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藏地隨筆

四月進藏,一過折多山,算是進到了廣義的“康巴藏區”,繁茂的人跡漸失,滾滾的車流在這裡是看不到的。這裡沒有繁花似錦,沒有車水馬龍,代之而來的高低不平的土黃色草地綿延展開,阡陌縱橫的丘陵草原起伏不斷相接相連。浸透眼簾的荒蕪夾雜著冷冷的西風,在不經意間化作了蒼涼與恢弘湧上心頭。車在飛馳,車內的音樂是趙雷的《成都》,歌很好,但與車窗外的景色似乎不怎麼搭調。忽然,我的腦海裡湧出一個詞“馬頭琴”,沒錯,此時此刻應該有馬頭琴悲愴蒼涼的琴音才對。於是,趕緊在車上翻找了良久,可惜沒有找到。

過了金沙江,便是真正意義上的西藏,放眼看去,從山腰至山腳到處都是黑綠的矮松排列的密密麻麻,可能是季節的原因吧,山頂無一例外都是白雪皚皚,放眼望去像白頭翁一樣。山下的草地已有了綠意,微黃泛綠的小草嫩芽剛剛探出頭,草地上偶有殘雪未曾消融。於是,形成了綠、黃、灰和白相間的顏色,這是一種奇特的顏色組合,像是一幅絕美的油畫,叫人心醉!

臨金沙江不遠第一個小縣城叫做江達縣,在地理位置上這是西藏最東邊,也是317國道進藏的第一座縣城,西藏人管這裡叫藏東大門。縣城規模不大,與內地的一個小鄉鎮的規模差不多,縣城內人不是很多,建築設施也沒有那麼先進。城內只有一條窄窄的並不乾淨的街道,沿著山勢一路蜿蜒曲折盤旋出去。道路兩旁以藏式建築居多,這些建築全都是依山而建,高低錯落,遠近相連。看上去頗有異族風情。

這裡的山是險峻陡峭的。山連山,山靠山,山接山,氣勢磅礴一眼看不到盡頭。山的挺拔,山的高度,山的密度,都是我以前未曾見過的。峰頂白雲繚繞,如霧如煙,形狀隨著飄移速度不斷變換,雲霧滲透在奇峰陡峭怪石嶙峋之間,群峰在雲間若隱若現,宛若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這裡的天是碧藍碧藍的。從北國到南疆,從未見過這樣的天,整個天空近在咫尺,碧藍得像剛剛洗過的緞子一樣地向四周蔓延出去,形成一個巨大的穹頂華蓋,沒有一絲雜質,沒有一點瑕疵,乾乾淨淨爽爽朗朗的一色碧藍,把碧空下的山、水、人和物籠了嚴嚴實實,令人不敢高聲言語,生恐自己語聲一高會打擾它們!碧空裡,偶有幾朵白雲慢悠悠地遊了過來,那雲彩像剛剛打出來的棉絮一樣令人炫目,白的無瑕,白的如玉,白的令人詫異。藍天、綠水、白雲和青山交相輝映,處在這樣的環境裡,用任何語言形容都是蒼白無力的,只能驚歎!

這裡的人是淳樸敦厚的。初見藏人時,往往都是冷臉,但一聲“扎西德勒”他們會立刻笑臉相迎,再熟悉一些,他們高興時不管你聽懂與否往往會拉著你聊很久。特別是喝點酒啊,他們會高興的載歌載舞,藏人嗓子好,歌聲嘹亮婉轉動人心魄。藏人身段也好,有藏族特色的舞蹈一旦跳起來便是熱情奔放情動四方,引得人們情不自禁想加入他們。

藏人是樂於助人的。當你開車迷路時,會有藏人操著生硬的普通話熱情地指指點點告訴你路徑;又或你下雪誤車時,會有藏人幫你把車牽引到正路上來。

藏人是團結一致的。團結的不分你我,過去的藏區,高原氣候和生存環境惡劣,食物稀少奇寒無比。若僅靠一人或一家難以生存,必須相互幫助、相互扶持才可生存下去,久而久之,這種相互幫助的行為延續下來,成為了一種民族屬性和情結,才有了藏人空前團結的現象。

藏人是堅毅快樂的。他們的性格里有種與生俱來的堅毅和以苦為樂,這與他們生活的地域密不可分。他們生活在廣袤得罕無人煙的藏區大地,沒有狼一樣的堅毅執著,沒有大地一樣的廣袤胸襟,沒有水一樣的柔韌不屈,是絕難生存下去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有了這樣的天,這樣的地,這樣的水,才有了一代又一代快樂又堅毅的藏人。

都說進藏可以洗滌心靈,真的是這樣,這種感覺是很美,在這裡,你會發現,天是那麼的開闊,地是那麼的廣袤,人是那麼的從容。也只有在這裡,你才會發現,山與水是可以那麼的融合,自然和人是可以那麼的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