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說到三國的悲劇英雄,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姜維

有關姜維北伐的故事,那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姜維是從魏國來到蜀漢的降將,他為什麼願意為蜀漢,奮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為什麼姜維這麼愛蜀漢?這不合理呀,各位想過這個問題麼。

這種心理層面的問題,當然沒有標準答案。畢竟我們無法穿越回去問姜維本人。所以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大家不妨先想一想。

一、前情提要

在滅蜀之戰,魏國多路軍隊進攻,姜維不敵鄧艾,於是退守劍閣,抵擋鍾會的10萬大軍。鍾會非常欣賞姜維,他寫了一封信,對姜維說道,伯約文武全才,又有雄心壯志,不只是在巴蜀,連在華夏都能聽聞你的名號,你和我過去都在魏國的王朝之下,我們應該能締結良好的友誼呀?

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姜維看到這封感人的情書,他有什麼反應呢?記載說“維不答書”,他直接來個已讀不回。姜維不為所動,死守劍閣。鍾會久攻不下,甚至因為軍糧問題,有了退兵的打算。

就在這個時候,後主宣佈投降,蜀漢滅亡!如果你聽到這裡,會覺得這這太突然了吧,我到底聽了什麼?我想,這也是當時前線將士的心情。

姜維軍隊得到後主的敕令,眾將士聽到成都要他們脫下鎧甲、放下兵刃,簡直是不敢相信!人人氣到拔刀砍石頭。但後主也有他的苦衷,總之投降已成事實,那接下來該怎麼做呢?

這一年,姜維62歲高齡了,到了該退休的年紀。

他一個降將,為蜀漢犧牲奉獻30多年,已經很對得起劉備諸葛亮了。然而,姜維卻選擇走上沒人想得到的“修羅之路”:姜維寫了一封密函,對劉禪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這既像是武俠小說的對白,又像是連續劇的臺詞,但它確實存在歷史上。想象姜維寫下這封信的心情,那真的是字字血淚,“陛下,別放棄,還有救,我要讓大漢重返榮耀,讓日月重返光明”!

聽起來真的很感動,但姜維這麼做,實在太匪夷所思了。所以迴歸主題,為什麼姜維要為蜀漢做到這個地步呢?

二、姜維死忠蜀漢的可能原因

①姜維的背景

姜維是天水冀縣人,少年時他讀鄭玄一派的經學,這可能在他心中埋下了一個等待發芽的種子。

如果不熟悉鄭玄是誰,那鄭玄跟盧植是同門師兄弟,盧植就更有名了,劉備早年上過盧植老師的課,這樣一切就串起來了吧。

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當然說到這種細微的背景,有人可能會想說,你想太多了,難道讀了那些正統思想、撥亂反正啊,身在曹魏的姜維,就要討伐曹丕維護漢帝嗎?

我倒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說,儘管魏國稱蜀漢為蜀賊蜀寇,把劉備跟諸葛亮說成是大壞蛋,但在姜維心中可能不是這麼想的,而在這個背景之下爆發了影響姜維一生的戰役。

②第一次北伐的震撼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這次戰役孔明原本有機會取得更大戰果,然而失去街亭之後,諸葛亮黯然退兵,帶著部分百姓回來,也帶著姜維回來。

當時天水太守馬遵,剛好與姜維等人出巡。聽到各縣響應蜀漢,馬遵害怕姜維有反叛之心,他夜裡獨自逃回上邽,姜維等人追到上邽城。

馬遵緊守城門不開,而姜維想回老家冀縣也回不去,走投無路只好投降諸葛亮。諸葛亮得到姜維後,寫信給蔣琬,他說,姜維是難得的人才,比起“馬氏無常,白眉最良”的馬良,更為優秀。

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這個評價相當高,姜維才剛投降,諸葛亮就這麼看重他,後來又讓姜維出任將軍,就實在有點匪夷所思,不免讓人覺得孔明是不是太偏心了。

以浪漫的角度來看,諸葛亮和姜維相差大約20歲。我不知道諸葛亮是不是想起了,那年在小草廬中的情景。當時,諸葛亮28歲對著劉備談著他的千古一對隆中對。

如今正好過了20年,在孔明眼前的則是年輕的將才姜維,這簡直就是命中註定的相遇呀。

撇開想象,用實際的角度解讀,諸葛亮認為姜維懂得兵法,而且更難得的是他心存漢室。這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諸葛亮將所有能教的東西都教給姜維,又指定讓姜維去見後主,欽定未來接班人的意味非常明顯。

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在內政治國方面,諸葛亮身後的繼任者是蔣琬、費禕;但說到戰爭謀略,諸葛亮非常需要一位,能夠擔當重任的年輕將帥。在這之前,這個人選很可能就是馬謖。諸葛亮對待馬謖如同自己的兒子。

然而,馬謖違背原本的佈陣,失守街亭,這對諸葛亮的打擊有多大,可想而知。從此以後,會不會再也找不到適合的將才了?北伐會不會再也沒希望了?

就在這個時候,他遇見了姜維,諸葛亮積極提拔姜維,這是可以理解的。

讓我們再切換到姜維的角度。過去,他在魏國只聽聞諸葛亮的名聲,而在第一次北伐,姜維親眼見識到諸葛亮的用兵:一度讓魏國三郡投降,打勝戰時並不貪功,敗戰之後絲毫不亂,姜維就在前線目睹這一切。

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看著諸葛亮這次出兵讓魏國震動,將領出身的姜維,不知道心中有何感想。我想到了金庸小說中,年輕的楊過,看到郭靖施展降龍十八掌時,眼中一閃一閃的光芒。

諸葛亮小時候經歷過徐州大屠殺,而劉備帶兵救援徐州,或許諸葛亮曾經在戰亂中,仰望著劉備軍隊的大旗。而這一次,輪到姜維這樣仰望著諸葛丞相的旗幟,真奇妙,蜀漢的故事就是這麼迷人。

說到這邊,姜維為什麼願意為蜀漢犧牲奉獻,似乎也很清楚了。

③諸葛亮對他的賞識培養

劉備對諸葛亮的知遇之恩,讓諸葛亮從布衣變成國家倚重的丞相,讓諸葛亮願意為蜀漢盡心盡力。姜維也是一樣的,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賞識,他根本不會在歷史上成為這樣的名將。當然了,這是比較感性的論點。

如果要說諸葛亮跟姜維的北伐,有鞏固蜀漢內部的作用,讓國家為了共同的敵人團結起來,這種說法也是成立的,但我認為這只是個附加好處,不是北伐唯一的目的,也不是他們真正的理想。

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至於以此延伸的質疑,認為姜維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只是追求權位或自我滿足,只是想當英雄,這就很難說得通了。孫盛曾經痛批姜維,他說姜維是“不忠、不孝、不義、不節,不智、不勇”。

像這樣的批評,姜維恐怕早就聽過許多了。魏國人士敵視他,蜀漢人士又未必認同他,簡直是最糟的處境。

姜維如果想當英雄,何必一直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蜀漢後期,宦官黃皓干涉內政,想廢去姜維的兵權,到後來姜維更是失去後主的信任。即使如此,姜維仍一心想著蜀漢,後主投降,姜維還寫下那封信,想要維護漢室最後的希望。

與其說為了權利為了自我滿足,我還是更傾向認為,支持諸葛亮和姜維的就是共同的理想。當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病重過世,當時姜維也在軍中送諸葛亮最後一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詩人杜甫可說是諸葛亮的鐵粉,唐朝的詩人,懷念諸葛亮尚且淚流滿襟。

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各位可以試想待在諸葛亮身邊的姜維,親眼看著這位提拔自己的丞相,盡了最大的努力,鞠躬盡瘁,姜維怎麼能不悲痛呢?

他當然會為了諸葛亮,為了蜀漢繼續拼戰。《三國演義》寫說諸葛亮收姜維為弟子,這是虛構情節,不過這和真實情況也相差不遠了。

諸葛亮臨終時,並沒有將什麼絕世秘籍傳給姜維,他留下的是更重要的東西:諸葛亮前兩次北伐失敗,後兩次出征則打下勝利,諸葛亮用行動證明,弱小的蜀漢也能夠打敗魏國大軍,夢想並非遙不可及。

劉備不放棄精神傳給了諸葛亮,又傳給了姜維,這就是一脈相傳的浪漫啊!於是,姜維在最後關頭連自家阿斗皇帝都投降了,他仍然沒有想過放棄,他還想要來一場豪賭!

姜維這個大膽的計劃如下:第一,拉攏鍾會,先跟鍾會培養感情,挑撥鍾會、鄧艾兩個魏國重將的感情;第二,誘使鍾會自立,慫恿鍾會造反,讓他殺鄧艾,殺盡魏國主將,掌握兵權;第三,瓦解魏國大軍,姜維再找機會除掉鍾會,魏軍群龍無首,復興蜀漢也就有希望了

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姜維的身上沒有任何籌碼,虧他還能想到這樣的豪賭。如果賭贏,那他根本就是賭神,而且他還真的差點賭到了。

鍾會本來就有企圖心,他也想用姜維的力量來滿足自己的野望,可惜姜維的計劃只成功了一半。

鍾會自立為益州牧,但不是所有人都想跟著鍾會造反。魏軍內部分裂,亂軍殺進了成都,想要殺掉為首的鐘會和姜維,在城門之內燃起熊熊大火,展開了一場惡鬥。

鍾會說道,“外面的亂軍殺進來了,你說怎麼辦”?姜維淡淡說道,“提起劍吧,只能打了”。鍾會問了一句蠢話,先別笑他,別說這對話毫無意義。

鍾會是聰明人,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大勢已去,他只是希望,姜維能告訴他,是不是還有什麼挽救局勢的方法,甚至只是一句還有救還有救對吧,你不是永不放棄的姜伯約嗎?

姜維:魏國來的降將,為何效忠蜀漢到最後一刻?不合理中的合理。

而姜維只是坦然一笑,他已經盡力了,結束了,真的結束了。那一年夷陵之戰火光,照亮了劉備蒼老的臉龐;這一天火光同樣映照著姜維。

如果劉備看到這一幕,他大概也會拍拍姜維的肩膀說,你真的很努力了,辛苦你了

三、熊貓君有話說

姜維,他做到大將軍這麼高的位置,在他死後,家中卻沒有多餘的財物,僅僅只能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跟諸葛亮簡直一模一樣,這大概就是他最後的致敬吧。

雖然說姜維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然而只有他,在最後的最後,還不忘最初的夢想

至於在劉備、諸葛亮、姜維死後,浪漫夢想就此滅亡了嗎?不,遙想那五丈原上的星星,浪漫夢想仍然存在,仍存在我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