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跳槽還是賣貨?


2020,跳槽還是賣貨?

疫情下,企業的經營業績受到衝擊。在格力、恆大等企業中,全員營銷已進行得如火如荼,如今,又迎來了新的龍頭企業加入春季名利場爭奪賽。

全員營銷成潮流了嗎?

不,這只是潮流捲土重來。

01
商界潮流的輪迴

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世人皆知的“經營之神”,正是全員營銷的開山鼻祖。

1929年秋天,美國股市暴跌,股災波及全球。

35歲的松下,率領著誕生僅10年的松下電器,正面臨著“活下去”的難題。

有人建議公司裁員一半,但松下幸之助審慎考慮後,並未採納:“我不會解僱任何一名員工,工資依然全額支付。”於是,工廠開工半天,員工上班半天;剩下的時間,按照“完全自願”的原則,全體出門做推銷、清庫存。

不強制,能行嗎?

沒想到,松下“不拋棄任何一名員工”的做法,讓公司極具凝聚力。員工寧願犧牲休息時間,四處推銷奔走。結果,松下電器不但挺過危機、清空庫存,甚至進一步拓展了市場,業績蒸蒸日上。

當然,好逸惡勞是人類的劣根性。如果員工們拿著全薪,卻宅家裡瀟灑快活,松下電器的結局,或許就是另一個故事。

為什麼選擇相信員工?

這正是松下經營理念的精華。商業人士都知道,人才是事業的基礎。但松下卻強調:“事業的成敗取決於人。松下電器既是‘製造電器’的公司,又是‘造就人才’的公司”。

當時的松下,或許並不知道事情的成敗與否。選擇全員營銷,既是時代所迫,也是探索嘗試。

歷史的車輪,總會軋向舊痕。疫情之下,各大公司紛紛開啟全員營銷,更像是經濟不景氣下的潮流復刻。


2020,跳槽還是賣貨?

02
來自“社畜”的反抗

時過境遷,今天的職場人對“全員賣貨”的討論和答案,有了更新迭代。

最近,脈脈上有一個很火的投票:你認同全員賣貨嗎?結果雖然是“認同方”勝出,也出於“共渡難關”的理由,但勝出優勢並不大。而反方“術業有專攻,應該各司其職”的觀點,也獲得很多人的認同。

知乎上,更有人認為是“老闆為所欲為、公司無恥至極”所致。

顯然,今天的中國職場人,完全不同於日本殘酷等級制度下的“社畜”。年代不同、環境不同、文化不同,對營銷任務的接受程度也不同。

當年,松下被認為是日本的“終身僱傭制鼻祖”。松下幸之助曾立下誓言:決不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即便遭遇“大蕭條”,依然恪守理念。而松下員工在退休前,也完全不擔心失業。

這一制度,在“二戰”之後被無數日本企業效仿,大大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信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所以公司有難、共度時艱,被視為職場正道。

但今天的中國,工作早就不是終身制,都是幾年一簽;招聘跳槽,供需兩旺。人們對不喜歡的工作,越來越缺乏耐受力。

更何況,很多職場人士,開始將工作視為滿足精神高層次的需要,而不僅僅是求生圖存的工具。對90後來說,喜不喜歡工作和能不能養活自己,都很重要。

有別於過去的線下銷售,街頭吆喝。今天的人們,都是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紅書、淘寶直播帶貨,效率遠超過去。

但許多年輕人認為:朋友圈是我的私人領地,每個動態背後,都彰顯著我的性格、生活、形象。我為公司工作不假,但要在朋友圈裡賣貨、宣傳、打廣告,可能會引起朋友的嘲笑與反感,影響到他人對我的看法。

所以,很多人——不樂意!

更有人反問:我當初來面非營銷崗的,現在竟然要我去賣貨?憑什麼?

連賣公司的貨,都感到丟人。更何況,有的公司提出的是硬性要求,更可能激起部分員工的心理反彈。

換句話說,如果公司不能激起員工的榮辱感、使命感,產品甚至不能讓員工認同,那麼全員營銷就是一句空話。

03
全員營銷勝在“利”字當頭

時代變了,恆大、蘇寧、格力在“全員營銷”這張考卷上,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2019年底,全國城鎮居民購房意願,創下2017年來的新低。但敏銳的恆大,2020年1月就開啟全員營銷;2月“網上購房”上線後,3天就認購47540套,總價值高達580億!

2020,跳槽還是賣貨?

而恆大官方數據顯示,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恆大實現合約銷售額447.3億元,同比大漲107.8%,成為全行業第一。

逆勢生長、衝上榜首的背後,是恆大敢於“放手重獎”的膽魄和決心。

早在2018年,恆大就曾發動13萬員工集體賣房。結果僅2-3月,成交金額達170億,1萬多恆大員工豪取3億重獎,最高獎金高達97萬。

這一次,恆大更將“大折扣+高佣金+高獎金”一體化,全員變身李雲龍式“野狼團”,“嗷嗷叫”衝上了線上買房的最前線。

重賞之下,必有業績,恆大地產,可謂深諳此道。

而蘇寧、格力,卻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2月27日-29日,網傳蘇寧開啟“全員營銷,人人帶貨”,要求3天內完成人均兩單保底,總金額需達1000元以上,否則就要倒扣工資。如此一來,全員營銷成為變相“懲罰”。更有蘇州地區員工表示,每人每天要完成5單,銷售額要達300元才算過關。

一時間,蘇寧“變相扣工資”的做法,引來多方爭議。

格力電器祭出全員營銷,則是由來已久。

2019年2月,“董小姐”就宣佈全員開網店,8萬格力人啟動“人人帶貨”模式。

格力主要是售賣自家電器,蘇寧則把牛奶、洗護用品等快消小商品都納入全員範圍。相對來說,其商品都貨值低、佣金低,進而也降低了全員的積極性。為了推動這一工程,董明珠親自上陣,1天賣出過1500多個充電寶;蘇寧副總裁,還被傳帶頭在朋友圈賣內褲。但相對恆大的數據,其表現並不那麼樂觀。

格力、蘇寧的數據也證明,全員營銷,遠未對其業績構成明顯影響。也就是,全員營銷不但不是靈丹妙藥,而且目前也擔不起重任。

如今,各類企業早已或明或暗拉開全員營銷的帷幕。除了共度時艱這個大前提外,有的則是看中了員工身後隱藏的私域流量,希望挖掘出這塊人人垂涎的紅利。

如今,全員營銷正成為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但能否體現出松下和恆大的成效,依然見仁見智。

《孫子兵法》上說:“上下同欲者,勝!”這一重要思維,甚至被孫武上升到“道”的層次:“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松下的“誓死不裁員”、恆大的高額重獎,正是率先做到了“令民與上同意”,員工才能與企業同生共死、而不畏危;全員營銷,也因此大獲全勝。

全員營銷,畢竟是經營之“術”;“上下同欲”,方為經營之“道”。捨本逐末、照貓畫虎,卻遭到員工抵制、拒絕時,有些公司不妨好好想想,到底是什麼地方沒做到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