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撰文|古今評說

公元263年,蜀漢景耀六年秋。

野心勃勃的魏國“太上皇”司馬昭,調遣三路大軍浩浩蕩蕩地南征蜀漢。

右路軍統帥為鎮西將軍鍾會,率十餘萬大軍,自長安出發,兵分兩路,一出斜谷,一出駱谷,直撲漢中。

左路軍統帥為徵西將軍鄧艾,率三萬大軍出狄道,進攻甘松、沓中,牽制屯田於此的姜維主力。

中路軍統帥為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大軍南下祁山,經武街切入橋頭,阻斷姜維回援漢中的退路。

魏軍此番徵蜀,聲勢浩大,前所未有。

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魏軍出征

消息傳至沓中,蜀漢大將軍姜維立即上表朝廷:

“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三國志·姜維傳》

豈料表到成都,中常侍“毒蜀強”黃皓啟奏劉禪:“大將軍未免太大驚小怪了,臣請巫師佔得一卦,賊兵必不戰自退,陛下無需煩惱。”

史書上沒有記載劉禪說了什麼,但不知是篤信巫術,還是鴕鳥思維,自我逃避。

總之劉禪聽信了黃皓的話,將表扔到一旁,沒有召集群臣商議此事。

數日過去,姜維在沓中左顧右盼,把欄杆拍遍,不見成都有任何回應。

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姜維

直到魏兵大舉進犯的消息傳入成都,蜀中大震,劉禪方才如夢初醒,忙譴“超長待機”右車騎將軍廖化領兵支援沓中,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支援漢中的陽關口。

為了祈禱上蒼保佑,劉禪下詔改元炎興,並且大赦天下。

不知是不是劉禪誠意不夠,炎興這個年號只用了四個月,蜀國就宣告滅亡了。

九月,鄧艾派遣天水太守王頎主攻姜維的大本營,隴西太守牽弘在前面阻截,金城太守楊欣直搗甘松。

姜維調兵遣將,與鄧艾激戰數日,不分勝負。

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鄧艾

就在這時,傳來消息,鍾會已經攻入漢中。

姜維大怒,壯士斷腕,下令撤退,去奪漢中。

楊欣等人窮追不捨,到了強川口,兩軍再次激戰,姜維不敵敗走。

此時,諸葛緒的大軍一路南下,攻佔了通往漢中的要塞橋頭。

姜維望橋興嘆,心生一計,率軍出孔函谷,過陰平關,搶渡白水,詐往北繞道漢中。

諸葛緒得知情報後,立即從橋頭撤退,追擊姜維。

姜維進入北道三十多里後,得知諸葛緒追來,立即下令前軍變後軍,後軍變前軍,晃開諸葛緒,往橋頭急行。

這一波神操作,一千六百多年後,一位偉大的統帥也曾用過,而且屢試不爽,連用四次。

諸葛緒發現上當以後,惱羞成怒,回追姜維,但已望塵莫及,晚了一天的距離。

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魏滅蜀進軍路線圖

姜維退至陰平關,會齊各路人馬。

在奔赴陽關口的途中,突然傳來噩耗,陽安武興督蔣舒可恥的當了“吳三桂”,出關降魏。

鍾會手下大將胡烈趁虛進攻陽關,守關主將傅僉頑強不屈,與魏兵格鬥至死。

鍾會入關,兵鋒直指劍閣!

劍閣一旦失守,則成都危矣!

姜維無奈,只得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且戰且退,一路南撤,憑藉天險,死守劍閣。

鍾會兵臨關下,數次強攻,皆鎩羽而歸。

轉眼入冬,雪滿劍閣。

鍾會見硬的不行,就來軟的,修書一封,派人送與姜維。

“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鍾會

姜維不予理睬,下令堅壁清野,不得冒然出擊。

此時,鍾會因屢攻不下,又路途遙遠,糧草不濟,心中萌發退意。

如果就此堅守下去,蜀漢似乎還能力挽狂瀾。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後方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鄧艾率領精銳,劍走偏鋒,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逆天般的偷渡陰平,一舉攻克成都大門綿竹!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三國志·鄧艾傳》

鄧艾進駐綿竹後,進可攻成都,退可夾擊劍閣。

此時,姜維處境兇險,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後方各種消息紛沓而至,有的說劉禪要固守成都,有的說要逃入東吳,也有的說要往南去建寧。

姜維在這種情況下,做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軍事行動,直接棄守劍閣。

按道理說,姜維棄守劍閣,應該去奪回綿竹才是。

可他沒有這樣做,反而是引兵廣漢、郪道以審虛實。

關於這個問題,以後有機會在撰文探討。

正在姜維為蜀漢的命運擔憂之際。

遠在成都的劉禪早在“勸降帝”譙周的勸說下,打開城門,雙手反綁,令人抬著棺材向鄧艾投降。

其五子北地王劉諶苦勸未果,跑到昭烈廟大哭一場後,殺死了妻子和兒女,接著自刎而死!

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北地王劉諶自刎

劉禪給姜維下達命令,放棄抵抗,前往涪陵向鍾會投降。

此時,鍾會已經兵不血刃地拿下劍閣,駐紮在涪陵。

姜維軍中的將士得到命令後,都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盡情發洩心中的不滿和亡國之痛。

史書上沒有記載姜維得知消息後的反應,但我們可以想象得到他的憤怒與不甘。

他想起了蜀漢前輩們創業的艱辛,想起了自己的“伯樂”恩師諸葛亮。

想起了恩師那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想起了恩師對自己寄予的厚望與栽培!

所以他絕不能辜負恩師!

蜀國滅亡了又如何?只要有我姜維在的一天,就一定要復興他!

姜維忍辱負重,率領全軍投降鍾會。

關於兩人的初次見面,幹寶的《晉紀》這樣寫道:

會謂維曰;“來何遲也?”維正色流涕曰:“今日見此為速矣!”會甚奇之。
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左邊姜維,右邊鍾會

之後,鍾會非常厚待姜維,出則同車,坐則同席,還對長史杜預說:“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公休即諸葛誕,太初即夏侯玄,兩人都是魏國響噹噹的大人物。

鍾會如此美譽和厚待一個降將,雖然有出於利用的私心,但也未嘗不是心生欽佩,英雄相惜使然。

鍾會平定蜀漢後,居功自傲,野心膨脹,心生橫掃天下,位居九五的野望。

這一切當然逃不過姜維的眼睛。

姜維見到了蜀漢復興的曙光,在一次與鍾會的談話中,他故意勸鍾會隱退,從而引導他說出謀反的意圖。

《漢晉春秋》曰:會陰懷異圖,維見而知其心,謂可構成擾亂以圖克復也,乃詭說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遊乎?”會曰:“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於此也。”維曰:“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歡甚。
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姜維

取得鍾會的信任之後,姜維寫了封信,偷偷送給劉禪,道:“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姜維與鍾會合謀,先是構陷鄧艾謀反,盡收起兵。

司馬昭早知道鍾會生有反骨,滅蜀之後會造反,於是寄信給鍾會,聲稱已經派大軍南下,前來助他擒拿鄧艾。

鍾會知道司馬昭起疑,所以偽造太后密旨,傳達三軍,要進京誅滅司馬昭。

並且對姜維委以重任,讓他統兵五萬做先鋒。

也是鍾會太高估自己在軍中的威信和人緣了,這一委任激怒了魏軍。

魏軍群起反抗,殺死了鍾會和姜維,又屠戮了姜維全家。

這起事件,直接導致魏軍失去秩序,從而在成都燒殺搶掠,最終在衛瓘的約束下,才停止下來。

憤怒的將士剖開姜維的肚子,見其膽大如斗,不禁肅然起敬。

姜維:雖千萬人吾往矣

姜維

姜維死時62歲,在那個年代,已經是風中殘燭的年紀。

他投降鍾會後,得到了優待,如果不圖謀復國,就此安享晚年,保全妻兒,豈不美哉?

何苦去復興一個“慷慨贈人”的國家?

君主都不心痛,你心痛什麼?

也許他這樣做,是為了在九泉之下遇到諸葛亮時,可以問心無愧地告訴他,我沒有放棄,我戰鬥到了最後一刻,我做到了和您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壯哉!天水姜伯約!

知其不可而為之,雖敗猶榮!

參考文獻:

《晉紀》

《三國志》

《資治通鑑》

《漢晉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