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黃芪、鹿茸…,一文弄清補益類中藥的性味特點和使用原則

人參、黃芪、鹿茸…,一文弄清補益類中藥的性味特點和使用原則

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感嘆:“最近好累,得好好休息補一補了”。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補”,無非是盡心盡意給自己整些補充體能、增強體質的好東西,畢竟吃好喝好睡好,才能元氣滿滿,再次出發,接受生活的磨鍊。

說起補充體能、增強體質,“補”身體,還真是離不開中醫藥。人參、鹿茸、石斛……,自古就是王公貴族們滋補養身、進貢送禮的好材料。不過,那時的貴重中藥材基本依賴於野生資源,產量十分有限。比如野山參,據說舊時進山採挖野生人參之前,要燒香禱告、祈求好運,可見一是資源十分有限,二是能否採挖得到還要靠經驗和運氣。物以稀為貴,因為資源稀缺價格高昂,很多名貴的補益類藥材,並非一般平民百姓有能力享用。

人參、黃芪、鹿茸…,一文弄清補益類中藥的性味特點和使用原則

現代,得益於許多藥材的培植成功,很多名貴的補益類中藥早已走下神壇,進入尋常百姓的家庭,享用可以隨心隨意。不過,這也帶來了另外的問題。這些補益類中藥,能不能天天吃?到底什麼人該吃,什麼人不適宜吃?

人參、黃芪、鹿茸…,一文弄清補益類中藥的性味特點和使用原則

補益類中藥概述

補益類中藥是指人參、黃芪、鹿茸、西洋參、枸杞、石斛、當歸、桂圓等能補益正氣、增強體質,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療虛證為主的中藥材,故又稱為補虛藥。補益類藥材不僅在中醫臨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也十分廣泛。

但是,不同藥性藥味的補益藥材,或有其自身的偏性(溫或寒涼),或性雖平和但味厚滋膩,在應用時均有其適用範圍和使用禁忌,如何用得恰當也是一門學問。其實,對於補益類中藥,有個使用的大原則,掌握這個大原則以作參照,基本上可以解決絕大部分應用補益類藥材時,對“該用不該用”迷惑不解的問題。

人參、黃芪、鹿茸…,一文弄清補益類中藥的性味特點和使用原則

補益類中藥的性味特點

瞭解補益藥,首先要參透它的性味。這就如同瞭解一個人,摸透他的性格,才能知道如何與這個人打交道,如何發揮這個人最大的潛能。對於藥物,也是同樣的道理。補益藥在藥味上多屬甘,蓋因甘能補之故;而其藥性,則或偏於溫、或偏於寒,也有些藥材藥性平和舒緩。這些藥性藥味的基本特點也決定了其臨床功效偏長和在使用上的一些禁忌。

人參、黃芪、鹿茸…,一文弄清補益類中藥的性味特點和使用原則

不同性味補益藥的功效特點和使用禁忌

甘溫:性味甘溫的補益藥多能補氣和補陽,如人參、黃芪、鹿茸等,因其味甘能補虛,性溫能祛寒,故而多用於虛寒證。虛寒之證多由陽氣虛所致,所謂“陰勝則陽病”、“陰盛則寒”。甘溫的補益藥能補氣助陽,但易傷陰,所以外感溫熱病或陰虛發熱時,忌用甘溫補益之品。

甘平:性味甘平的補益藥則多諸虛皆可補,包括補氣、補血、補陰和補陽。如阿膠等,因其性味平和,偏性不明顯,故補益作用往往也比較平緩。甘平的補益藥常常比較滋膩,易助溼礙脾,故而脾虛溼盛便溏者宜慎用。

甘寒/甘涼:性味甘寒或甘涼的補益藥多補陰。如南沙參、麥冬等,因其味甘能補,性寒涼能清熱,故常用於治療虛熱證。虛熱證多由陰虛所致,所謂“陽盛則陰病”、“陽盛則熱”。性味甘寒/涼的補虛藥善於補陰清熱,易傷陽氣,所以陽虛、脾胃氣虛者忌用。此外,甘寒/涼補益藥往往滋膩,易助溼,故而溼盛便溏者應慎用。

人參、黃芪、鹿茸…,一文弄清補益類中藥的性味特點和使用原則

結語

人體的健康在於平衡。均衡飲食是健康的基石,任何食物都不可偏頗,更何況這些補益類中藥材。天天吃頓頓吃,是不可取的,但根據體質,每週一到兩次,均衡調節,比較適宜。總體來說,對於補益類中藥的使用,最重要是根據自身體質,合理安排,用量恰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