杀光,女人全部抓去当妓女,十岁以下儿童全被阉割,郑和就是其中一个小太监。后来郑和被傅友德送给了当时明军副统帅,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所以郑和是在朱棣府中长大,朱棣很喜欢他,也很信任他,后来朱棣赐姓“郑”,并命郑和率领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船队,带着中国最精锐的部队,载着相当于明朝GDP四分之一的金银财宝,拿着十几本空白圣旨,开启了下西洋的壮举。当时跟随郑和的还有一位水军统领,一位拿着尚方宝剑的御史,可见朱棣也怕郑和造反。关于朱棣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公认的有两点,首先就是借机会寻找建文帝和他手中玉玺的下落,再者就是想让各国奉大明为宗主国,每年来朝贡,来宣扬朱棣的正统和合法性。因为朱棣毕竟是夺了自己侄子的皇位,心里不是很踏实,所以修了“永乐大典”。但他也不知道海外什么情况,所以给了郑和空白圣旨,谁是当地的统治者就封谁,只要承认大明的宗主地位,就赏赐金银财宝,有的就直接跟郑和船队回到北京,在永乐年间,郑和一共六次下西洋,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后来朱棣死了以后,新任兵部尚书冲进档案馆,一把火把郑和下西洋用船的图纸和航路日志全部焚毁,因为在他看来,下西洋就是劳民伤财。不下西洋了,不给钱了,来朝拜的国家越来越少,最后只剩朝鲜和琉球,而且朝鲜也不送高丽参了,竟然有一次送来俩太监。后来经过郑和的几次上书皇帝,他终于争取到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机会,但最后一次下西洋规模和前六次不可同日而语。

扒一扒:郑和下西洋的个人目的到底是什么?朱棣到底知不知道!

郑和作为一个色目人,他心里一直向往着去麦加圣地朝圣,七次下西洋他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没有能够到达麦加。在最后一次下西洋时,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有机会了,所以就拔掉自己的牙齿让人带给皇帝,自己继续前往麦加圣地。也许郑和曾经找到了建文帝,却又放了建文帝,因为他的目标就是寻找他心目中的麦加圣地,谁也不能阻挡他朝圣的脚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