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傳之孤膽忠傑——姜維

姜維字伯約,天水郡冀城人,因為父親有功於曹魏,得以擔任天水郡參軍,在人才濟濟的曹魏不顯山不漏水,誰能想到姜維日後會成為蜀漢的大將軍,幾乎以一己之力對抗曹魏,令司馬昭頭痛不疑,這要從建興六年開始。

三國後傳之孤膽忠傑——姜維

建興六年,平定南方叛亂,又經過多年休養生息,蜀漢丞相諸葛亮親自掛帥北伐,兵出祁山,曹魏猝不及防,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各縣多有響應北伐,叛魏歸漢。

天水郡太守馬遵正帶著姜維、梁緒等人巡視各地,聽聞漢軍北伐,懷疑姜維等人也有異心,於是拋棄姜維、梁緒等人自己逃走,姜維等人上天無門,入地無路,又被漢軍追上包圍,只得投降諸葛亮。

三國後傳之孤膽忠傑——姜維

諸葛亮一見姜維,頓時喜愛有加,‘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甚敏於軍事,既有膽識,且心存漢室,乃涼州上士,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皆不如其’,立即加奉義將軍,當陽亭侯,統帥蜀漢最精銳的虎步軍,年僅二十七歲,將自己所學悉數教授,作為自己接班人培養。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操勞過度,病逝於北伐前線——五丈原,將北伐重任託付給了得意門生薑維,但是,姜維能挑得起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重擔?

三國後傳之孤膽忠傑——姜維

諸葛亮病逝後,蜀漢先後有蔣琬、費禕主持朝政,姜維作為曹魏降將,雖然得到諸葛亮悉心教導,官職屢屢升遷,但身份擺在那裡,無法得到全面支持,諸葛亮在,自然沒問題,諸葛亮不在,誰還在乎一個降將?

蜀漢,是由劉備趕走劉璋建立起來,內部存在著三方勢力:本土、東州、荊州,三方勢力互相傾軋,本來就不穩固,全靠著諸葛亮個人魅力勉強凝聚,諸葛亮一朝病故,沒有誰還有能力凝聚人心?姜維更是不行,註定姜維在蜀漢是孤獨的,沒有誰在乎,沒有誰會支持。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並非蜀漢沒將才,而是,姜維身為降將,想帶兵北伐,無法服眾就必須要獲得軍隊支持,也就必須獲得這些老將支持,才能更好指揮軍隊。

三國後傳之孤膽忠傑——姜維

要不就此終老蜀漢,姜維可沒忘記諸葛亮的囑託:北伐,要想立足蜀漢,只有一個字:忠,對諸葛亮、對劉禪只有忠,才能站穩腳跟。最後,蜀漢亡國之時,姜維仍舊給劉禪寫信: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說服鍾會造反,計殺蜀漢亡國罪魁禍首鄧艾,至死都在為蜀漢謀劃,姜維對蜀漢之忠在整個三國時期都極為難得,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

好在蔣琬、費禕看在諸葛亮的學生份上,沒有為難姜維,而是晉封為輔漢將軍、大司馬,平襄候,而對於姜維北伐的請求視而不見,每次出兵也就數千人。

這也不能怪蔣琬、費禕不積極,實在是蜀漢無人能及諸葛亮,連諸葛亮都無法完成的任務,他們這些又能如何?蔣琬、費禕還是有自知之明,保國治民,敬守社稷。

三國後傳之孤膽忠傑——姜維

姜維一片忠心,卻無法施展才力。延熙十六年,費禕在一次酒宴上被刺殺身亡,沒有蔣琬費禕掣肘,熬了數十年的姜維終於可以大展拳腳。

延熙十六年,兵出石營,圍南安,因為糧盡才退兵。

延熙十七年,復出隴西,斬殺魏將徐質,將狄道等各地百姓遷入漢中。

延熙十八年,與同樣是降將的夏侯霸,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於洮西。

延熙十九年,升任大將軍,因為胡濟失約導致姜維兵敗段谷。

延熙二十年,趁魏國內亂,再次出兵北伐,魏國只守不戰,無奈退兵。

景耀五年,姜維改變漢中防線,再加上兵敗,得罪宦官黃皓,自己帶兵去沓中屯田。

三國後傳之孤膽忠傑——姜維

景耀六年,魏國派鍾會、鄧艾南下伐蜀,漢中失守,後主劉禪無視姜維建言,後知後覺,等到鄧艾翻越無人大山的殘兵出現在成都時,此時什麼都晚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以逸待勞居然打不過鄧艾的殘兵,讓鄧艾兵臨城下,劉禪投降。

姜維跳過魏國圍追堵截,成功將鍾會阻擋在劍閣,魏國鍾會鄧艾也是一時人傑,以一己之力也難以對抗。

三國後傳之孤膽忠傑——姜維

姜維獨自帶兵北伐,與曹魏鏖戰,以弱擊強,屢佔上風,氣的司馬昭都想派人刺殺姜維,充分顯示出姜維過人軍事才能,可惜忽視蜀漢國力淳弱,平白無故消耗國力,蜀漢滅亡,也有其一半責任。

但姜維身為降將,沒有蹉跎終老,仍能為蜀漢盡忠盡責,至死方休,也算是可歌可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