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解封后的開業與糾結

餐飲業:解封后的開業與糾結

4月2日,在武漢市江岸區武漢天地商業街一飯店,廚師在後廚做菜。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完顏文豪)4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餐飲業:解封后的開業與糾結》的報道。

武漢解封后,32歲的送菜司機許可,第一時間趕回了黃岡鄉下老家。

兩個多月來,許可身在武漢,卻一直擔心患心臟病的父親。疫情期間,受交通限制,父親一直拖著沒去縣城複查。

一回到家,許可就開車帶父親去了縣裡複查,幸好無大礙。他在家待了2天,又匆忙回到武漢。

這段時間,武漢餐飲業逐漸恢復,許可公司接到的餐廳配送訂單,也一天天多了起來。作為配送部班長,手下還帶著30名司機,他不能在老家待太久。

許可供職的是一家電商企業。由於不少餐廳選擇4月8日開業,頭一天就下了食材配送訂單。

“相比4月初前後,餐廳訂單交易額每天只有10%左右的增長,7日這天交易額猛增70%。”公司負責人文政懿擔心訂單太多出岔子,就在倉庫盯了一個通宵。

這天,餐飲店老闆李志的心情頗為複雜,儘管生意並不如意,但至少可以回孝感老家了。

70多天沒見面,3歲的兒子看到父親時,居然有些陌生。

李志和朋友在武漢青山區一座商場裡,開了一家韓式小餐廳。他擔心武漢仍不安全,沒敢帶家人回武漢,第二天獨自開車返回了武漢。

回老家前幾天,許可在送菜路上,看著車輛慢慢多起來,偶爾還有點小堵車,感覺城市在恢復生機,“不像疫情嚴重的時候,路上看不到什麼車,心裡擔心又害怕。”

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他上次同樣急切地返鄉,是在武漢封城前一晚。當時,3歲半的兒子在老家發高燒,他擔心兒子感染了新冠肺炎,便從武漢連夜趕回去。

後來,兒子的檢查結果是支氣管肺炎,在醫院住一週就回家了,全家人虛驚一場。

2月1日,許可接到公司的返崗通知。那時,村裡、鎮上和縣城的路都封了。他本可以藉口封路,不回武漢,但想到自己是老員工,還帶著一幫司機,要給大家帶頭,就讓公司開了工作證明,經過重重關卡回去了。

“訂單量太大了,每天都感覺時間不夠用,從凌晨1點忙到晚上九十點,中間顧不上吃飯,忙完就隨便搞點零食和泡麵對付。”許可向記者回憶當時的工作狀態。

他所在的公司,此前主要做餐廳食材配送業務。疫情暴發後,餐飲業停擺,公司業務轉向為市民配送食材。

工作量陡然增加了許多。原先,許可和班組的30名司機,負責洪山廣場和湖北大學區域,加起來有七八百家餐廳,他們每天凌晨2點開車到倉庫上貨,之後陸續出發送往餐廳。

餐廳都等著食材開門做生意,對配送有嚴格的時間要求。每天早上9點前,許可就能完成配送任務,平均一天只用跑一趟。

但為家庭配送,大量時間都花在了與人溝通上。“以前送餐廳去得早,老闆都同意把菜放倉庫門口。給市民配送,要是去早了,有人電話關機聯繫不上。有的地址寫得不詳細,定位不準,耽誤了不少時間。”許可無奈地說。

有一次,他給一位老人送菜,對方腳有殘疾,不方便下樓。他想進小區,卻被當成了“高危人群”。說了很多好話,才有個志願者願意幫忙把菜送上樓。

許可清晰地記得,3月15日開始,公司接到了久違的餐廳配送訂單。到了4月初,餐廳訂單上升到五分之一。然而,訂單額只有四五百元,與疫情之前動輒一兩千元相比,降低了不少。

“餐飲生意不好做,老闆們都很難,很多店還沒開。”湖北大學附近的美食城,一直由許可配送。疫情之前,那裡的生意一直很好,現在學生還沒返校,餐廳基本沒開門。

許可目前配送的餐廳訂單,大多還是零散的路邊門店,很少接到商場餐廳的訂單。已恢復營業的餐廳,基本都是做外賣業務,還沒有開放堂食。

商場餐飲業恢復起來難度更大。一週前,李志還在聯合幾十家餐飲業商戶,跟商場談租金減免的事。

今年2月初,受疫情衝擊,李志的餐廳已經沒有了收入,但每月要支付3萬多元的固定成本。他天天盼著疫情好轉,餐廳能恢復營業。

3月底,終於等來商場開門的消息。他跑去轉了一圈,整個商場空無一人,“感覺跟鬼城一樣”,年前囤在餐廳冰箱裡的七八千元食材,已經全部壞掉。

“人們習慣了在家做飯,最近又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大家還是不太敢去商場裡吃飯。”李志估計,接下來幾個月,餐飲業人流情況不會太樂觀,“虧本去開業,傻子才幹”。

文政懿告訴記者,公司在武漢服務的餐廳有2萬多家,當時只有10%恢復了營業。餐飲業恢復是外賣先行,逐步過渡到堂食,“可能再過一個月,市民才會放心到店裡吃飯。”

但在這段過渡期內,李志認為餐廳只做外賣並不合算。堂食的一份快餐能賣20元,轉到外賣平臺上,價格通常會提高到25元左右,但扣除相關服務費、減免補貼後,每單到手也就10元左右,“利潤比較低,只能靠走量。但外賣只有3公里的範圍內,人流量有限。另外,做外賣的店很多,競爭壓力也不小。”

“最擔心疫情的後續影響,這兩個月虧就虧了,只要後面能賺錢就行,但現在還看不到後面賺錢的影子。”李志感慨地說。

商場最初提出免租10天的扶持政策,讓李志和其他商戶們無法接受。他們對比發現,其他商場給出的政策,最多免租3個月,少的也會免一個月,“之後如果人流量達不到要求,有些商場還不用交全部租金。”

更讓他有壓力的是,如果近期恢復營業,商場就要收第二季度的租金。

經過多次溝通,商場做了些讓步,免租期增加到20多天。李志仍覺得很難扛下資金壓力,還想爭取更大的減租。

“如果能免租3個月,後面半年租金減半,算是最好的結果。”李志還是希望把餐廳做下去,畢竟前期投進去不少錢。

他估摸著,受疫情的後續影響,下半年不少店鋪會轉租,商場將面臨招商難,到時或許能換個更好的位置開餐廳。

前段時間,文政懿在採購貨品時感覺到,上游養殖戶的壓力也不小。

“往年3月上旬,湖北淡水魚和小龍蝦就到了打撈期。今年受疫情影響,養殖戶們出貨時間被迫延後,可能會錯過最佳打撈期。”文政懿說。

武漢餐飲業恢復後,能緩解部分養殖戶的壓力。文政懿剛談成一筆生意,就是銷售監利9000多畝小龍蝦。

解封日當天,針對湖北的滯銷農產品,文政懿的公司發起了“春鮮節”促銷,利用遍及全國的銷售網絡,把湖北的農產品賣出去。(應受訪者要求,李志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