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第一單元,文選:左傳《子產不毀鄉校》)

古代漢語(第一單元,文選:左傳《子產不毀鄉校》)

排版 | 考文學

【題解】


子產是春秋時鄭國有名的政治家,在他執政期間,精心圖治,使處於晉楚兩個大國之間的鄭國獲得安定。本文寫作為鄭相的子產把鄉校作為傾聽人民評政的陣地。

複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鄭稱公孫。鄭州新鄭縣(今河南新鄭)人。他鄭穆公的孫子, 公子發子國的兒子。公元前554年任鄭國卿後,實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認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徵收軍賦;鑄刑書於鼎,為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張保留“鄉校”、聽取“國人”意見,善於因才任使,仁厚慈愛、輕財重德、愛民重民,執政期間在政治上頗多建樹。被清朝的王源推許為“春秋第一人”,採用“寬孟相濟”的治國方略,將鄭國治理得秩序井然。

【原文】


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

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重點難點字詞句】

(1)鄉校;古時鄉間的公共場所,既是學校,又是鄉人聚會議事的地方。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人們早上晚上收工回來而到這裡遊玩。焉:於此,兼詞。

(2)執政:政事。其所善者:他們認為好的。其所惡者:他們認為正好的。

(3)然明:鄭國大夫融蔑,然明是他的字。(4)退:工作完畢後回來。

(5)忠善:盡力做善事。損:減少。我聞忠善以損怨:我聽過多作忠善的事來減少仇恨。

(6)作威;擺出 威風。作威以防怨:抖威風來堵塞仇恨。防:本義為堤壩,引申為堵,再引申為防止。

(7)遽:很快,迅速。

(8)防:堵塞。川:河流。

(9)道:同“導”,疏通,引導。古今字。

(10)藥之:以之為藥,用它做治病的藥。名詞意動。

(11)信:確實,的確。可事;可以成事。

(12)小人:自己的謙稱。不才:沒有才能。

(13)二三:這些,這幾位。

(14)仲尼:孔子的字。

(15)是吾師也:這是我們的老師啊。是:指“議執政之善否”。

(16)若之何毀之:為什麼要毀掉它呢?若之何:即“若何”。

(17)吾不克救也:我們挽救不了。克:能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