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現原形”,有樓盤下跌50%,50業主求退房,如何防止貶值?

很多人說,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基礎很雄厚,這麼多年以來對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簡直功不可沒。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對於基礎雄厚不敢恭維,2020年一隻黑天鵝輕輕一撞,就讓整個房地產市場“現出原形”,銷售滑入冰點,諸多房企們毫無招架之力,只能仰天長嘯,尋求地方城市出手幫助。

樓市“現原形”,有樓盤下跌50%,50業主求退房,如何防止貶值?

但是反觀其他實體經濟企業呢?雖然也有訴苦,但很少有發出類似於房地產企業們這麼強呼聲的,在個別城市出臺拯救樓市計劃之後,房地產協會和商會仍然不遺餘力地要求放開房地產調控政策,最直觀的說法是“減免買房契稅、降低首付款比例”,意圖很明顯,想讓房地產調控變相退出舞臺,同時讓市場再度沸騰起來。

筆者認為,特殊環境才是真正考驗出一個行業、一家企業基礎到底有多紮實。房地產在最近2個月的種種表現讓人疑惑不解,也恰恰說明發展存在一定弊端和不足,最主要的應該是高週轉、高負債下行業運營資金能力的欠缺。

房地產的發展關係著50多個相關產業的興衰,同時影響著接近200種材料供應行業的走向,在房價高漲的年代裡,大家都非常高興,銀行非常積極主動地向房企們融資鉅額貸款,開發商們應用銀行貸款拿地、建房,然後進行預售、回款,最後還款、獲利。整個鏈條都緊緊圍繞在銀行資金借貸的基礎上進行,如果這個水閥被關閉,那麼整個鏈條都運轉不起來。

樓市“現原形”,有樓盤下跌50%,50業主求退房,如何防止貶值?

建立在銀行借貸上的房地產企業們,如同在沙灘上建造出了巨大的城堡,根基不牢是最大的問題,他們並沒有多高的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以至於當下醜態百出。

而在當下的大環境裡,樓市“現原形”,降價或許成為了大多數房地產開發商的必然選擇,因為急切需要大量資金週轉,資金來源於2個方面:

第一是銀行貸款,這一條路已經被堵住了,從2017年開始,國家在金融去槓桿的政策下,就反覆重申不能隨意給樓市放水;從2018年開始,銀保監會再度明確“嚴防資金違規入樓市”;2019年的4次降準累計高達2萬億資金流動,毫無例外沒有涉及房地產的;2020年僅僅在1-3月份“3次重申”這一基本態度。

第二是銷售回款,很顯然,這條路走得很艱難,樓市“線下銷售暫停”的禁令下,客源降到了0的極限。那麼樓市一旦重啟,如何挽回失去的15%-20%的銷量?以價換量是最好不過的辦法了,故而“降價潮”會到來。

樓市“現原形”,有樓盤下跌50%,50業主求退房,如何防止貶值?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50名業主跪地痛哭。根據搜狐財經和同話財經報道,合肥的一家樓盤迎來了50名不速之客,這些都是曾經在這裡買房的人,來的目的性非常明顯,要求開發商出面解釋現在的房子為啥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降低了這麼多,房價從2.4萬跌至1.2萬,下跌達到了50%,尋求差價補償或者直接退房子處理。

樓市“現原形”,有樓盤下跌50%,50業主求退房,如何防止貶值?

房子降價了,就要求開發商退房子處理或者給予降價幅度相同的現金補償,這在我國房地產發展史上數見不鮮,但最終解決如何,我們可想而知,在法治社會下,依法訂立的合同受到《合同法》的約束,只要合同另一方沒有違反合同約定,那麼就無法要求額外的補償和退款。

既然很多人說接下來幾個月房價或許會下跌,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應對房價下跌、防止自己的房子貶值呢?如何拯救貶值的房子?答案是肯定的,主要有3點建議:

1、買房之前的準備:這一點尤為重要,買房前要慎重考慮和選擇城市、地段、樓盤、戶型等。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將直接影響到這套房子未來的價值走向問題。樓市指聞始終認為城市是決定房子升值貶值最重要的因素,上海市中心再爛的一套房子,單價也要比三四線城市最豪華的房子要貴;北京四合院再小、戶型再不合理,但房價也遠遠高於鶴崗這些城市的最高水平。只有選對城市,房子才潛力無限。

樓市“現原形”,有樓盤下跌50%,50業主求退房,如何防止貶值?

2、買房時的準備:買房時,要注意貨比三家,瞭解好周邊樓盤、周邊交通規劃和城市基礎配套的規劃部署,這些將會為接下來你的房子升值起到影響作用,特別是交通影響更直接,而在交通要素中,城市地鐵格外凸顯,崑山因為上海的一條地鐵線佈局至此,房價一路高歌至今;燕郊因為交通匱乏,所以房價從4萬元跌至2萬元。

3、買房後的思維:既然買房已經塵埃落定,那就不要再操心房價漲跌的問題了,安心居住即可,即便是房價真的下跌了找開發商也不起作用,這是浪費時間並且沒有結果的事情。在2018年底廈門的一家樓盤“因為房價下跌補償原購房者”本質上只是一種宣傳手段而已,切不可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